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中華民國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即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與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在同日舉行,為中華民國第5次正、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本次選舉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民主進步黨推薦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簡稱「英嘉配」)、中國國民黨推薦提名尋求連任的現任總統馬英九與吳敦義(簡稱「馬吳配」)、以及親民黨提名但以聯署方式登記參選的宋楚瑜與林瑞雄(簡稱「宋林配」)[註 1]。蔡英文與宋楚瑜則皆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參選,蘇嘉全為時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瑞雄則是唯一不具任何政黨職務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
中央選舉委員會於2012年1月14日21時54分宣布開票結果[1],馬吳配以6,891,139票勝出,當選中華民國第13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1.6%;英嘉配獲得6,093,578票次之,得票率45.6%;宋林配則以369,588票墊底,得票率2.77%。馬英九順利連任,國民黨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立法院過半席次,繼續完全執政。馬英九、吳敦義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任。
Remove ads
政治背景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蕭配」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高票當選,使中華民國完成了第二次的政黨輪替[2]。中國國民黨也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立法院,再次完全執政[3]。然而自上次總統大選,國內的政黨版圖已呈現消長,民主進步黨並在2009年縣市長選舉及2010年直轄市市長選舉的總得票,以四成八的票數略為高過中國國民黨的四成六[2]。
馬英九在總統任內積極推動兩岸協商談判,政府並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15項協議[4]。在經濟方面,馬英九政府亦成功推動奢侈稅立法、米酒降價、詐欺犯減少等政策[5]。然而,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所提出的「六三三」、「愛臺十二建設」、「股市上萬點」等政見則未能實現[6]。此外,政府在八八水災防災救援不力,則引發廣泛民怨,而失業問題與貧富差距擴大[5]、財政惡化[7]、政策和預算失當[8]、北京當局之打壓[9]、塑化劑事件[10]、大法官提名爭議[11]、夢想家預算爭議等亦使政府聲望大幅滑落[12]。但是台灣大資本家階級,鴻海郭台銘、長榮張榮發、台塑王文淵、遠東徐旭東、潤泰尹衍樑、聯電宣明智、宏達電王雪紅等,都全面公開表態支持馬英九與九二共識。
在2011年4月26日,最大在野黨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選初選結果揭曉,由黨主席蔡英文勝出成為民進黨總統提名人[13];同日,時任總統馬英九在中國國民黨內一致通過下,宣布朝連任之路邁進[14]。而在2011年11月15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公民連署過關[15],掀起了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序幕。
Remove ads
