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雙園區

於1946年至1990年存於臺北市之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雙園區
Remove ads

雙園區臺灣臺北市舊行政區之一,區名源自區內地名東園町西園町,位於臺北市西南端。區內皆為平原地形,新店溪沿岸地勢低窪,後修築雙園堤防治理。1990年裁撤併入新設之萬華區中正區

快速預覽 雙園區 (下崁、加蚋仔),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Remove ads

地名考究

  • 加蚋仔:由Ketagalan(凱達格蘭)之略稱gara而來,意思為「沼澤」。
    漢人開發最早可追溯到約1700年楊姓同安人入墾。本區多沙質土,土壤鬆浮,多生產甘蔗、花卉、蔬菜、薯瓜等供應艋舺大龍峒古亭等都市聚落,其中楊埤開設之糖廍,對發展有重大貢獻。原居於此的平埔族雷里社南遷至新店溪對岸,與秀朗社合併形成雷朗社[2]:113。1922年(大正11年)町名改正,因加蚋仔有許多田園,故以現今東園街作為界線,西側為西園町,東側為東園町馬場町戰後將東、西園合為「雙園」取為區名。
  • 下崁:「崁」字意思為高地之意,當時和平西路沿線地勢較高,故沿線庄落都以「崁」為名。
    雙園區在赤池水道(今西藏路)以北為下崁,有交通樞紐萬華車站,後來的捷運龍山寺站亦在該處。

產業

  • 農業:
    • 香花:早期以種植茉莉、黃梔花為主,可作為茶葉的香料。
    • 麻竹、蔬菜:1930年代,加蚋仔的土質改變,加上戰後花產滯銷,居民改種麻竹及蔬菜,「加蚋仔筍」而名聲遠播,因「竹」的台語和「德」相同,使得加蚋仔的鄰里大部分都有「德」字。
    • 甘蔗:清治時期大理街一帶為大片甘蔗田,楊埤在此設置糖廍;到了1909年,木下新三郎在此興建名為「臺北製糖株式會社」新式製糖工場,1915年併為「臺北工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人力缺乏,工場才停工。
    • 豆芽:始於1920年代,盛於1970年代,因加蚋仔地下水質佳,發展出豆芽菜農業。
  • 工業:雙園堤防完工後,農耕地被規劃成工業用地,許多工廠進駐,盛行的工業為印刷工業、化學工廠及金屬工廠。
  • 商業:
    • 鐘錶批發業:1993年從龍山商場(現地為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和艋舺公園)遷到大理街現址。
    • 市場批發業:目前雙園以市場批發產業較為發達,如環南市場、家禽市場、水產市場及果菜市場。
    • 服飾批發業:1980年代,服飾批發業在大理街與西園路頗具規模,現稱艋舺服飾商圈

地理位置

東北接龍山區,東面為古亭區,西、南瀕新店溪。北部為下崁,中部以南為加蚋子,原有赤池水道(今西藏路)分隔兩地。

分區發展

  • 下崁:約在今柳鄉里、華江里、綠堤里、糖廍里、和平里、雙園里、頂碩里、富福里、中正區廈安里之範圍。
  • 加蚋子:約在今和德里、錦德里、孝德里、銘德里、日善里、全德里、忠德里、保德里、榮德里、華中里、興德里、壽德里之範圍。
    • 現今新安里、新忠里、新和里、忠貞里、日祥里、騰雲里及凌霄里一帶亦屬加蚋仔,但戰後隨馬場町劃入古亭區,1990年行政區域重劃,又將這些里別與雙園區一同併入萬華區。

行政區劃

总结
视角
更多資訊 臺北州臺北市, 雙園區 ...

註:里名後方標示「*」者,表示僅為該里之一部分。其中寺前里併入之青山、富民、富福3里為原龍山區既有里別。

Remove ads

學校

交通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