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Gill Sans
人文主義無襯線字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Gill Sans是一款人文主義無襯線字體,由字體設計師艾瑞克·吉爾設計,自1928年起由蒙納公司英國分部發行。
Gill Sans源自英國字體設計師愛德華·莊士敦設計的Johnston,Johnston是倫敦地鐵的企業字體。1926年,年輕的印刷出版商人道格拉斯·克萊弗登在布里斯托開設了一家書店,吉爾用無襯線體大寫字母繪製了書店招牌。此外,吉爾還為克萊弗登繪製了整套字母表,方便未來書寫告示或聲明。此時,吉爾已經是著名的石匠、藝術家,開始進行字體設計工作。
20世紀20年代後期,德國掀起幾何無襯線體風潮,Erbar、Kabel、Futura等字體應運而生,在德國獲得了大量關注。吉爾的朋友、著名的蒙納公司字體設計師、印刷歷史學家史丹利·莫里森委託吉爾設計一整套金屬活字字型家族,希望這款字體能代表蒙納公司參與競爭。1928年,蒙納釋出Gill Sans,最初僅包含一套標題用大寫字母,隨後又釋出了小寫字母。吉爾的目標是融合Johnston、經典襯線體及羅馬碑文的特點,創造一種現代和古典兼具的視覺風格。
蒙納公司宣傳這款字體擁有「經典、簡潔、美麗」的設計[1],最初定位其為標題字體,用於海報、廣告或是遠距離、小字號下依舊需要保有良好易認性的文件,如書籍簡介、時刻表和價格清單等。在Gill Sans誕生的年代,全文完全使用無襯線體的做法尚未流行,因此它的標準字重比現代正文字體要更粗。
Gill Sans一經發行立即取得了成功。次年,倫敦及東北鐵路將其用在所有的海報、時刻表及公共文件上。1948年,四大英國鐵路公司國有化後,英國鐵路將其訂作標準字體。企鵝出版集團也開始在其簡潔現代主義風格的書籍封面中採用Gill Sans。除此之外,這一時期英國許多海報、告示都在使用Gill Sans,占據了這款字體銷量的很大部分。Gill Sans成為英國印刷業具有統治性地位的字體之一,發行至今依然流行,因其在英國的持久熱度被評為「英國Helvetica」。它影響了眾多其它字體,是人文主義風格無襯線體的代表作之一。
蒙納公司迅速地將最初兩款標準、適中字重擴展為龐大的家族,投入市場。部分微軟軟體以及macOS中搭載了Gill Sans的常用字重。
Remove ads
風格特點


Gill Sans的大寫字母比例來源於羅馬碑文,小寫字母比例則來源於舊體。作為對比,Futura等幾何無襯線體由簡樸的方形、圓形構成,Akzidenz-Grotesk、Helvetica和Univers則採用現實主義哥德無襯線設計,受到19世紀字體風格影響。因此,Gill Sans的風格特點與其他字體十分不同。[4][5][6][7]相較現實主義無襯線體,它的字母「C」和「a」結構摺疊更少,字懷開口更大。[8]此外,在Gill Sans的羅馬體中,字母「a」和「g」採用雙層結構,而非哥德無襯線體或幾何無襯線體中常用的、源自手寫體和哥德體的單層結構。[9]
Gill Sans的大寫字母部分參照了圖拉真柱上所刻的羅馬大寫字母設計,不同字母的橫向寬度變化很大。例如字母「E」和「F」相對較窄。愛德華·莊士敦曾寫道:「羅馬大寫字母擁有良好的易讀性及美麗的外觀,在各類字母中占據至高無上的地位。對於最宏偉、最重要的碑刻,羅馬大寫字母是最佳選擇。」[2][3][10][11]然而,儘管Gill Sans並非像過去幾何無襯線體一般完全採用幾何化的設計手法,它的某些方面確實有幾何的感覺。[a]字母「J」低於基線;「O」是幾乎完美的圓;「M」比例接近正方形,中間的兩筆在正中心交會。這些特點並非受到羅馬雕刻的啟發,而是與Johnston非常相似。[10][b]

小寫字母受到傳統襯線體的影響,字母「a」和「g」為雙層結構,「a」迴環頂部的筆畫快速收窄,這些設計過去較常見於襯線體。字母「t」底部彎鉤指向右方,頂部豎劃左側斜切,Futura則單純是兩條直線。[9]
許多無襯線字體的斜體採用偽斜體,也就是由羅馬體直接傾斜而成,Gill Sans卻採用了與其羅馬體造型不同的義大利斜體。從字母「a」能最清晰地看出,它採用了單層結構,與手寫風格類似,小寫字母「p」的左側也有書法收尾,仿佛像是18世紀英國鑄字工匠威廉·卡斯隆所刻的字體。[10][14]字母「e」較為保守,碗底開口處為一條直線,而襯線體多為弧線。[10][c]與多數襯線體相似,Gill Sans許多字重中的字母「f」都採用合字防止與其他字母衝突。[14]