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依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二十二條,僅有中國國民黨及民主進步黨符合「於最近任何一次總統、副總統或立法委員選舉,其所推薦候選人得票數之和,應達該次選舉有效票總和百分之五以上」的資格,可直接提名一組人參選。而依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二十三條,其他政黨及無黨籍之候選人則須需要經過徵求連署,並獲得「最近一次立法委員選舉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點五者」,即連署人數達25萬7695,方可登記為候選人。

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規定,總統馬英九以及時任副總統蕭萬長可以競選連任,但蕭萬長於2011年5月31日宣布不競選連任。[16]
此次總統選舉,共有六組人向中央選舉委員會申請為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
- 台灣主義黨推薦的李幸長、吳武明
- 親民黨推薦的宋楚瑜、林瑞雄
- 台灣民族黨及新台灣黨共同推薦的莊孟學、黃國華
- 中華民國臺灣基本法連線推薦的無黨籍人士高國慶、鄧秀寶
- 人民最大黨推薦的許榮淑、吳嘉琍
- 無黨籍人士林金瑛、石翊靖
此外,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越綏亦曾宣布以獨立總統參選人身份參選,然而由於連署人數僅10萬1931人,黃氏於2011年9月13日宣布退選,未申請連署。
截至2011年11月5日連署書件截止收件,僅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及其搭檔臺大公衛教授林瑞雄達到足夠的連署人數,其餘五組候選人皆失去參選資格。
Remove ads
根據2011年12月下旬之中央選舉委員會的財產申報資料,蔡英文名下有土地4筆、建物2筆、存款1800萬元等;馬英九與周美青有土地5筆,建物4筆,存款7372萬元等;宋楚瑜和陳萬水有土地1筆,建物3筆,存款1990萬元等。蘇嘉全與洪恆珠有土地6筆,建物2筆,存款1806萬元;吳敦義與蔡令怡有土地2筆,建物1筆,存款1385萬;林瑞雄有建物1筆,存款202萬。[17]
政黨內部初選
中國國民黨辦理初選登記期間僅時任總統馬英九一人領表,馬並於2011年4月23日完成登記[18]。2011年4月27日,國民黨中常會正式提名馬英九競選連任[14]。馬英九競選連任辦公室「台灣加油讚」於2011年6月12日成立,執行長為曾任國民黨秘書長的金溥聰[19]。時任副總統蕭萬長因健康因素放棄連任,2011年6月19日,馬英九宣布行政院院長吳敦義為副手,「馬吳配」正式成軍[20]。
民主進步黨臨全會於2011年1月22日,通過在此屆黨內初選採用「全民調」方式產生總統候選人[21]。黨中央於2011年3月21日至3月25日辦理初選登記期間,共有黨主席蔡英文、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及前黨主席許信良三人登記,民進黨並於4月9日至4月20日期間舉辦四場電視政見發表會[22]。
在2011年4月25日至4月26日期間,民進黨完成了總統初選全國民調,由黨主席蔡英文以平均四成三支持率獲得勝利,成為民主進步黨總統選舉候選人,提名結果於2011年5月4日正式公告[23]。蔡英文競選總統辦公室於2011年7月11日揭牌,2012總統暨立委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由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出任、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擔任總指揮、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出任總督導、黨秘書長蘇嘉全則擔任執行總幹事[24]。2011年9月9日蔡英文宣布黨秘書長蘇嘉全為副手人選,「英嘉配」 正式成軍[25]。
Remove ads
公民連署過程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越綏女士,於2011年5月16日宣布以獨立總統參選人身份參選,提出「住民自決、公投建國」的主張,共同為台灣國家發展的歷史見證,並將選戰定調為「獨愛台灣」[26]。黃越綏亦曾提出以司法改革與人權提升,及轉型正義落實等十大政見,展現其參選的企圖心[27]。2011年6月11日,黃越綏於臺北市萬華區成立競選總部,為首位成立競總部的總統參選人[28]。然而,由於連署人數僅10萬1931人,黃氏於2011年9月10日舉行「退選」記者會,並表示將轉向支持民進黨「英嘉配」,以展現泛綠團結的力量[27]。也因此,黃並未正式向中選會正式申請為被連署人[29]。
