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那克薩哥拉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那克薩哥拉環形山(Anaxagoras)是位於月球正面北極附近一座相對年輕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1],其名稱是由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巴蒂斯塔·里喬利取自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暨天文學家阿那克薩哥拉(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28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位於月球北部山地區,橫跨在戈爾德施米特環形山西側坑壁上,東北更遠處坐落了巴羅環形山、往西靠近菲洛勞斯環形山、而嚴重損毀的殘跡坑—伯明罕環形山則橫亙在它的南面[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73.48°N 10.17°E,直徑51.90公里[3],深度約2.37公里[4]。
阿那克薩哥拉環形山是一座形成相對較晚的撞擊坑,所擁有的射紋系統仍未受到空間風化的磨損,其延伸距離超出900公里,從坑沿一直抵達柏拉圖環形山的南面。基於這一點,該隕坑被測定為屬於哥白尼紀[5]。


阿那克薩哥拉環形山內部反照率相對較高,使它成為滿月時,月表上一處突出特徵(該隕坑的高緯度意味著在滿月後不到一天,即便是最大角度,太陽也將始終處於地平線上)。隕坑內側壁坡度約為39°[6],且分布有階地結構。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120米[4],內部容積約2181立方千米[4]。
坑底略偏北矗立了一座高約1000米[4],幾乎完全由構成原生月殼層的斜長岩所組成中央峰[7],並與一道橫貫坑底東西的小山脊相連接,在環形山坑外似乎也墜落有一些構成中央峰的岩石[8]。美國宇航局公布的星座計劃曾表示對該中央峰周邊區域十分感興趣。
環形山坑底表面覆蓋了撞擊時噴發的熔融岩石,熔岩的頂層已風化為表岩屑,但在某些地區,坑內的一些地貌結構受侵蝕形成了尺寸達10-30米的巨岩[9]。請查看左邊的圖片,這種形成機制今天仍無法解釋。
阿那克薩哥拉環形山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10]及《內側壁坡帶有暗黑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11]。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阿那克薩哥拉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參引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