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齋藤內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齋藤內閣(日語:齋藤內閣/さいとうないかく Saitō Naikaku */?)是日本樞密顧問官、退役海軍大將齋藤實就任第30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後,自1932年(昭和7年)5月26日至1934年7月8日組成的內閣。
概要
1932年5月15日,犬養毅在總理大臣官邸內遭到海軍少壯派軍人刺殺,導致由其領導的犬養內閣於5月26日總辭[1][2]。依大正民主時代傳統,應由甫在眾議院大選獲勝的立憲政友會成員繼任,其中呼聲最高的人選為曾任司法大臣的鈴木喜三郎;然而當時僅存的元老西園寺公望擔憂若繼續由文人領導內閣,將更容易被正急速擴大的軍部 (日本)勢力干擾運作,在幾經考慮後決定推薦軍事人脈較廣、政治經驗豐富的穩健派退役海軍大將、前海軍大臣齋藤實繼任[3][4]。在經昭和天皇同意任命後,齋藤於1932年5月26日就任為內閣總理大臣[5]。
在齋藤內閣任內,日本外交態度漸趨強硬,不僅承認滿洲國並與之建交,更在國際聯盟派遣調查團、提出《國聯特別大會關於中日爭議報告書》正式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後,於1933年3月退出國聯[6][7]。
1934年1月,《時事新報》報導政府向帝國人造絹糸(現帝人)收賄,引發輿論譁然,包括帝人社長、大藏省銀行局局長、臺灣銀行總裁、商工大臣及鐵道大臣等16位官員皆遭到調查起訴,並有多達100人以上的相關人士遭到收押,史稱帝人事件(後證明為平沼騏一郎主導捏造的冤案,全員宣判無罪)[8][9];齋藤內閣頓失多名重臣,最終於7月總辭,由岡田啟介繼任組閣[10]。
Remove ads
內閣成員
除部分特殊情況外,本內閣閣員皆於1932年5月26日就任[5]。
Remove ads
本內閣之參與官於1932年6月1日就任[18]。
Remove ads
參見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南開大學周刊》中記載胡適批判日方對九一八事變態度的演講記錄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