世界大道中央總部會長林金瑛女士,於2011年6月30日宣布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總統,副手人選為前國代石翊靖[30]。林金瑛強調自己的阿美族原住民身份,表示參選的理由之一,便是現在的政府,在八八水災後並沒有好好安置對待原住民族人,「為了爭取原住民的尊嚴與土地」,決定捲土重來,參選總統[31]。林希望政府把土地還給原住民族人,並承諾將有別於國、民兩大政黨,「當全民總統、成立全民政府」,發表「救國救民,窮人大翻身」等政見[32]。2011年9月20日,林金瑛及石翊靖向中選會正式登記為被連署人[33]。然而,截至2011年11月5日連署書件截止收件,由於林金瑛、石翊靖僅提出391份連署書,未達25萬7695人連署門檻,因此失去參選資格。
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李幸長於2011年8月21日宣布參選總統,副手人選為台灣主義黨副主席吳武明[34]。李幸長並發起「明月聯盟」,訴求「居住正義」、「非核家園」、「杜絕財團干政」、「甲阿共仔政黨輪替(與中共政黨輪替)」[35]。李幸長及吳武明於2011年9月16日向中選會正式登記為被連署人[36],並於9月21日提出完整政策白皮書,意向帶給全國人民「新幸福」的「幸、武」配,誓言將國家帶領走向真幸福世界[37]。 李幸長亦獲得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施明德連署支持[38]。然而,由於李幸長、吳武明僅取得3萬多份連署書,且並未將連署書送審,因此失去參選資格[39]。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於2011年9月1日接受年代電視專訪時,宣布將在9月15日至中央選舉委員會領表,參加總統選舉連署,並表示「連署破百萬,我參選」[40]。宋楚瑜宣布樂意接受徵召、為民服務,並表示參選有兩大原因,一是馬英九「讓人不滿意」,其次宋認為蔡英文「讓人不放心」[40]。2011年9月20日,宋楚瑜宣布臺大公衛教授林瑞雄為副手人選,「宋林配」 正式成軍[41]。事後,宋則宣示「我只要過門檻,我會參選到底」,並坦承要達成百萬門檻十分困難[42]。截至2011年11月5日連署書件截止收件,歷經一個多月的連署,親民黨共取得51萬9289份連署書[43],在自行剔除不符規定之連署書後,將剩餘的46萬3259份透過臺北市選舉委員會送交中選會。2011年11月15日,中選會宣布宋林配連署過關,發給「完成連署證明書」[15]。
台灣民族黨於2011年9月13日徵召黨副秘書長莊孟學參選總統,副手人選則由新台灣黨主席黃國華擔任[44]。台灣民族黨及新台灣黨表示此次參選目的並不在於贏得總統權位,而是要爭取發言權,發展組織擴大基礎,推展台灣民族運動,並以幫助蔡英文當選為目的[44]。莊孟學則在參選聲明表示,希望藉此次選舉活動「向台灣及國際社會宣示台灣主權應由台灣住民公投決定,及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在台灣沒有統治的合法性」[44]。莊亦主張「台灣人有權利也有必要執行轉型正義」,並痛批「馬英九集團偽造九二共識、出賣台灣來換取中共撐腰」[44]。2011年9月20日,莊孟學及黃國華向中選會正式登記為被連署人時,刻意以新臺幣1元、5元硬幣繳交部份連署保證金[45]。然而,由於莊孟學及黃國華僅取得不到1萬份連署書,且並未將連署書送審,因此失去參選資格[39]。
人民最大黨主席許榮淑女士於2011年9月19日,發表「打拼一世人,懇求恁一票」的演說宣布參選總統,副手人選則由地球公義連線總召吳嘉琍擔任,並於9月20日向中選會正式登記為被連署人[46]。許榮淑表示,希望花百萬元保證金「可以給民眾另外一個選擇」,並舉辦環台「賣骨董、選總統」活動,為大選籌措財源[47]。許亦提出「人人當王雪紅」、「健保免費」等政見,並發起新台幣和人民幣匯率一比一的公投,及表達聲援前總統陳水扁的立場[48][49][50]。然而,由於許榮淑及吳嘉琍僅取得不到2萬5800份連署書,且並未將連署書送審,因此失去參選資格[39]。
中華民國臺灣基本法連線推舉前慶生醫院院長高國慶及新竹市政府市政顧問鄧秀寶女士為總統及副總統參選人,並於2011年9月20日向中選會正式登記為被連署人[51]。高國慶以「創造臺灣大未來,不統不獨新共識,長富久安心制度」為選舉訴求[52],並承諾「維持臺海現狀」、「提升兩岸生活」、「推動全球民主」、「創造世界首都」,及警告民眾「醫療體系快崩潰了」[52]。高亦提出「司法該改革了」、「主權要更鞏固」、「財稅該健全了」、「環境該保護了」、「人權該提升了」等二十項要求[53]。然而,由於高國慶及鄧秀寶並未將連署書送審,且連署書份數也未公佈,因此失去參選資格[39]。
