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3年馬來西亞大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3年马来西亚大选
Remove ads

2013年馬來西亞大選(英語:2013 Malaysian General Election)是於2013年5月5日舉行的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第13屆選舉,共有12個州的州議會同步舉行選舉,只有砂拉越州除外[註 1]。這屆選舉被列為馬來西亞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選之一。

快速預覽 國會下議院222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112席, 投票率 ...

反對黨聯盟人民聯盟(民聯)在這次選舉中首次獲得了全國過半票數的支持,但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仍憑著選區劃分優勢,得以保住國會的簡單多數席位繼續執政,並從民聯手中取回吉打州的執政權,在其他州屬的席次也有所增加,當中在霹靂登嘉樓州獲得多數席位繼續執政。

Remove ads

背景

議會任期

馬來西亞聯邦憲法》規定,國會下議院的任期是五年,任期從召開首次會議的日期開始計算,首相可以向最高元首要求提早解散下議院。各州憲法也規定各州立法議會的任期為五年,各州州務大臣或首席部長可以向各自的州元首要求提早解散議會。國會解散後,《聯邦憲法》規定必須在60天內舉行選舉。

上屆大選已在2008年3月8日舉行,該屆國會下議員於同年4月28日召開的首次會議中宣誓就任,因此任期會在2013年4月29日才屆滿並於4月30日自動解散(因4月28日正好是星期日,所以計算時延後一天),所以最遲的可能選舉日期會落在6月,但實際的解散日期仍取決於首相及最高元首的決定,而實際的選舉日期則取決於選舉委員會的安排[3]

各議會屆滿日期

更多資訊 屆滿日期, 聯邦及州屬 ...

由於砂拉越已在2011年舉行州議會選舉,要到2016年才屆滿,所以這次只改選國會議席。

第12屆大選

2008年大選時,執政集團國民陣線(國陣)受到自1974年成立以來最大的挫折,反對黨則打破了國陣長期壟斷的三分之二絕對多數議席,這也是1969年大選以來的首次。國陣在該屆選舉中首次失去檳城雪蘭莪吉打霹靂四個州的執政權,使反對黨控制的州屬增至五個(包括吉蘭丹)。以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伊斯蘭黨為首的反對黨陣營也在同年4月組成政治聯盟——人民聯盟(民聯),首次形成兩大聯盟制的局面。

政局演變

選舉後,公正黨顧問安華·伊布拉欣提出了「九一六變天」計劃,意圖遊說東馬二州的國陣議員加入民聯以促使國陣聯邦政府下台,然而並未成功。時任首相阿布都拉·巴達威也在巫統黨內的壓力下,於次年4月辭去首相職。同時,2009年2月霹靂州民聯三名州議員集體退黨,觸發了持續一年的「霹靂州憲政危機」,使該州政權再度回到國陣手中。

選舉日期

國會解散

4月2日,一些內閣部長向媒體透露,表示接獲首相通知,要求他們次日穿上正式西裝及打紅色領帶出席每星期三的內閣例常會議。由於歷屆內閣在國會解散前都有先拍大合照留念的不成文傳統,因此各傳媒紛紛報道國會可能解散的消息[4]

4月3日,首相於早上8時25分進入國家皇宮覲見最高元首蘇丹端姑·阿布都哈林,在獲得最高元首的御准以後,於早上11時30分宣布解散國會[5]

同一天內,玻璃市麻六甲霹靂柔佛沙巴登嘉樓相繼宣布解散州議會[6][7][8]雪蘭莪彭亨吉蘭丹州議會則於4日解散[9]檳城吉打則在5日早上解散[10][11]

提名日及投票日

4月10日,選舉委員會召開會議後,宣布將提名日和投票日分別定於4月20日及5月5日,競選期共15天[2]

選舉課題

選舉成績

爭議事件、選舉舞弊

選後大事記

另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