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華山
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区北部的块状中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華山又名北山、長山、常山、玉壺山,位於浙江省中部,是座邊坡陡峭的塊狀中山,最高峰為海拔1311.1米的大盤尖。金華山是浙西中山丘陵區的一部分[2]:44,系龍門山脈的浙中余脈的隆起部分,為東西走向:東接義烏、浦江縣界的紅岩丘陵、向西南終止於蘭江河岸丘陵。金華山南側為金衢盆地,山北側則由墩頭盆地與龍門山遙遙相望。金華山南坡規劃有總面積773.33公頃的浙江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有雙龍洞、冰壺洞、朝真洞和仙瀑洞等岩溶洞穴[3]:78;西部山腰有蘭溪的六洞山(地下長河)[4]。
Remove ads
地理



金華山位於揚子地塊和華夏地塊交界處——江紹斷裂帶的北西緣,屬江南地層區。金華山西南側、即雙龍洞至蘭溪六洞山間是一條25千米長的石灰岩岩溶洞穴群,現已探明大小溶洞達50多個,包括水平廳堂式、地下峽谷式、豎井式等[2]:122。金華山南坡從山腳至山頂可分為四級相對平緩的地貌面,其中海拔400-600米的第二級山間窪地系雙龍三洞的所在地,屬於侵蝕溶蝕低山地貌,包括地下岩溶和地表岩溶[1]。
金華山整體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丘陵山地夏秋半濕潤春季多雨區。整個北山山脈,小地形因山脈走向、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等差異而有其相應的小氣侯。由於相對高差大,金華市區、鹿田、西湖三處之間形成一定的溫度梯度,西湖和市區在7、8兩月差可達7至8度[4]。
金華山所在的江南陸塊在10億年前的神功運動、8億年前的晉寧運動後形成。震旦紀至中三疊紀期間(8億至2億年前)該地塊地殼時有升降,前海陸緣碎屑岩隨著火山運動而沉積,同時碳酸鹽岩和泥質灰岩又隨著海侵擴大而得到普遍沉積。志留紀末的加里東造山運動使得江紹斷裂帶兩側陸塊形成寬緩的背、向斜構造。中上石炭紀至二疊紀(3億至2億年前)期間,沉積的質純的石灰岩及白雲質灰岩為溶洞群的產生打下了物質基礎,而中三疊紀的印支運動為溶洞的形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2]:44。
金華山母岩主要為白堊紀噴發岩,變質岩及伴生岩層。噴發岩以凝灰岩、流紋岩為主,分布於山崗、山脊及較高地帶;變質岩分布於噴發岩高度以下。火成岩主要是長石片岩,硬度較高,分布於東片山谷下部。土壤為黃壤類山地黃泥壤,主要為山地烏黃泥土,黃泥沙土,山地礫石黃泥砂土,還有部分香灰土及黃沙壤,成土母質主要為凝灰岩類風化物[4]。
金華山植被帶譜群落自上而下分為山地灌叢、常綠落葉闊葉林及常綠闊葉林,主要植被分區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為甜櫧、木荷林區。但因受人為的干擾,現山上覆蓋有植被類型主要有:次生常綠闊葉樹林、針闊混交林、馬尾松林、杉木林、桃、梨、李、茶葉等經濟林和竹林。樹種共44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凹葉厚朴、香果樹、青檀、浙江楠、半楓荷、花櫚木、天竺桂和短穗竹共11種[4]。
金華山範圍內的野生動物約有鳥綱12目23科100餘種、哺乳綱8目13科30多種及爬行綱2目6科20餘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金錢豹、雲豹、鬣羚,屬二類保護動物有天鵝、獼猴、鴛鴦、大鯢(娃娃魚)等。
- 鹿女湖:原名鹿田水庫,又名鹿湖。水庫在海拔600米處的北山中部,湖面面積160餘畝。
- 西湖:原名西塢,又名小西湖。水庫位於在海拔1100處,湖面面積約15畝。2018年8月建成森林露營基地[5]。
- 龍潭:在棋盤石處
山頂

金華山最高點為大盤尖,海拔1311.1米,大盤尖西側則有海拔1244.2米的九龍山。兩座峰頂頂部附近有緩坡地兩塊,即盤前和武平殿[4]。
西側山頂設有金華廣播電視總台的電視發射塔一座,塔高75米,覆蓋著金華周圍的電視轉播發射。電視塔西側海拔1241米處為空軍雷達站[6],建築成圓球形,擔負浙南地區空中防衛監視的責任。小西湖東側山坡海拔1182米處設有金華氣象台觀測站,內設天氣雷達;觀測站西部為金華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局GPS定位站,海拔1179米,建築為徽派建築風格[4]。
山頂圖集
-
盤前村
-
武平殿附近
-
從小西湖眺望山頂
-
山頂落日
管理
1957年設立金華市北山林場全場共分為8個林區:以盤前村為界分為東西兩大片,每片各4個林區[4]。
1991年11月22日經林業部批准,在婺城區北山林場的基礎上建立面積79平方公里的浙江雙龍洞省級森林公園[7]。雙龍洞森林公園與北山林場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執行與林場相同的經濟政策[4]。
1992年7月2日,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決定將鹿田水庫納入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和管理。1992年9月,編制完成《浙江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2011年2月完成修編[4]。
2015年7月,金華市政府成立面積300平方公里的金華山旅遊經濟區,與雙龍洞風景旅遊區合署辦公[7]。為適應當前金華山旅遊經濟區開發、雙龍洞風景旅遊區建設及滿足2012年出台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規範》的需要,金華北山林場擬對《浙江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進行修編[4]。
旅遊開發

