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加索人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加索人種(英語:Caucasian race, Caucasoid),[1]或稱歐羅巴人種(英語:Europid, Europoid),是歷史上被認為是一個過時的生物分類階元[2]人種劃分,主要分佈在歐洲、北非、西亞、南亞、部分中亞、非洲之角、和現代北美、南美、北亞和大洋洲。[3]這個術語在體質人類學中用於來自這些地域的很多人群,與人類膚色沒有必然性關聯。[4]高加索人種的種族主要有雅利安人種、閃米特人種和含米特人種,還包括烏拉爾語系民族等。
概念起源
高加索人種的概念最早由德國學者克里斯托夫·邁納斯在1785年著《The Outline of History of Mankind》中提出,他將人類分為「高加索人種」和「蒙古人種」,他認為南高加索地區(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人可作為歐洲人群的原型。
19世紀的歐洲人類學家,將「高加索人種」一詞用來指稱體質人類學上一類符合人體測量學中特定數據範圍裡的人,[5]當時以此觀念作為種族歸類的依據。[6]19世紀時,有多位自然科學家在種族的問題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中布盧門巴赫的五分法則是19世紀時比較常見的: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美洲人種,即紅色人種;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馬來人種,即棕色人種;衣索比亞人種,即黑色人種。
Remove ads

當高加索人種的概念的定義範圍限定於歐洲人時候,就與白種人的概念相重合。在《牛津當代英語大辭典》中,Caucasian或Caucasoid有許多不同的定義,第一是指「一大類屬於歐洲、西亞、印度次大陸、以及部分北美洲與非洲之角的人類」;第二是指「起源於歐洲的白皮膚者」;第三則是指「東南歐屬於高加索地區的人」。[7]在《大英百科全書》中,將「歐羅巴人種」描述為具有淡色皮膚、生物化學上的相似性,以及多變的毛髮色彩及眼睛色彩。[8]
有學者建議不再使用以地域命名的人種劃分如高加索、蒙古利亞、尼格羅人種於科學界中,與人類研究相關的領域。[9]
體態特徵
按體態特徵做出的此人種的定義,可追溯至德國人類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布盧門巴赫(1752年–1840年),他歸納高加索人是擁有:偏白膚色、紅潤臉頰,以及褐色或栗色毛髮;另外還有近乎球狀的頭形、橢圓形的臉蛋、姿態直挺、前額平滑、鼻梁狹窄略呈勾狀,高鼻梁,以及中嘴;門牙與下顎垂直、嘴唇(尤其是下嘴唇)適度開啟,且下巴圓滿。
分類
在中世紀時期,高加索人種是主要分布在歐洲,西亞,中亞,南亞,北非及部分西伯利亞。16世紀以後隨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擴散到美洲、大洋洲和其它地區。分佈在歐亞非大陸的高加索人種中可分出:
人類學家卡爾頓·庫恩於1953年對高加索人種的分類[10]: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