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鎮守府將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鎮守府將軍(日語:鎮守府将軍ちんじゅふしょうぐん)是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期間所設的一個令外官,職掌陸奧國北方的防務,在續日本紀中稱為「鎮守將軍」或「陸奧鎮守將軍」[1][2]平安時代初期,鎮所遷離當時的陸奧國府多賀城,並形成更為獨立的「鎮守府日語鎮守府 (古代)」,於是「鎮守府將軍」才逐漸變成定稱。

鎮守府將軍原本為四、五位左右的品秩,後來因為職要權重,被視為武門的榮職,所以自源經基開始,清和源氏出身的源氏大將都曾出任過鎮守府將軍。在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並建立武家政權鎌倉幕府後,鎮守府將軍在實質上被廢除。鎌倉時代結束後,政權回歸到後醍醐天皇建武新政中規劃重新恢復鎮守府將軍,並由年少的陸奧守北畠顯家出任。同時在北畠顯家的父親北畠親房的奏請下,當鎮守府將軍由官等三位以上的公卿出任時,特以「鎮守大將軍」稱之。

沿革

孝德天皇於645年(大化元年)即位後開始實行大化革新,日本的政權體制也逐漸從原本的大和王權過渡成律令國家[3][4]。為了鎮壓陸奧國的蝦夷,日本朝廷會派遣將軍前往該地掌管防務[5]。當時對於該將軍的稱號皆有所不同,如「陸奧鎮東將軍」、「持節日語節刀征夷將軍」、「征夷持節大使」等,至729年(天平元年)武將大野東人日語大野東人出任首任將軍時才將稱號統一成「鎮守將軍」[1][5][6]。鎮守府(初期稱為「陸奧鎮所」)的制度也大約在此時期趨於完善[5]

奈良時代,鎮守府與陸奧國國府同樣設置於多賀城(現宮城縣多賀城市內)[5][7]。802年(延曆21年),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在現今的岩手縣奧州市水澤區興建膽澤城日語胆沢城,並將鎮守府移至該城[5][8]。當時的鎮守將軍多半兼任陸奧及出羽國的按察使日語陸奥按察使和陸奧國守,例如初任鎮守將軍大野東人[5][6]。9世紀以後,陸奧、出羽兩地的按察使逐漸改由朝廷中央的上級貴族日語平安貴族擔任,鎮守將軍兼任陸奧國守的狀況也在10世紀後消失[5]

10世紀初任鎮守府將軍的人中多為當時具有聲望的武人,如藤原北家魚名流藤原利仁日語藤原利仁藤原秀鄉平高望日語平高望桓武天皇曾孫)之子平國香日語平国香,以及平國香長子平貞盛日語平貞盛[5][9][10][11][12]。其中藤原利仁、藤原秀鄉與平國香在日後成為藤原氏利仁流、秀鄉流及坂東平氏日語坂東平氏等著名武士門流的始祖[5]。當時名聲顯赫的武人會被任命為負責對抗蝦夷的鎮守府將軍,而與蝦夷交戰的經驗培育出中世紀武士獨特的戰鬥方式和風氣,並且最終形成以職業戰士為身份的武士家系[5]

11世紀後半發生的前九年之役後三年之役使鎮守府將軍再度出現兼任陸奧守的慣例[5][13][14]。開啟此先例的是前九年之役中的陸奧守源賴義,之後出羽國俘囚首長清原武則日語清原武則清原貞衡日語清原貞衡也先後出任鎮守府將軍,使兼任的慣例一度中斷[5][6][15]。而自1099年(康和元年)的中村實宗日語中村実宗(藤原實宗)至1176年(安元2年)的藤原範季日語藤原範季中,每一位鎮守府將軍均兼任陸奧守[5][16]。但因為鎮守府的行政實權已轉移至出羽清原氏日語出羽清原氏及陸奧國平泉奧州藤原氏手中,使鎮守府將軍的官職形同虛設,並最終併入陸奧守負責的職務中[5]

鎮守府將軍一職直至14世紀後醍醐天皇實行建武新政時期才短暫恢復[5]。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任命足利尊氏擔任鎮守府將軍[5][17]。1335年(建武2年)足利尊氏發動延元之亂後,後醍醐天皇於同年11月日任命陸奧守北畠顯家兼任鎮守府將軍,其職也被稱作「鎮守大將軍」;而北畠顯家之弟北畠顯信則是日本史料中記載的最後一位鎮守府將軍[5][18][19]。同時根據南朝公卿北畠親房的『職原抄日語職原抄』記載,鎮守大將軍是擔任該職位的將軍品秩三位日語三位時才會有的稱呼[5]

Remove ads

歷代鎮守府將軍

此列表為曾出任鎮守府將軍的可考證之武人:

更多資訊 姓名, 就任日期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