不同字重下,Gill Sans的字母造型也不同。[d]特粗和特窄變化較大,極粗則整套字型採用了不同的設計。[17]蒙納公司數字時代的字體設計師丹·拉迪岡(Dan Rhatigan)曾在吉爾去世後撰文講述Gill Sans的開發過程,他評論道:「Gill Sans的成長是有機的……(它)給字體界帶來了一種十分『系統性的』方法。具有該時期鮮明的設計特點、使用特點。」[18][19][e]
在細字重下,字母「t」左上角的斜切換成了直角。[f]在粗字重下,字母「i」和「j」採用了特殊設計,它們的點比字母的筆畫要小。[21][22]
Remove ads
開發過程
总结
视角


艾瑞克·吉爾曾與英國字體設計師愛德華·莊士敦共事過一段時間,之後吉爾開始間歇進行一些無襯線字體設計。20世紀10年代,他為招牌工匠設計了一套幾乎無襯線的大寫字母;1925年,他為陸海軍商店設計了「完全極度易認簡潔的印刷體」;同年還給他的家鄉威爾斯卡佩爾設計了一些大寫字母招牌。[22][25][g]在地鐵字體Johnston項目中,吉爾十分仰慕莊士敦創作的作品,他大膽地評價道:「(莊士敦)將無襯線字體事業從19世紀的衰敗中拯救了出來」。[10][27]莊士敦卻並沒有想要將他設計的這款字體變成商業字體項目。[28]在Johnston之前,莊士敦曾嘗試參與商業字體設計,但當時行業通常自行設計字體,因此他沒能獲得成功。[26]蒙納公司字體設計師、印刷歷史學家史丹利·莫里森也十分欣賞地鐵系統的字體設計,認為它是企業品牌字體中最早誕生也最恆久的設計之一。他曾評價道:「(這套字體)被賦予了一種約束、文明、商業的氣息,自查理曼時代以來就沒有一款字體擁有如此多的含義」。[29]
吉爾和莫里森相識於1913年。1925年起,兩人開始共同工作[h],著手設計吉爾的襯線字體Perpetua。1927年,莫里森拜訪了印刷出版商人道格拉斯·克萊弗登位於布里斯托的書店,對吉爾為書店繪製的招牌及字母表印象深刻。[30]之後,莫里森正式委託吉爾開發Gill Sans。吉爾寫道,「因為看到了那些字母」,莫里斯才決定委託他開發一套無襯線字型家族。[22][31][32][i]

開發Perpetua期間,蒙納公司內部傳來了一些反對意見。蒙納工程總監、字體設計師法蘭克·辛曼·皮爾蓬特難以被打動,他評價道:「我看不到這個設計中任何值得推薦的地方,只能看到許多令人反感的部分」。[33][34][35][j]但莫里森本人是這一項目的熱心支持者,莫里森還堅持認為字母「J」和「Q」應該優雅地下降至基線以下,這在標題字中比較少見,其他字體通常占據金屬活字的全部區域。[37]
蒙納公司的文檔庫以及吉爾的文稿中存留了大量有關Gill Sans開發過程的資料。Gill Sans早期並不一直被稱作這個名字,吉爾曾在一些著作中使用過「Gill Sans-serif」、「Monotype Sans-serif」這兩個名字,有時會使用其序列號,如「231系列」。[38][39]
Gill Sans的大寫字母與Johnston十分相似,但小寫字母採用了不同的設計。文檔中記載道,吉爾和蒙納薩里郡沙爾福工作室團隊共同努力創造一種人文主義無襯線體小寫字母及其義大利斜體字母,這是Johnston的設計中沒有的。[19][k]吉爾的初稿中,許多字母升部及降部末端擁有傾斜的切割,和正式發行版相比更不像Johnston,且降部較長。[42][43][44]義大利體的早期設計也與最終版本相差較大,傾斜較小、降部較長且大寫字母擁有花筆。[10][14][19][l]此前,吉爾在Perpetua和Joanna中採用了書法風格的義大利體「g」,但Gill Sans最終版本還是使用了標準的雙層「g」。[10][45]

Gill Sans的羅馬體中,部分字母是由Johnston簡化而來的,菱形的點變成了圓形(部分較輕的字重變成了矩形),小寫字母「l」變成簡單的豎線,但「a」卻變得更複雜,大多數版本裡它多了一條彎曲的尾巴。[19][46]除此之外,Gill Sans的設計大體就只是針對Johnston的精煉,例如讓橫線比豎線更窄,減輕不平衡感,這種處理在字體設計中很常見,但Johnston中並沒有使用。[10][28]吉爾還偏愛腳部伸展的字母「R」,莫斯利認為這種設計可能是受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館藏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雕刻啟發。[13][47]部分字母的造型在設計過程中不斷改動,如「a」在金屬活字時期一些版本中擁有如Johnston一樣的直尾或微彎尾,「b」、「p」以及「q」在一些版本、字號下豎線會出頭,其他版本則沒有。[17][19][21][m]Adobe字體設計師丹·拉迪岡評價道,蒙納公司檔案庫里「關於Gill Sans字母『b』、『d』、『p』、『q』的材料足夠出一本書了」。[19][49]