2011年10月31日,李幸長及吳武明、林金瑛及石翊靖、高國慶及鄧秀寶、莊孟學及黃國華、許榮淑及吳嘉琍等五組正副總統被連署人在立法院門口抗議《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連署及保證金規定違憲[54],但司法院大法官早已在1998年(民國87年)10月22日解釋《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法規就連署及保證金之規定並不違憲[55]。

選舉工作進行程序
政見發表與競選承諾
十年政綱以「面向世界」、「公平正義」兩個核心理念貫穿全部主張,內容涵蓋六大主軸,包括:[59]
十年政綱共分為十八篇:[60]
蔡英文及蘇嘉全提出的政策白皮書,包括:[61]
國家論述
兩岸論述
- 台灣共識:透過公開與透明的民主程序,匯集國內包括人民及各政黨的共識,與中國進行互動、協商與對話,來面對中國崛起與台灣的挑戰[65]。
- 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兩岸必須和平發展;台灣與中國彼此不同,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社會認同方面都不一樣;但台灣與中國,有共同的責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掌握繁榮發展的契機[66]。
客家政策
原住民族政策

競選口號:「台灣加油讚」[69]
馬英九及吳敦義主張「在自信中開放、在創新中發展、在公義中前進」,建構「和平的十年、建設的十年、幸福的十年」,並提出四個確保: [70]
馬吳亦提出八大願景:[70]
馬英九及吳敦義主張在通盤評估國內外情勢發展,審酌推動兩岸商簽和平協議,以維護兩岸永續和平。馬英九表示簽署和平協議,還必須符合「一個架構、兩個前提、三個原則和四個確保」等十大保障,並提出要公投等訴求:[71]
兩岸論述
- 三不政策: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並引述民意調查之結果。
- 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 台灣為中華民國的簡稱:馬英九於第一場總統電視辯論及會後記者會時,首度明確表明「台灣」為「中華民國」的國家簡稱與國際通稱,兩者皆是國家,並舉例「英國」為「聯合王國」或「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簡稱與通稱,也是馬英九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中提到「台灣是我的國家」。[72]
客家政策
- 馬英九重申自己的客家血緣,強調客家預算倍增的承諾,不但提前一年達成,更成功推動「客家基本法」和「高普考客家行政類科」,兩個第一的創舉[73]。
宋楚瑜及林瑞雄提出的政策綱領,以「關鍵四年,讓我們共同改造台灣」為主軸,宋楚瑜亦表示政府應:[74]
兩岸論述
- 宋楚瑜表示,自己堅持兩岸和平發展,堅守中華民國憲法的基本立場
客家政策
原住民族政策
選舉議題
此次選舉的主要議題包括:
競選過程
此次選舉的競選過程包括:
公視與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邀請三組正副總統候選人,自2011年12月3日起連續三週末於公視舉行電視辯論,三場次辯論長度皆為2小時30分。其中12月3日、17日兩場次由總統候選人參加,12月10日則邀請副總統候選人參與。[78]
中央選舉委員會所主辦的電視政見發表會依照「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實施辦法」共舉辦4場,其中總統候選人3場、副總統候選人1場,自2011年12月23日起三週內舉行完畢。[79] 電視政見發表會沒有設置交互辯論時間,而由候選人各發表政見3次,每次時間為10分鐘。
除此之外另有一場由公視所舉辦之「文化界提問會」一場,全稱為「開啟文化元年: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
民意調查
在選舉前有多家機構進行民意調查,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年代新聞台、遠見雜誌及TVBS 新聞台等。部份機構包括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時報、台灣蓋洛普市場調查、遠見雜誌及TVBS 新聞台等亦採用統計模型推估選舉結果。
選舉結果
