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Remove ads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簡稱:長三丙CZ-3C)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基礎上抓總研製的三級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它與長征三號乙火箭相比,助推器數量減少為兩個,並且取消了助推器尾翼,其餘的結構與長征三號乙基本相同。長征三號丙為中國首個採用雙雷射慣組+衛星導航複合制導技術的運載火箭,提高了飛行器的入軌精度。此外,長征三號丙還採用了當時中國最新的高碼率傳輸技術,提高了火箭飛行時的數據傳輸速度及傳輸量。該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現已正式投入國際衛星商業發射服務市場。

快速預覽 用途, 製造者 ...
Remove ads

歷史

長征三號丙火箭的研製工作是與長征三號乙同時開始進行的,並於1995年3月至5月與長征三號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合練。原計劃長征三號丙火箭將用於發射鑫諾一號馬步海衛星英語Agila-2以及那豪爾1B英語Nahuel 1A衛星,但由於1996年長征三號乙火箭首次發射時發生重大事故,為使該型號火箭儘快恢復發射而將上述三顆衛星改用長征三號乙發射[註 4],並暫停了長征三號丙的研製工作。從1998年開始繼續進行研製工作,在此期間改進了設計方案,主要是在火箭一級加裝兩片尾翼,從而提高火箭的安全餘量,2000年底完成試樣研製工作。[1]

相關參數

標準型

長征三號丙運載標準型火箭全長54.838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三子級直徑3.0米、整流罩的最大直徑可達4米。火箭的一、二子級及助推器使用的推進劑是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三子級用的是液氫液氧為推進劑,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3.8噸。長三丙標準型現已退役。

全箭由箭體結構、動力系統、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滑行段推進劑管理與姿態控制系統、低溫推進劑利用系統、分離系統以及輔助系統等組成。[2]

助推器

每枚助推器捆長15.326米,上部是裝有液體四氧化二氮的氧化劑箱,下部是裝有液體偏二甲肼的燃燒劑箱。兩個助推器各配有一台推力為75噸的YF-25型發動機,噴管固定不擺。[2]

一子級

一子級長23.272米,上部是裝有液體四氧化二氮的氧化劑箱,下部是裝有液體偏二甲肼的燃燒劑箱。一子級裝配有YF-21C型發動機,該發動機是由四台推力為75噸的液體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YF-20C發動機並聯而成。每台YF-20C型發動機的噴口可以在伺服機構的帶動下單向擺動以控制火箭飛行的姿態,最大的擺動角為10度。[2]

二子級

二子級長12.92米,上部是裝有液體四氧化二氮的氧化劑箱,下部是裝有液體偏二甲肼的燃燒劑箱。二子級裝配有75噸推力的YF-22E型發動機(主發動機)和帶四個小噴管、推力為4.8噸的游動發動機YF-23C。主發動機噴管固定不動,游動發動機噴管可作單向擺動,最大擺角60度,以控制箭體飛行姿態。[2]

三子級

三子級長12.375米,上部是裝有液氫的燃燒劑箱,下部是裝有液氧的氧化劑箱。三子級採用的是YF-75氫氧發動機,具有二次啟動能力,由兩獨立的單管發動機並聯而成,每台推力8噸,可在伺服機構的帶動下雙向擺動,最大綜合擺角4度,控制三子級箭體飛行姿態。[2]

整流罩

在火箭飛行穿過大氣層這段過程中,火箭頂部的衛星整流罩保護衛星免受來自大氣層的各種干擾。衛星整流罩為衛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長征三號丙火箭的衛星整流罩由端頭帽、雙錐段、圓柱段和倒錐段組成。端頭帽由玻璃鋼纖維材料製成,具有良好的無線電透波性。雙錐段和圓柱段是由金屬蜂窩材料製成,倒錐段由化銑合金材料製成。如果需要,無線電透波窗口和操作窗口可以在柱段和雙錐段上開口。長三丙火箭整流罩長9.561米,最大外直徑4.0米,其靜包絡最大直徑為3.65。[2]

星箭接口

長征三號丙火箭可以提供多種機械接口,但一般來說,提供標準的937B和1194機械接口。衛星的下端框與火箭的有效載荷支架的上端框對接,通過包帶來鎖緊。[2]

增強型

芯一級加長1.488米,助推器加長0.768米,推進劑質量提升近20噸。

改進二型

改進二型運載火箭全長56.326米,使用4米直徑4000F型整流罩,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提高至3.9噸。

2014年10月24日凌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丙改二型火箭首飛,將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發射成功[3]

改進三Z型

改進三Z型運載火箭全長57.126米,使用4.2米直徑4200Z型整流罩,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3.7噸,可配合遠征一號上面級。

飛行時序

任務描述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可以將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在執行一個典型的GTO任務時,長三丙火箭的一、二子級首先將衛星和三子級的組合體送入一個圓形的停泊軌道,然後三子級進行600多秒的滑行段飛行,在組合體在火箭控制系統的控制下進行再定向之後,三子級發動機再次點火將組合體送入目標GTO軌道,最後,三子級和衛星分離。

典型飛行時序

更多資訊 事件, 飛行時間(秒) ...

入軌參數

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的標準GTO參數及入軌精度如下:

更多資訊 參數, 標準GTO軌道參數 ...

發射記錄

更多資訊 飛行次序, 火箭序號 ...

數據統計

1
2
3
4
5
2008
2010
2015
2020
2025
  •   成功
  •   計劃
  •   部分失利
  •   失利

遙一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此次發射是該新型火箭的首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5次飛行,使得長征系列火箭自1996年10月以來連續63次發射成功,連續成功率為世界第一位[16]

遙十三

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長三丙遙十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第100次發射[註 5],2號工位第67次發射任務[註 5],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1次飛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第160次發射。

遙十六

2019年5月17日23時48分,長三丙遙十六火箭將北斗二號G8星(補網)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第45顆北斗導航衛星,屬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是北斗二號工程的第四顆備份衛星。這次發射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一院)的第200次發射,是長三丙的第17次發射。[17]

注釋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