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伯莉·比勒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伯莉·比勒尔
Remove ads

金伯莉·比勒爾(Kimberly Birrell,1998年4月29日),澳洲女子網球運動員。[1]比勒爾在ITF女子巡迴賽擁有4個單打冠軍和1個雙打冠軍。

快速預覽 國家/地區, 居住地 ...

比勒爾代表澳洲隊參加比莉·珍·金杯(聯邦盃)。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比勒爾出生在德國杜塞道夫,父母都是澳洲人。父親約翰(John),在她剛出生時在德國做網球教練。不久他們就遷到了澳洲維多利亞州沃東加,最後在比勒爾3歲時定居在昆士蘭州黃金海岸,因為他父親在帕特·凱許網球學院英語Hope Island Resort Tennis Centre當網球總教練。[2][3]比勒爾在4歲時開始打網球。2008年,她父親開始管理皇后公園網球中心(Queens Park Tennis Centre)時,她把訓練基地轉移到這個俱樂部。[4]這個俱樂部培養出世界排名前20的運動員,甚至大滿貫冠軍,比如伯納德·湯米奇薩曼莎·斯托瑟[5]斯托瑟回到俱樂部聯繫時會和比勒爾一起訓練。[6]比勒爾在2015年畢業於庫梅拉聖公會學院英語Coomera Anglican College[7]

青少年時期

2011年7月,13歲的比勒爾開始參加ITF18歲以下青少年賽事。一年後,她在雪梨進入了她的第一個ITF青少年賽事決賽,並在三盤中戰勝了帕梅拉·博亞諾夫(Pamela Boyanov)。在表現強勁的2012年賽季之後,她在201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上首次亮相青少年大滿貫賽事,當時她只有14歲,並被瑞典的瑞貝卡·皮特森直落兩盤擊敗。在整個2013年,她進入了兩個青少年賽事決賽。[8]

她以非種子選手身份參加了201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並打到了準決賽。[9] 在準決賽中,15歲的她被大她兩歲的克羅埃西亞人亞娜·費特擊敗。她繼續參加了整個2014年剩餘的所有大滿貫比賽,並達到了她的最高青少年世界排名18位。比勒爾在2015年參加了三項青少年大滿貫比賽,但主要集中在職業女子巡迴賽上。

職業生涯

2012年10月,14歲的比勒爾在本迪戈網球中心(Bendigo Tennis Centre)參加了她的第一次職業比賽。一年後,在她的家鄉昆士蘭州舉行的一場比賽中,她獲得了進入會內賽的外卡,並以直落兩盤的方式戰勝了伊麗莎白·詹姆斯(Elizabeth James),獲得了她的第一個職業排名積分。她在2013年賽季結束時的職業單打排名為847。[8]

2014年,她收穫了WTA巡迴賽級別荷巴特國際賽的雙打會內賽外卡,這是她首次參加巡迴賽級別賽事,她與同胞Olivia Tjandramulia英語Olivia Tjandramulia合作在首輪輸給了頭號種子麗莎·雷蒙德張帥組合。[10]

2015年她拿到了荷巴特國際賽會外賽外卡,但是首輪輸給了維塔利婭·季亞琴科。同時她也收穫了她的首個大滿貫會內賽外卡,她與同胞韓天遇合作在首輪輸給賽事5號種子拉克爾·科普斯-瓊斯英語Raquel Kops-Jones阿比蓋爾·斯皮爾斯組合。[11]同年在米爾杜拉首次進入ITF女子巡迴賽決賽。

2016年,她獲得了布里斯本國際賽的單打會外賽外卡,但她輸給了最後進入會內賽準決賽的薩曼莎·克勞福德,在同年的荷巴特國際賽上她終於獲得了巡迴賽首勝,她擊敗了丹卡·科維妮奇[12]不過她在該賽事的雙打比賽中與婭爾米拉·蓋多紹娃合作進入了決賽。她在2016年澳洲網球公開賽上也獲得了外卡,但在首輪輸給了賽會9號種子卡羅琳娜·普里斯科娃[13]同年,她首次代表澳洲隊參加聯邦盃,首戰多米尼卡·席布可娃輸球。隨後她因為右肘傷病推出了賽季剩餘比賽。[14]

在2019年布里斯本國際賽上她作為外卡球員首勝TOP10球員黛莉亞·卡薩金娜[15]在稍後的2019年澳洲網球公開賽上,她擊敗唐娜·維基奇獲得了大滿貫首勝,[16][17]並歷史性進入了第三輪,這是她在大滿貫賽事的最好成績。在當年溫網後,她又因為肘傷退出賽季。[18]直到18個月後踩在2021年雅拉山谷精英賽上復出。[19]

因傷休息11個月後,比勒爾在2022年墨爾本夏季系列賽1女單會外賽上擊敗了瑪蒂娜·特雷維桑[20]

她在2023賽季取得了重要突破,她在202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比賽中進入第2輪,並在混合雙打比賽中與土方凜輝合作進入第2輪,這是她在大滿貫混雙賽事的最好成績。以及在2023年梅里達網球公開賽進入8強。

職業生涯表現

指引:
W  F  SF QF #R RR LQ (Q#) A P Z# PO SF-B F-S G NMS NH NQ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賽延期;Z#:台維斯盃/聯邦盃組別賽(#表示級別);PO:參與戴維斯盃/聯邦盃附加賽;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單打

更多資訊 巡迴賽, W–L ...

雙打

WTA巡迴賽決賽

雙打: 1 (亞軍)

更多資訊 圖例, 按場地類型 ...
更多資訊 結果, 勝-負 ...

備註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