各鄉鎮市區投票結果 |
第13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結果地圖
-
各縣市得票數領先者地圖
馬英九領先 蔡英文領先 -
各縣市得票率地圖
-
各鄉鎮市區得票率地圖
後續效應
2012年2月,馬英九於總統大選獲勝後就考慮重啟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民主進步黨質疑中國國民黨政權以此換取選前美國對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美簽承諾的具體落實。[81][82] 然而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對此表示,美牛議題和免簽兩者沒有邏輯上的關聯,美國也不會將這兩項議題放在一起討論,而且後來證據[83] 證實,美牛開放的承諾早在2007年扁政府時期,陳水扁即答應美國開放,並答應在2007年8月22日正式生效,明確證實兩者無直接的關連,並答應臺灣納入免簽計畫一定會在2012年底前完成。[84] 但暗指美國牛肉無法銷臺是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雙邊談判無法重啟協商的原因之一。[85] 3月8日國安局長蔡得勝表示美國牛肉議題的確和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及美國簽證有關聯[86]。
2012年4月,馬英九政府因宣布油電雙漲導致物價飛漲,高達62.5%的民眾不滿意馬英九的施政表現,只有26%的比率感到滿意。2012年鹿港鎮鎮長補選被視為總統選舉的延長賽,選民對馬英九投下不信任票,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黃振彥最後以七成餘的票數,擊敗中國國民黨候選人蔡明忠[87][88]。
政治影響
2012年台灣大選對中國社會造成了一定影響。由於的網路審查人員實行了不插手的監管方式,此次選戰得到了數百萬人的積極關注,他們通過網路獲得選舉新聞並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中國大陸人民對選舉可以如此平穩地進行,落選者蔡英文可以如此體面地認輸,馬英九可以如此從容地在雨中發表勝選講話而無需隨扈撐傘感到驚訝,與中國大陸官員所受的待遇形成對比。一些大陸的微博用戶也對自己不經選舉的領導人進行了尖銳的諷刺,並且羨慕於台灣驚人的自由權利。[89]但也有部分大陸網民對台灣的民主選舉嗤之以鼻,認為台灣的民主選舉並不能代表台灣最真實的民意,例如大陸學者孔慶東就諷刺了馬英九的選票「連半個北京都不如」並獲得不少大陸網民的贊同[90]。 [91]
全球各界反應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簡稱國台辦)發言人楊毅14日晚間發表聲明說,大陸願意繼續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上,進一步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而研究台灣問題的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王偉男表示,台灣將給大陸起示範作用,有很多大陸民眾也關心台灣的總統選舉,台灣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大陸。[92][93]
行政長官參選人唐英年祝賀台灣的馬英九成功連任總統,認為是台灣人民肯定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期望繼續有一個穩定和平,持續經濟發展的狀況。香港教育學院副教授吳迅榮19日在香港經濟日報撰文,第一句就道出「台灣能,為什麼香港不能。」文章指出,從公民權責和民主發展進程言,香港雙英競逐比台灣失色得多。這次台灣總統選舉中,約8成選民行使他們的公民權責,排隊投票,秩序井然,整個過程肯定給香港公民教育及通識科教師很大衝擊。[94][95]
美國國務院也發表聲明祝賀,並且指出台灣民眾應該對達成最新的民主里程碑感到驕傲。國務院發言人盧嵐發表聲明指出,美國祝賀馬總統在14日的選舉成功,台灣再次舉行自由公平的選舉,台灣民眾應該對達成最新民主里程碑感到驕傲。努蘭在聲明中強調,美國和台灣民眾對持續台海和平與穩定有深入的共同信念,期待與馬總統及兩黨政治領袖繼續合作,確保維繫堅實的經濟與雙方民眾關係。 [96]