Gill Sans的生產技術遵循當時蒙納公司的標準。公司從德國印刷業引進兩位設計師皮爾龐特(Pierpont)和弗里茨·施特爾策(Fritz Steltzer),他們帶領一支主要由女性組成的繪製團隊,工匠們大多來自本地或附近的賴蓋特藝術學院。[50]團隊會敲定終稿的方方面面,例如如何將字體擴展至不同字號、不同字距等。團隊首先將字母畫在巨大的圖紙上,隨後使用比例繪圖儀根據圖紙加工出金屬字沖,通過字沖製作出字模,最終將字模放入鑄造機中鑄出活字。[50][51]當時蒙納公司會先刻出一定數量的字,印出樣章來測試整體的灰度和字距,再刻出剩下的字母。[19]字體設計師華特·翠絲、丹·拉迪岡以及吉爾的傳記作家馬爾科姆·約克(Malcolm Yorke)都曾寫道,繪製團隊的工作令Gill Sans走向成功,但卻很少人對他們表示讚揚。約克表示吉爾曾「不得體地」稱該設計「完全可以測量出來……在機械生產過程中完全不需要依賴繪製工匠等人的藝術敏感性」。[19][25]
Gill Sans的標題大寫字母最早於1928年在一場印刷會議中釋出,它也曾出現在莫里森編輯的雜誌《花心》中。[14][37]儘管其首秀獲得部分人的讚賞,一些極端保守、純粹主義的印刷商仍認為所有無襯線字體都不可靠、粗俗且勢利,對其持有懷疑態度。其中一位稱其為「字體排印的布爾什維克」。[25][52]莊士敦的學生格萊利·休伊特曾評價道:
我失去了對莊士敦的信心。……儘管他為我們做了這麼多事情……他放棄了他對羅馬字母的準則,在沒有任何預留措施或解釋的情況下,他就那麼把他的方塊字母呈現給了這個世界,損壞了我們現代生活的容貌。他的威信模糊了那些字的粗俗和勢利。[53]
Remove ads
一經釋出,Gill Sans迅速變得流行起來。它的成功離不開蒙納公司高水平的營銷團隊,該團隊由吉爾的支持者兼情人貝阿特麗斯·Ward領導。此外,Gill Sans還得益於其涵蓋多種字號和字重,在機械排版中擁有良好的適用性。[54][55]
儘管Gill Sans受到許多人歡迎,還是有部分人對它提出了批評。1976年,字體設計師羅伯特·哈林在文集中表示,吉爾的字體在基本字重下灰度過高,不適合排印較長的段落,他還印出了一段樣章加以說明。[45]常規字重通常用來排印商業印刷品的正文,例如倫敦及東北鐵路發行的鄉村徒步旅行指南。[56]另一位字體設計師威廉·阿迪遜·德威金斯認為Gill Sans和Futura的「大寫字母較好、小寫字母粗劣」,並於1929年釋出了更獨具個性的競品Metro。[57]委託設計Johnston的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總裁法蘭克·皮克認為,Gill Sans是對Johnston的效仿。[53]史蒂芬·科爾斯(Stephen Coles)和班·阿切爾(Ben Archer)等現代作家都曾批評過Gill Sans,認為其沒能成功地改進Johnston,在粗字重下灰度不均衡。[21][58]現代字體設計師強納生·赫夫勒表示莊士敦和吉爾的作品很僵硬,「更像是機器生產而非手繪而成,是死板的規則下塑造出的冷漠、簡陋的設計,在不恰當之處吊兒郎當,令人焦慮、感覺不到穩定」。[59]
吉爾在他的各種文章中都提到了Gill Sans和Johnston的相似性,因為Gill Sans關係到了莊士敦的名聲,吉爾在1933年向他寫信道歉,並表示莊士敦的作品十分重要且影響深遠。[53][60]然而,在《關於字體排印的論述》中,吉爾卻認為他的版本「可能是一種改進」,比莊士敦的版本「更加易用」。[39]20世紀20年代初,莊士敦和吉爾漸行漸遠,吉爾的傳記作家費歐娜·麥卡錫表示,其部分原因是莊士敦的妻子格里塔(Greta)擁有反天主教情結。[61][62]

Gill Sans取得成功後,蒙納公司迅速開發出一系列變體。[19]此外,蒙納還銷售了大量字模,用於其「Supercaster」鑄字設備。字模讓客戶能以低成本自行鑄造活字,受到了廣告商的歡迎,很多人在海報中採用了Gill Sans。[12][54]馬爾科姆·約克認為它是「公告文字易認性的精髓所在」。[63]
