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雙連

台北市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雙連
Remove ads

雙連臺灣話Siang-liân),舊稱雙連陂,是臺灣臺北市中山區大同區交界處的一個地名,範圍橫跨今日大同區民權、雙連、星明、光能以及中山區集英、民安、聚葉、聚盛等里內民生西路及錦西街周邊區域。

快速預覽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 ...
Thumb
1944-1945年美軍臺北-松山地圖的雙連(Soren)一帶。

歷史

臺北盆地的中心地勢平坦,早期多沼澤與池塘。雙連過去就是兩個呈「人」字形相連的狹長小湖泊雙連陂,或作雙連埤,曾有蓄水灌溉的功能[2],亦為臺北市區大稻埕牛埔兩聚落的自然界線[3]地方志《淡水廳志》即載有「雙連陂,在大加蠟堡,距廳北一百二十里,屬九板橋下。兩陂相連,灌溉田一百餘甲」[4]

雙連陂於日治時期的1910年代併入公共埤圳瑠公圳的水利系統,排除埤水,闢為水田。僅留下部分水道作為「牛埔支線」連接霧裡薛第二支線用以引水灌溉[5]

1915年淡水線鐵路增設「雙連乘降場」及貨物裝卸場,成為淡水線鐵路上重要的貨物轉運站,1988年廢止。原址在現臺北捷運雙連站北邊的萬全街口附近。

區內設施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