金華山原有的觀光資源以雙龍洞為主,1995年在鹿田水庫旁新建黃大仙祖宮[8],同時當時的雙龍管委會開發了仙瀑洞、桃源洞等景點。金華山旅遊經濟區成立後,決定對金華山南坡進行綜合旅遊開發,不再局限於溶洞旅遊。新規劃計劃對小西湖露營基地一期、鹿田書院、毛澤東視察雙龍電站紀念館等既有設施進行改造開發旅遊,2019年新開發花海仙路、鹿女湖、雙龍溪峽谷等6個新景點,同時遠期規劃不老冷泉度假區、智者文化園、芙蓉山水文化城等建設大型景點項目,此外還有梁山礦、九龍戶外極限、滑雪場等11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7]。

蓮花觀景台位於羅電線海拔818米、荷花托上,又名金華山二號觀景平台及H818。從觀景台上可眺望尖峰山及金華城景觀[9]。觀景台於2017年4月開放,6月承包給一家戶外組織經營[10]。但由於經營不善,2019年時觀景台的室內經營場所已停止營業,導致不少市民投訴觀景台內沒有解決內急的地方[11]。
觀景台圖集
-
U形棧道
-
從觀景台俯瞰金華市區
-
俯瞰金華市區(夜間)
-
夜間的觀景台

- 霞客古道:霞客古道系古時羅店通往雙龍的官道,又稱金蘭古道西線[12]。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經經該官道遊歷金華山,並將遊記記載於《徐霞客遊記·浙游日記》。金華雙龍管委會於2012年6月根據該遊記的描述對原霞客古道的其中一段進行整修:一期工程以白路下村為起點,到達海拔550米的羊甲山村,距離3千米有餘,垂直落差330米左右;之後雙龍景區著手實施霞客古道的二期工程,恢復羊甲山—彈子下—鬥雞岩—黃大仙祖宮—仙瀑洞—朝真洞段[13]。金華山管委會計劃和徐霞客游線途經的其他城市一起申請界線性文化遺產[14][15]。
- 黃大仙古道:位於蘭谿市靈洞鄉六洞山,是金蘭古道西線的一部分,因黃大仙曾經該古道前往金華山修仙而得名[16]。
- 金蘭古道東線:自曹宅鎮千人安到蘭溪龍門橫山塘村,經由岩後水庫、小園林場、雲泉亭驛站、石頭園林場等[15],全場約10千米[12]。由於古道金華段路況較好、風景較佳,因此不少遊客選擇從曹宅側上山,並於山頂折返[17]。
- 雙龍工人療養院:位於金華山南坡海拔586米處。療養院建於1970年代末,1982年7月開始營業。2015年底開始,療養院按照四星級旅遊飯店標準進行內部設施改造,2019年5月底完工。改建後的療養院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493.3平方米,共有客房109間[18]。
- 鹿湖山莊
2019年金華雙龍風景旅遊區被列入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名單後,接待產業日漸興旺。截至2021年,雙龍風景旅遊區共有各類度假賓館、酒店、民宿經營戶104家,接待床位共3000餘張。這些新開張的接待設施有不少是民間社會資本參與[19]。
交通

金華山南坡主要有羅電線、金九線、新朝線三條公路。近年來由於夏季進出山客流較大,部分路段實施單行[20]。近年來還開通了赤黃線,金華山南線綠道二期(山下曹至仙橋)等公路。北坡蘭溪境內至武平殿片區的公路正在建設中[4]。
- 羅電線:自羅店鎮至電視台,主線全程23.76公里,是金華山南坡連接外界的重要道路。線路初建於1934年,建成羅店至西界段,1956年延伸至雙龍景區,1957年3月建成。雙龍至電視台段長15.91公里,1972年開工,1974年竣工,由電視台管理。1980年因山頂的微波站及水文站相繼投入使用而興建支線,1985年移交至地方政府管理[21]:106。另設有6.25千米長的西湖-武坪殿支線、2千米長的雙龍-九龍支線。
- 新朝線:始於山腳新獅街道鹿村,於羅店鎮朝真山莊匯入羅電線,全長11.79公里。由於原道路寬度較窄,大型車難以通行,當地政府於2017年對線路進行加寬改造,以四級公路標準建設,改造後的公路為雙向二車道[22]。
- 赤黃線:自羅店鎮裡宅至赤松鎮鐘頭,連接黃大仙祖宮和赤松黃大仙宮。線路於2016年投入使用,全程4.4千米。2018年公路實施景觀提升工程,在路旁進行景觀改造[23]。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