Gill Sans還衍生出了許多風格,如窄體和陰影體。[19][64]陰影體中包含純大寫字母的常規字重版本和輕字重深陰影版本。金屬活字時代,還存在一款「浮雕」(Cameo Ruled)設計,其將白色的字母放置在純黑或飾有白線的黑色背景之上。[65][66][67][68]陰影體主要和常規體一起使用,搭配不同的顏色來呈現多彩的效果。[69]這些裝飾性的字體主要由蒙納工作室設計,郵寄給吉爾並經他檢驗、評判後才准許發行。[70]
此外,蒙納公司還曾推出圓體Gill Sans,採用了單層「a」和單層「g」設計,字母「y」比較圓潤,數字「1」帶有襯線,小寫字母「l」底部有彎鉤。[17][71]圓體Gill Sans基於手寫風格,對兒童較友好,因此常用於教育和玩具,也常用於補充原版Gill Sans、Akzidenz-Grotesk或Bembo等字體。[72][73][74]蒙納還設計了一款筆畫末端為圓形的版本,供百貨商店約翰路易斯用於其玩具之中。[75]
蒙納公司對Gill Sans進行了長時間的擴充、重繪、創新,設計工作在吉爾去世後仍在進行,令這款字體誕生了眾多變體。[19]1993年,蒙納再次發行一款介於輕和常規之間的正文字重,以及一款粗字重。[76]
Remove ads

1936年,吉爾和蒙納公司合作發行了一款極粗的無襯線字體,名為Gill Kayo,名稱源自搏擊術語K.O.,象徵其激進的設計。這款字也稱作「Gill Sans Ultra Bold」(極粗Gill Sans),但實際上許多字母造型與Gill Sans差異較大。[19]該字體擁有常規體和窄體兩個版本。[77][78][79]吉爾認為其設計誇張,提議應該命名為「兩頭象」(Doubel Elefans)。[80][81]羅伯特·哈林認為這款字體很「陰鬱」,諷刺道:「公元2000年的字體排印歷史學家發掘出吉爾先生這次怪異的靈感迸發時,可能會花很多時間來追蹤他為何在1936年時心理狀態如此憂鬱」。[82][83][84]四十年後,哈林再次描述道,Gill Kayo是「這類字中最駭人、最無賴的一個」。[45]Gill Kayo的設計工作於1932年開始[19];其中部分字稿可能是由吉爾的女婿丹尼斯·特蓋特邁耶(Denis Tegetmeier)創作。[70]20世紀70年代,拉圖雷塞公司推出Gill Kayo的窄體後,它才漸漸變得流行。[85]
Gill Sans的粗字重,包括Kayo在內,都因一些設計問題而受到批評,人們認為這些字重過粗,字母「i」和「j」上的點很怪異。[10][58]然而以現代標準而言,Gill Sans的標準字重本身就已經比較粗了。[25][58]吉爾在《關於字體排印的論述》中表示,19世紀將無襯線字體故意設計得很粗的風潮最終適得其反,犧牲了易認性。[24]文末,他悔恨地承認自己助長了這種風潮:
有多少種不同的字體,就有多少種不同的蠢材。我則需要為設計了其中五種不同的無襯線字體承擔責任——它們一款比一款粗,因為每一款都想壓過前一款的風頭。
Remove ads

蒙納公司為Gill Sans開發出了一系列替換字形,以適應不同國家的排版和印刷風格。其中,「N」、「M」、「R」、「a」、「g」、「t」等字母的替換字形設計靈感源自Futura,中央兩條筆畫相交的「W」受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影響,「R」寬度較窄,「Q」的尾巴向上捲起,除義大利斜體以外還額外提供了偽斜體,並新增了義大利體的「e」。[19][48][86][87][88]此外,由於Gill Sans的標準設計中數字「1」、大寫字母「I」、小寫字母「l」都是簡單的豎線,因此蒙納還提供了帶襯線的數字「1」供數字較多的場合使用,避免混淆。[58][n]早期版本還有一些廢棄的字形,如擁有類似「9」的曲線的「7」、上身向前探出的「5」以及小寫字母字高的「0」。[39]
吉爾參與了這些替換字形的設計工作,蒙納公司的檔案庫記錄了他對這些幾何化字形的想法。[19][22]Gill Sans並不是唯一一個發生變化的字體,隨著Futura逐漸流行,雅各·埃爾巴和威廉·阿迪遜·德威金斯設計的Metro也進行了設計調整,歷史學家保羅·肖稱其進行了「Futura切除術」。[89]吉爾去世後,蒙納為Gill Sans設計了希臘字母及西里爾字母。[o]此外,蒙納還添加了一些金屬活字中沒有的特點,如不齊線數字及小型大寫字母。[8]
Remove ads

經丹·拉迪岡等人的整理,金屬活字時代共釋出了以下樣式的Gill Sans:
- Gill Sans Titling(1928年,231系列,僅包含大寫字母)
- Gill Sans(1930年,262系列,有時也稱作Gill Sans Medium)
- Gill Sans Bold(1930年,275系列)
