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長蘆官立中學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長蘆官立中學堂,簡稱長蘆中學堂,1905年成立於天津老城北門內運署西,是清朝末年天津設立的一所中等教育的學堂,主要招收天津鹽商和鹽務從業人員子弟,學生總數約50人,全部住宿,免徵學費、伙食費。知府汪開祉為監督,有教員4人[1]。
歷史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9月2日,經袁世凱奏請,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發布上諭正式廢除科舉後,一時間只有學堂選官一種明確的仕途方式[2]。
同年,長蘆鹽運使陸嘉榖創立長蘆官立中學堂,主要招收天津鹽商和鹽務從業人員子弟[1]。光緒三十二年(1906),周學熙任鹽運使,將該中學堂遷入河北新區黃緯路銀行專修所樓房內[1]。
後期,天津長蘆鹽商的經營狀況不佳,鹽商嚴家所資助的各學堂或停或並,嚴家所資助的各學堂或停或並,對私立南開中學堂的捐款一度中止。為此延續南開中學辦學,嚴修與直隸提學使傅增湘協商解決[3]。
宣統三年(1911年)3月,天津提學使傅增湘將長蘆官立中學堂和北洋客籍學堂併入南開中學堂,同時將原本撥給兩所學堂的經費也一併撥歸南開支用。合併後,因獲得官辦經費,私立南開中學堂一度更名為「公立南開中學堂」,學生人數增至500人,同時保留50人名額專門招收客籍子弟入讀[3]。
宣統三年(1911年),長蘆官立中學堂停辦,併入南開中學堂[4],長蘆中學堂每年8000兩銀的經費也一併撥歸南開中學堂支用[1]。然而辛亥革命之後,原擬撥付長蘆官立中學堂的經費未撥付公立南開中學堂,故恢復私立[3]。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