日本外務省官方網站14日晚間發布外務大臣玄葉光一郎對台灣選舉結果的看法,馬英九先生再度當選,此次選舉圓滿實施,正象徵著民主主義已深根台灣。日本期待台灣相關問題能藉由當事者間的直接對話來和平解決,並以此觀點,期待兩岸間的對話今後能持續進行。台灣是與日本具有緊密經濟關係及人員往來的重要地區,日本政府將本著與台灣繼續維持非官方實質關係的立場,期待日台之間的實質合作關係能持續發展。[97]
大韓民國外交通商部發言人於本(17)日下午例行記者會上針對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結果表示:韓國政府祝賀馬英九總統於1月14日總統選舉成功連任,並盼藉由本次選舉,使兩岸關係持續發展,並為東亞地區之和平與繁榮帶來助益。韓國政府深盼持續擴韓國與臺灣之實質合作關係。此係韓國外交通商部首度針對臺灣總統選舉發表正式官方立場,也是首度公開表達盼持續擴大與臺灣發展實質合作關係。另外, 朝鮮日報報導馬英九連任總統成功,兩岸之間的經貿整合將更擴大,同時在《韓台斷交20周年》一文指出,韓國政府需要檢討台韓關係,剛好正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20周年的時刻。[98]
新加坡政府對於台灣成功完成總統選舉表示歡迎,並祝賀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多年來新加坡與台灣關係密切友好,未來將持續加強這種關係。過去幾年來,兩岸致力於擱置爭議、促進合作,這些努力有助於促進區域之和平與穩定,且為區域各國所樂見。[99]
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艾希頓就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發表祝賀聲明,肯定民主價值,並對過去4年兩岸關係改善表示歡迎,期待持續朝有利兩岸的趨勢發展。[100]
法國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議員隆克16日表示,台灣應該捍衛既有的民主自由,美國和歐洲聯盟不承認台灣,他認為是個錯誤。台灣選民選擇現任總統馬英九持續與中國大陸發展經貿交流的政策,可以理解台灣要與中國大陸維持良好的經貿關係,而台灣實在有必要維持政治獨立,絕對不能失去既有的民主、自由和人權。[101]
英國外相威廉·海格於14日發表聲明,台灣舉行之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見證臺灣民主政治的蓬勃發展,本人祝賀馬英九博士連任成功,並期盼兩岸持續透過對話,化解歧見,尋求海峽兩岸人民均可接受的和平解決方案。[102]
瑞典外交部大臣卡爾·比爾特於14日在其部落格發表對台灣選舉的評論,稱讚台灣民主制度運作良好,必將對中國大陸造成影響。[103]
印度智庫學者卡拉喬指出,經濟成就是尋求連任的馬總統選戰主軸。在美國與歐洲面臨二次衰退之際,台灣2010年仍有10.72%的經濟成長、2011年上半年也有5.54%的成長,與中國大陸簽署的ECFA自然對此有所助益。當地的印度時報18日在社論批評說,印度外交政策對台灣關注度不夠,並指出台、印在經濟領域有許多方面的合作等待發掘。文章強調,「已向前衝刺的北京,總不會因為新德里採行相同做法而不悅吧」[104][105]
加拿大外交部長John Baird在總統馬英九勝選連任後發表聲明指出,台灣順利並有序的舉行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再度展現台灣的民主素養。希望台海兩岸持續改進關係,並透過建設性對話,維持兩岸和平與穩定。[106]
墨西哥最大報「宇宙日報」17日專文指出,這次台灣總統與立委大選結果與中國大陸、美國兩國利益息息相關,顯示檯面下互爭亞太主導權的企圖心。[107]
巴西「聖保羅州報」資深政治記者Claudia Trevisan撰文指出,馬英九連任成功也代表中國大陸領導人胡錦濤的勝利,因為兩人都致力推動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加強經貿交流合作,而北京與台北保持良好關係,也將使胡錦濤在2013年功成身退。他認為,馬英九連任成功也顯示出對許多台灣人而言,經濟比身份認同問題更重要。 [108]
澳洲駐台代表馬克文(Kevin Magee)下午發布聲明表示,澳洲恭賀台灣選舉順利落幕,台灣在這次選舉中展現成熟民主,並恭喜馬總統連任;澳洲與台灣在貿易、經濟及民間交往都有相當重要的關係,期待與台灣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馬克文表示,澳洲歡迎兩岸關係近年緊張趨緩,也感謝兩岸雙方努力,期望兩岸繼續合作,進一步朝區域穩定、繁榮方向邁進。
參見
腳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