- Gill Sans Shadow Line(1931年,290系列,數位化為Gill Sans Nova Deco Regular)
- Gill Sans Shadow Titling(1931年,304系列,數位化為Gill Sans Shadowed及Gill Sans Nova Shadowed Outline,僅包含大寫字母[91])[p]
- Gill Sans Bold Titling(1931年,317系列,僅包含大寫字母)
- Gill Sans Extra Bold(1931年,321系列)
- Gill Sans Light(1931年,362系列,有時也稱作Gill Sans Extra Light[93])
- Gill Sans Shadow(1932年,338系列,字重最重的陰影體)[q]
- Gill Sans Bold Condensed(1932年,343系列)
- Gill Sans 5pt(1932年,349系列,有時也稱作Gill Sans No. 2[95])
- Gill Sans Bold 5pt(1932年,350系列,有時也稱作Gill Sans Bold No. 2[95])
- Gill Sans Poster(1932年,353系列)
- Gill Sans Bold Condensed Titling(1933年,373系列,僅包含大寫字母)
- Gill Sans Cameo(1934年,233系列)
- Gill Sans Cameo Ruled(1935年,299系列)
- Gill Sans Shadow No. 1(1936年,406系列,字重最輕的陰影體,數位化為Gill Sans Light Shadowed及Gill Sans Nova Shadowed Light[96])
- Gill Sans Shadow No. 2(1936年,408系列,字重略粗的陰影體[96])
- Gill Sans Ultra Bold(1936年,442系列)
- Gill Sans Bold Extra Condensed(1937年,468系列)
- Gill Sans Condensed(1937年,485系列,有時也稱作Gill Sans Medium Condensed[19])
- Gill Sans Bold No. 3(1937年,575系列)
- Gill Sans Bold Condensed Titling(1939年,525系列,僅包含大寫字母)
- Gill Sans Extra Bold Titling(1939年,526系列,僅包含大寫字母)
- Gill Sans Light 5pt(1958年,662系列,有時也稱作Gill Sans Light No. 2[95])
Remove ads
蒙納公司在照相排版時代也曾提供照排版Gill Sans。1961年釋出的字型有362系列細體、262系列常規體、275系列粗體、321系列特粗體以及343系列窄體,皆包含於底片系列「A」(6~7點)及系列「B」(8~22及24點)中。[19][97]
數位化發行

Gill Sans的數位化發行分為幾個主要階段:2005年以前發行的版本、2005年發行的Gill Sans Pro以及2015年加入了許多替代字形的Gill Sans Nova。大多數作業系統搭載2005年以前發行的版本,Windows 10則搭載了部分Gill Sans Nova。[17]許多常用字重的字符在設計上同過去相似,但還是存在一些變化:例如2005年版的書籍字重中,字母「i」、「j」的點是圓形,而2015年版則是正方形;此外,2015年版還簡化了某些合字。[17][98][99]數位化版Gill Sans擁有一些鉛字時代沒有的字符,例如不齊線數字及小型大寫字母。[8]
與其他鉛字字體復刻項目一樣,Gill Sans的數字版復刻也做出了一些設計上的折衷,例如過去在字號較小的情況下需要通過設計抵消墨水滲出的現象,數字版則不需要這種設計。因此,數字版Gill Sans與鉛字版並不完全相同。Gill Sans還因其缺少視覺字號且字距過窄而受到批評。金屬活字時代,不同的字號擁有不同設計是十分正常的,較小的字號字距通常較寬,還會進行其一些微調;Gill Sans的金屬活字版本的每一種字號都擁有不同的設計和字距,其它無襯線字型家族,如Futura和Akzidenz-Grotesk也是如此,但其數字版本在所有字號下都是同一種設計。[6][100]照排時代,蒙納公司仍提供二至三款字號,但其細微的差別都在數位化過程中丟失了。[17][19][97]為了彌補這項損失,設計師需要在變化字重時手動調節字距,譬如在使用較小字號時增加字距或字重。[101][r]
