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BMW薩伯車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BMW薩伯車隊(BMW Sauber F1) 是一支總部設在瑞士欣維爾和德國慕尼黑的一級方程式車隊。這個車隊成立於2005年F1賽季結束時,做為原薩伯車隊的繼承者,由德國的汽車廠商BMW所接管。在BMW薩伯車隊所參加的第1個賽季-2006賽季中,車隊共上過2次領獎台,年終車隊排名第5的成績。2007賽季中,在麥拉倫車隊被取消車隊積分的情況下,BMW薩伯車隊獲得了年度亞軍的成績。在2008年6月9日舉行的2008賽季F1加拿大大獎賽中,車隊的2號車手羅伯特·庫比查取得了冠軍,1號車手尼克·海菲爾德名列第二,這是BMW薩伯車隊自成立以後所取得的第1個分站賽冠軍,也是第1次在一場比賽中包攬冠亞軍。2009年 7月29日,BMW在慕尼黑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於公司戰略重組,將於2009年賽季結束後,不再參與F1賽車運動。車隊重由彼得·薩伯接管。
Remove ads
起源
彼得·薩伯在1970年建造了他的第一輛賽車,薩伯車隊在上世紀70~80年代參加了SCR(sports car racing)比賽,在1989年,它成為了賓士團隊的一員,贏得了1989年利曼24小時耐力賽和1989、1990兩個年度WSC(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的冠軍。
這個瑞士車隊加入F1是在1993賽季,當時車隊的贊助商是賓士公司,同賓士公司的合作關係一直持續到1994年。隨後,在1997年至2005年期間車隊的主贊助商是馬來西亞石油,車隊使用法拉利引擎,從1997年至2005年,薩伯車隊沒有獲得一次分站賽冠軍,杆位,和最快圈速。車隊最成功的賽季是在2001賽季,車隊最終獲得了車隊總成績的第四。
在作為獨立車隊(非廠商車隊),薩伯車隊一直被認為是一隻典型的中游車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起到了實力標竿的作用。比薩伯車隊實力更強的車隊屬於F1的第一陣營,與薩伯實力接近的屬於第二陣營,而實力遜於薩伯的就屬於較弱的下游車隊。
Remove ads



德國汽車製造商BMW 作為引擎提供商參加了1983-1987年度和2000-2005年度的F1比賽。Brabham-BMW車隊的Nelson Piquet贏得了1983賽季的冠軍。2005年,BMW公司終止了向威廉斯車隊提供引擎的合同,進而購買了薩伯車隊。[1]彼得·薩伯保留了在新車隊的顧問職位。 2009年12月1日 BMW將車隊所有股權售還給原本的車隊創辦人 彼得·薩伯。
馬石油是BMW薩伯車隊的主贊助商。當BMW買下這個瑞士車隊時,馬來西亞石油公司延續了和車隊的贊助關係。在F1.08賽車上,馬石油的商標居於明顯的位置。在2005年12月。英特爾同BMW集團達成了一個包括技術,共同營銷和英特爾贊助BMW薩伯車隊的全面協議。
官方的合作夥伴包括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T-Systems,DELL以及PUMA。從2006年開始,瑞士信貸就成為車隊的合作夥伴。瑞信的logo出現在車身,頭盔,服裝,車手帽子,維修站的背景幕和車隊的卡車上。戴爾向車隊位於慕尼黑和Hinwil的基地和所有的比賽提供了IT設備。
瑞士手錶品牌雪鐵納(Certina)的商標被印在車隊在維修站所使用的「棒棒糖」上。另外化學工業巨子杜邦也是車隊的贊助商。
2009年12月20日馬來西亞石油(Petronas)表示他們不再贊助新的Sauber車隊,轉而贊助新成立的賓士車隊。
Remove ads
F1賽季成績
(賽果底色示意列表)
P – 桿位
F – 最快圈速
* – 賽季進行中
†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已完成90%的原定賽程,因而有排名
‡ – 由於未完成預定距離的75%,因此該場比賽只能獲得一半積分
‡比賽因未能完成原定賽程75%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