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
中国运载火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簡稱:「長二丙」或「長二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2年開始服役的兩級液體中型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當前主要用於發射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其最大運載能力可達到4.3噸。[3][2]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是中國多種常規液體推進劑運載火箭的基礎型號,在長征二號丙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二捆、長征二號F、長征三號系列等運載火箭。自1982年9月9日成功首飛以來,長二丙及其改進型火箭已服役超過四十年,是中國目前服役時間最長的運載火箭,且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唯一同時具備發射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及大橢圓軌道衛星能力的運載火箭,發射方式有單星發射、串並聯雙星、並聯三星發射、側掛多星發射,是中國目前運用最靈活、用途最廣泛的運載火箭。[4]
Remove ads
歷史
1975年11月26日,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首次成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中國常規液體推進劑火箭的基礎。之後型號隊伍馬上開始組織對長征二號火箭的改進設計,將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由原來的1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同時大幅提升可靠性。改進後的長征二號被賦予了新的型號名稱,即「長征二號丙」。[5]由於長征二號是基於東風五號導彈改裝的運載火箭,而長二丙與東風五號更為相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長2F火箭)總設計師王永志甚至直言「中國的運載火箭都是從東五開始的,長二丙本身就是東五」[6]。
1982年9月9日,長征二號丙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衛星,圓滿完成首次發射任務。
1987年8月5日,長征二號丙火箭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九顆返回式衛星,同時還搭載了兩台由法國馬特拉宇航公司研製的微重力實驗裝置。這是長征火箭首次向國外用戶提供星上搭載服務[7]。同年,長征二號丙在成功發射中國第十顆返回式衛星後被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全國質量金質獎」。[4]
1993年4月,中美簽訂用中國運載火箭發射美國通訊衛星銥星的合同。為了滿足合同要求,開發出了改進型長征二號丙/SD火箭,可將1500kg的有效載荷送入630km的近地軌道,如此每次發射可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兩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從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之間該型火箭進行6次發射,共發射12顆衛星,完成了銥星合同規定的任務。1998年12月,由於過往表現優異及發射全部成功的記錄,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獲得原航天工業總公司授予的「優質火箭」金牌的稱號,並獲得了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8]
2011年8月17日,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但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9]。這是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其發射生涯中首次出現失敗。[10]
2019年7月26日,長征二號丙火箭在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發射任務中搭載驗證了中國首個基於柵格舵的一子級再入控制技術,實際落點距離理論落點僅偏差1.9千米。[4]
2021年7月19日,長征二號丙火箭在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遙感三十號第十組衛星任務中成功搭載驗證了整流罩再入控制用減速傘超聲速開傘,驗證了整流罩落區控制關鍵技術,首次實現中國運載火箭整流罩帶傘降落。[4]
Remove ads
型號
長征二號丙共有三種型號分支:
- 長征二號丙/SD:1997年9月1日首次發射,是一種商業衛星發射器,即在長征二號丙的二級火箭上安裝一個上面級的智能分配器,為並聯多星上面級。[11]
- 長征二號丙/SM:2003年首次發射,上面級安裝了固體發動機,用於發射高軌道衛星。[12]
- 長征二號丙/SMA:2008年首次發射,安裝了改進版的智能分配器,為串聯多星上面級。
根據載荷的尺寸需要,長征二號丙可使用3.35米及4.2米直徑的整流罩,其中3.35米直徑的整流罩又包括多種不同長度,而4.2米直徑整流罩則已逐漸成為主力。[5]
發射記錄
Remove ads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2012
2017
2022
- 成功
- 計劃
- 部分成功
- 失利
技術性能
總體參數 | 一子級 | 二子級 | 整流罩 |
*級數:2級
|
|
|
注*:數據來自《中國航天》雜誌 一九九七年第八期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