前國際文字設計協會主席約翰·伯里(John Berry)認為,數字版Gill Sans「在常規字重或尤其是輕字重下,拉寬字距後看起來好多了」。[103]然而,華特·翠絲於1986年寫道,他更喜歡數字版的字距:「金屬活字版本……字距設計得讓我覺得,像是一款襯線字體」。[104]
截至2019年,蒙納公司最新版Gill Sans的數位化復刻版本為Gill Sans Nova,由喬治·瑞安(George Ryan)設計。[105]Gill Sans Nova添加了許多變體,包括反陰影體、替換字形以及為《紅秀GRAZIA》雜誌設計的極細字重。[17][106][107][108]該字體與Gill Sans MT(MT代表Monotype)並不相同,常規字重命名為「Medium」,默認使用帶彎鉤的數字「1」,此外還添加了吉爾曾考慮過但未實際應用的花筆義大利斜體。[17][109]正如1958年吉爾釋出襯線字體Joanna時一樣,Gill Sans Nova釋出時蒙納在倫敦舉行了一場艾瑞克·吉爾的作品展。[110][111][112][113]
這一字型家族包含43套字型,其中有33套正文字型,共9種字重、3種寬度;6套反陰影體字型,共5種字重、2種寬度;2套陰影體字型,共2種字重、1中寬度;一種外輪廓陰影體字型;1套裝飾字型。字符集囊括W1G。基礎套裝包含常規、細、粗字重,Windows 10的「泛歐洲補充字體」下載包中附有該套裝。[114]
Remove ads
實際應用
总结
视角


1928年,Gill Sans第一次亮相便在英國聲名鵲起,次年被倫敦及東北鐵路公司選為標準字體,很快出現在企業形象的方方面面,從金屬列車名牌、手寫站牌到餐車菜單、時刻表、海報上都有它的蹤跡。[48][115][116]為了宣傳這次品牌形象重塑,倫敦及東北鐵路邀請自幼喜愛鐵路的吉爾登上飛翔的蘇格蘭人號列車,在司機平台進行了一趟旅途;他以Gill Sans風格為其繪製了一幅招牌,現存放於聖布里奇圖書館。[12][117][118]
1949年,鐵路主管部門敲定所有站點標識使用Gill Sans作為標準字體,背景色則為地方代表色。許多鐵路印刷品也使用了Gill Sans,大多為純大寫字母。主管部門還開發了特殊變體用於標誌,方便工匠手工繪製。[119]此外,自1935年起,企鵝出版集團開始使用其標誌性的書籍封面,字體便選擇了Gill Sans;英國官方地圖製作部門英國地形測量局也使用了該字體。[120]由於Johnston不能很好地進行正文排版,倫敦交通在文檔中同樣採用Gill Sans。[121]印刷歷史學家保羅·肖認為Gill Sans是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現代主義經典風格」的關鍵元素,其宣揚簡潔的設計,常常用於全大寫居中的標題字上。[122]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Gill Sans依然受到歡迎,但在歐洲大陸和美國設計風格的影響下,哥德無襯線體和新哥德無襯線體逐漸流行起來。[123][124]這一時期流行的字體包括早期的哥德無襯線體,以及具有相同風格但更新式、更優雅的字體,如Helvetica和Univers。莫斯利曾評論道,Monotype Grotesque的舊式設計於1960年「意外地復活了」,「(它)比Univers更形象地代表了60年代早期字體排印的改革風向」。[125]2007年,他補充道:「對於那些反對傳統、厭倦Gill Sans的設計師來說,它笨拙的設計是最主要的吸引力之一」。[36][125]1965年,平面設計師喬克·金尼爾和瑪格麗特·凱爾弗特對英國鐵路的品牌重塑項目體現了這一風向,他們在印刷品中引入了Helvetica和Univers,摒棄了Gill Sans常用的全大寫經典標識設計。金尼爾和凱爾弗特的道路標識再設計項目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126][127][128]1955年,萊諾公司及其設計師赫爾曼·察普夫開始開發一款Gill Sans的競品,最初考慮重繪部分字型令其更像哥德無襯線體,但該項目於1962年至1963年廢止。[129][130]
照相排版技術的出現大大降低了使用字體的成本,Gill Sans在英國的統治地位進一步發生動搖。拉圖雷塞公司的乾式轉移技術就能用於小型項目,他們的無襯線字體Compacta以及史蒂芬森·布萊克公司的Impact都代表了這一時期的設計潮流,這些字體稠密、擁有工業風格設計。[131][132][133][134]莫斯利成長於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他寫道:
