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雙園區
於1946年至1990年存於臺北市之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雙園區為臺灣臺北市舊行政區之一,區名源自區內地名東園町、西園町,位於臺北市西南端。區內皆為平原地形,新店溪沿岸地勢低窪,後修築雙園堤防治理。1990年裁撤併入新設之萬華區、中正區。
Remove ads
歷史
- 荷蘭統治時期、清領初期皆記為巴賽族「雷里社」活動區域[2]。
- 1740年:乾隆5年屬淡水海防廳淡水保大加蠟庄。嘉慶年間改隸淡水廳大加蠟堡。同治年間屬擺接堡加蠟庄、大加蠟堡艋舺下崁庄、番社雷里社[2]。
- 1879年:屬臺北府淡水縣擺接堡加蚋仔庄、大加蠟堡下崁庄。[2]。
- 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2]。
- 1909年:屬臺北廳直轄古亭村區之擺接堡加蚋仔庄、大加蚋堡下崁庄[2]。
- 1920年: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庄改制為大字。1922年町名改正,東園町、西園町、堀江町、綠町、柳町在戰後雙園區轄內。
- 1933年:昭和橋(現光復橋)竣工。
- 1946年:戰後合併東園町、西園町、堀江町、綠町、柳町為雙園區。
- 1967年:雙園堤防竣工。
- 1972年:萬大計畫和巷清計畫。
- 1976年:華中橋通車。
- 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雙園區大部分與龍山區、小部份古亭區合併成萬華區,中華路東側之廈安里則劃入中正區。
Remove ads
地名考究
- 加蚋仔:由Ketagalan(凱達格蘭)之略稱gara而來,意思為「沼澤」。
- 下崁:「崁」字意思為高地之意,當時和平西路沿線地勢較高,故沿線庄落都以「崁」為名。
產業
- 農業:
- 工業:雙園堤防完工後,農耕地被規劃成工業用地,許多工廠進駐,盛行的工業為印刷工業、化學工廠及金屬工廠。
- 商業:
地理位置
分區發展
行政區劃
总结
视角
註:里名後方標示「*」者,表示僅為該里之一部分。其中寺前里併入之青山、富民、富福3里為原龍山區既有里別。
Remove ads
學校
交通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