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門頭溝區
中國北京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門頭溝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市轄區。是一個整體較為貧困,發達地區占比低的山區。位於北京城區正西,東部與海淀區、石景山區為鄰,南部與房山區、豐台區相連,西部與涿鹿縣、淶水縣交界,北部與昌平區、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區人民政府駐新橋大街36號。
Remove ads
地理概況
古有「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的說法。 全區南北長34公里,東西長62公里,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 區內主要是太行山餘脈,其中山地面積占98.5%,平原面積占1.5%。 因高低落差明顯,區內植被有垂直分布現象。 境內有永定河,流長100公里。 東靈山海拔2303公尺,為全區最高峰,同時也是北京市最高峰。
行政區劃
2015年,門頭溝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3個地區辦事處,6個鎮:[2][3]
大峪街道、城子街道、東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地區、永定地區、龍泉地區、潭柘寺鎮、軍莊鎮、雁翅鎮、齋堂鎮、清水鎮和妙峰山鎮。
門城地區(龍泉鎮)及與之轄域重疊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東辛房街道為門頭溝區的主城區,區政府位於大峪街道,門頭溝鎮位於東辛房街道圈門社區。[4]
歷史
門頭溝區地處北京西部山區,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一萬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有「東胡林人」在此活躍。約1萬年前,東胡林人離開了祖先洞居的巢穴,來到門頭溝區清水河谷東胡林黃土台地居住、生活、繁衍。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今區境分屬上谷、漁陽二郡。此後,區境的隸屬行政建制屢經變遷,直到1958年5月定名由門城、永定、潭柘寺、軍莊四鎮成立門頭溝人民公社至今。
民國末年,門頭溝村成為鎮建置(今東辛房街道圈門社區和龍泉鎮門頭口村);共和國初年,宛平縣門頭溝鎮與城子鎮(駐今城子街道和龍泉鎮城子村)合併為門城鎮(今龍泉鎮),並逐漸形成以時大峪村(今大峪街道和龍泉鎮大峪村)為核心的門頭溝主城區。
人口
門頭溝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常住人口為392606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90476人相比,增加102130人,增長35.2%,年平均增長3.1%。[5]
政治
旅遊

交通

貧困問題
門頭溝由於山區面積廣大,擁有溝壟等300多條,山地與溝谷交替出現,因此導致地理交通不便,以及由於門頭溝距北京市區較遠等原因,一直受貧困問題的困擾。
2020年之前,門頭溝是一座資源型產出城市,由於其擁有大量且多種類的礦藏,包括煤,石灰石,銅,鐵等,因此主要開採礦物,特別是煤礦和石灰石。[10]
由於北京市政府希望有效的治理環境問題,因此門頭溝的煤礦被要求關閉,採礦業嚴重受挫。從1998年開始,門頭溝區關閉了270多家煤礦和500多家非法進行礦物加工的工廠;2020年,隨著千軍台礦被關閉,門頭溝的產煤業徹底終結。在這段時間內的2005年,北京政府希望門頭溝作為一個服務於北京市的「生態涵養區」而存在。[11]由於上述原因,門頭溝區的經濟情況驟降。這使得貧困問題雪上加霜。僅僅在2019年一年,門頭溝區的工業產值就下降了30%以上;同時本應存在的替代產業,如第三產業,服務業和工農業也沒有及時銜接。媒體報道稱「礦山廢棄了......忙碌與繁華不見蹤影......。」[12]
Remove ads
門頭溝區試圖大力發展經濟。《北京日報》聲稱門頭溝主要通過積極疏散非首都功能,嚴禁違規建設,與其他地區特別是河北的蔚縣等合作,承接阜外醫院建設門頭溝研究所,嚴禁破壞文物,對永定河進行生態防控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方向出現了成就。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