蒙納公司的經典字體在排版業風光一時……至少在英國是如此,它們無處不在,雖然它們的質量確實無可挑剔,但人們仍可能會感到厭煩,開始想要反對這些字體所代表的優良卻乏味的品位。實際上在20世紀60年代,我們就已經知道,它們煩不了我們太久了。金屬活字的死亡……似乎終於來臨。[135][s]
儘管Gill Sans在英國極度流行,但它並沒有獲得金屬活字時代美國印刷業的青睞,美國人更願意使用哥德式設計的Franklin Gothic、幾何式設計的Futura以及蒙納公司另一款字體Twentieth Century。[4][t]因此,Gill Sans反而在金屬活字時代結束、照相排版時代和數字時代來臨後,才獲得了國際影響力,麥金塔電腦和Microsoft Office辦公套件皆搭載了這款字體。[140]在美國,一個比較出名的實際使用案例是1930年吉爾為雜誌《詩歌》設計的商標。雜誌編輯哈麗特·門羅曾在倫敦見過吉爾的作品。[141]
1997年,英國廣播公司將Gill Sans定為企業字體,並將商標更換為了該字體。[142]設計師馬丁·蘭比-奈恩解釋道:「我們選擇了一款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字體,因為時髦的道路上充滿了陷阱,(新式字體)也許幾年之後就看起來過時了」。20世紀30年代,吉爾曾與英國廣播公司合作,創作了廣播大樓內的一些雕像。[143]此外,使用Gill Sans的還有鐵路軌道公司(及其繼任者英國鐵路網公司)、百貨商店公司約翰路易斯;英格蘭教會自2000年起發表的系列書籍《公共崇拜》也採用了該字體。[144][145][146]英國搖滾樂隊Bloc Party同樣在標誌中使用了Gill Sans。[147]英國以外的地區,著名的案例有義大利時裝品牌班尼頓(使用了定製版本)、美國服裝公司湯美費格以及紳寶汽車。[148][149][150][151]2006年以前,AT&T的商標使用的是Gill Sans,但經市場調查發現,這款字體讓人感覺這間公司很「僵化」,因此更改為另一款人文主義無襯線字體Clearview。[152]信息設計學家愛德華·塔夫特在其個人網站及部分出版的書籍中使用了Gill Sans。[153][154]三菱電機的電梯按鈕過去使用Helvetica,但許多新款已經轉用Gill Sans的一款變體,部分數字採用了易認性更佳的設計。[155]
Remove ads
類似字體

Gill Sans釋出後,雪菲爾的鑄字工坊史蒂芬森·布萊克公司迅速推出了一款商業競品,名為Granby,其受到了Gill Sans、Johnston和Futura的影響。[21][53][156]Granby是一套龐大的字型家族,包含窄體和反陰影體,擁有和Johnston類似菱形點設計。此外,還受Gill Kayo影響,包含了一款「Granby Elephant」字重。[157]
另一款相似但更特異的字體由莊士敦的學生哈洛德·柯文(Harold Curwen)設計,由他的家族企業柯文出版社發行,名為「Curwen Sans」或「Curwen Modern」。這款字體也與Johnston有許多相似之處,偶爾使用在柯文出版社為倫敦交通局製作的印刷品中。[158][159][160]柯文表示,他在20世紀00年代跟隨莊士敦學習時誕生了該字體的想法,但直到1928年、Gill Sans發行時才刻為鉛字,其小寫字母與Kabel相似。[53]2018年,K-Type對這款字體進行了數位化。[161][162]
Gill Sans流行期間有許多想要與其競爭的產品在進行開發,但最終都沒有大量發行。德國字體設計師、書籍裝幀師揚·奇肖爾德為早期的照相排版機器設計了一款類似的字體,在當時使用得較少,他隨後在為企鵝出版集團設計書籍時則大量使用了Gill Sans。[21][163][164][165]20世紀30年代,莫里斯的朋友、荷蘭字體設計師揚·范·克林彭計劃設計一套龐大的字型家族Romulus,帶有襯線體及人文主義無襯線體,無襯線體x字高較低;但這款字體經測試後就沒有了進展。[4]1955年,萊諾公司開始設計一款Gill Sans的競品,計劃命名為「Magnus」。[u]該字體由德國字體設計師赫爾曼·察普夫設計,英國萊諾公司經理華特·翠絲提供指導。1963年,Magnus已經進行測試,但由於缺乏生產能力、品味潮流發生變化,設計工作最終停止。[10][129]

除了類似的字體以外,在Gill Sans占據統治地位的時期,英國許多手寫的招牌、告示牌都採用與Gill Sans類似的字形,如二戰宣傳海報《保持冷靜,繼續前進》。[166][167]戰爭期間,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司令部採用了一套類似的字體。2005年,字體設計師馬修·卡特回憶道,他的母親在倫敦大轟炸期間基於Gill Sans刻了一套油氈字母,讓他玩耍。[168][169]另一項比較鮮為人知的項目是NEN 3225標準字體,是由荷蘭標準機構制定的一套公共用途的字體,其包含與Gill Sans相似的無襯線字體和揚·范·克林彭設計的襯線字體。項目始於1944年,但一直到1963年才發表,最終沒有得到廣泛使用。[170][171]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Helvetica和Univers變得極度流行,但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人們再次開始大量關注Gill Sans所代表的人文主義無襯線字體。[21][172][173][174]
受吉爾影響的現代無襯線字體設計通常包含適用於正文的字母比例和間距,擁有更多更統一的字重,更多非尋常或手寫風格的字形,這些在數位化時代能通過多母版及插值變換等技術較輕鬆地實現。[21][175]傑瑞米·坦卡德設計的Bliss以及沃爾克·庫斯特(Volker Küster)設計的Today Sans都是Gill Sans的現代變體;坦卡德表示,他的目標是創造「自Gill Sans以來第一款擁有英國風格的商業字體」。[21][176][177]Rowton Sans也受到了吉爾的啟發,但其義大利體近乎直立,與吉爾的襯線字體Joanna類似。[178][179]亞瑟·萬森(Arthur Vanson)的Chesham Sans關係則較疏遠,其靈感源自英國傳統招牌無襯線體,與吉爾的作品有許多相似之處。[180]Bitstream的Humanist 521是一款Gill Sans的非官方數位化版本,1997年,其俄羅斯代理商ParaType新增了一款西里爾字母版本。[181][182]SoftMaker和Fontsite等公司都曾推出Gill Sans的數位化版本,擁有「Chantilly」、「Gibson」等名字。[183][184]
漢斯·愛德華·梅爾設計的Syntax與Gill Sans有些微相像。這款字體發行於1968年,獲得了揚·奇肖爾德的讚譽,其是一款更加有活力、受手寫風格影響的無襯線字體。[10][185]它的斜體則是偽斜體。[8]Hypatia Sans由湯瑪斯·菲尼(Thomas Phinney)設計、Adobe公司發行,是更個性化的人文主義無襯線字體。[186][187]此外,許多其他字體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Gill Sans的影響。[8][188]
超級字型家族是人文主義無襯線字體的延申,包含人文主義無襯線體和相搭配的設計類似的襯線體。馬丁·馬約爾設計的FF Scala Sans受到吉爾的作品影響,是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此外還有基於Baskerville的超級字型家族,如麥可·吉爾斯(Michael Gills)為拉圖雷塞公司設計的Charlotte Sans和Charlotte Serif,祖扎納·理科的Mr and Mrs Eaves;或是基於Caslon的Dover Sans和Dover serif。[8][10][189][190][191][192][193]2015年,蒙納公司自行推出了Joanna Sans,是一款為屏幕顯示優化的無襯線字體,意在繼承吉爾的襯線體Joanna的風格。[194][195]
字體設計在許多國家是不具有智慧財產權的,也有如英國等國家,設計的著作權在作者去世後70年過期。吉爾於1940年去世,當時金屬活字家族已經基本完成。[19][196][197][198]因此,設計Gill Sans的數位化版本是合法的(不適用於後期蒙納公司設計的版本,如書籍字重及歐元符號)。然而,「Gill Sans」仍然是蒙納公司的商標,因此不能在非官方的衍生版本中使用這一名稱。[199][200][v]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