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平和談
1949年中国的一次谈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平和談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以國民政府代表團名義[註 1])於1949年4月在北平進行的停火談判。中國共產黨要求同年4月1日起在北平進行談判。4月13日至4月15日,雙方代表團進行實質磋商,擬定《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並商定於4月20日簽字。4月20日晚,中華民國政府要求代表團拒絕簽字,談判隨即破裂。4月21日凌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戰役,進攻長江之南由國民政府所控制的地區。
![]() |
背景
1945年8月13日,毛澤東稱:「按照蔣中正的方針,是要打內戰的」,因此:「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1]:4-5。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毛澤東稱:「現在情況是抗日戰爭的階段已經結束,進入和平建設階段。……我們現在新的口號是:和平、民主、團結(過去的口號是抗戰、團結、進步)。」[2]:4-510月10日,國共代表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周恩來、王若飛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2]:10。
1946年1月1日,馬歇爾與周恩來會談,建議由國、共、美組成三人小組,1月10日達成《關於停止國內衝突的命令和聲明》[2]:21-22。5月19日,東北民主聯軍主動撤出四平[2]:28。6月21日,中共政協代表團建議國民政府長期停戰、恢復交通、整軍復員、重開政協,由此繼續談判,遭拒[2]:29。6月26日起中原突圍,7月12日起蘇中戰役,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2]:34。
1947年1月29日美方退出軍事三人小組及軍事調處執行部,翌日國民政府宣佈軍調處中共代表葉劍英等撒離北平,限令南京、上海、重慶中共的工作人員於3月5日前全部撤退[2]:47。9月初,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劉航琛在廣東省政府主席宋子文支持下,到香港找李濟深提出組織和平統一大同盟:「甲、喊破喉嚨,叫不回黷武者的人心。為國家與個人生存,必須做驕傲而自負的中間分子。蔣中正以敲詐起家,始終丟不了這看家本領,慶父不除,魯難未已,只好請蔣暫避,使蔣走路,只有兩法:一是經濟崩潰,但時間太緩;一是政治分裂。為著減少犠牲,只好循著這個方向。固然反對南北朝,但可來一個鼎足之勢,形成三國競爭手段,好達到統一。
乙、和平統一大同盟團結的方法,以精神及形狀二種出現;前者接受領導,相機行動者;後者態度鮮明,公開參加工作,不畏強暴。它不是政黨而是超黨派的,團體及個人均可做盟友。高舉和平統一大旗(先和平統一),救國家人民。
丙、設總盟於南京。於華南、華中、華西、華北、東北設總支部,於廣州、上海、重慶、北平、長春設XXX,於新加坡設華僑總支部。在得南京方面許可下,先行取英蘇諒解,設總支部於香港、大連。
丁、與粵、桂拉攏川、滇、黔、康六省軍政長官及民間領袖協議,獲得一致聯合後公開發動,組織不合作示範運動,以保證安民、求生、自衛為口號,不許客軍過境,拒絕徵兵徵糧,並不納苛捐雜稅,以停止內戰為條件。」[2]:81-82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即「雙十宣言」)[2]:72。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2]:93。2月,西北野戰軍發動宜川戰役,並於4月收復延安[2]:93。3月7日至5月17日,晉冀魯豫軍區一部和晉綏軍區一部發動臨汾戰役,攻克整個晉南,兩軍區合流[2]:93-94。4月上旬,晉察冀野戰軍發動察南綏東戰役,占領天鎮、懷安,後冀熱察戰役殲敵2.4萬人[2]:94。5月,晉察冀解放區和晉冀魯豫解放區合併為華北解放區,後華北軍區部隊發動晉中戰役[2]:94。6月17日,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發起豫東戰役[2]:95。9月,華東野戰軍發動濟南戰役,殲滅11萬國軍,連結華北和華東解放區[2]:114。12月25日,新華社發布43人的「舉國聞名的頭等戰爭罪犯」名單[2]:125。
1948年11月2日,遼西會戰結束,殲滅47萬國軍[2]:114。1949年1月10日,徐蚌會戰結束,殲滅55.5萬國軍;1月31日,平津會戰結束,殲滅52萬國軍,北平和平解放[2]:117。三大戰役共殲滅154萬國軍[2]:117-118。
Remove ads
序幕
1949年1月2日,蔣中正致電河南省政府主席張軫:「個人進退,自非所計;惟值此千鈞一髮之際,吾人如不能熟權利害,團結意志,而先自亂步驟,則適中共匪分化之詭謀,將陷於各個擊破之慘局。須知今日之事,可和而不可降,能戰而後能和,國族之存亡繫於是,兄等自身之安危亦繫於是。中愛護袍澤,始終無間,尚望兄等深思熟察,共挽艱危,只須吾人信心堅定,則一切困難,當克服。」[2]:1451月4日,毛澤東在《評戰犯求和》中稱:「(蔣中正所提出的)「和平」可以,「和平」而有害於四大家族和買辦地主階級的國家的「獨立完整」,那就萬萬不可以。「和平」而有害於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中美空中運輸協定、中美雙邊協定等項條約,有害於美國在華駐紮海陸空軍,建立軍事基地,開發礦產和獨占貿易等項特權,有害於將中國作為美國殖民地的地位,一句話,「和平」而有害於這一切保護蔣中正反動國家的「獨立完整」的辦法,那就一概不可以。」1月8日下午,蔣召集孫科、張群、張治中開會,研究運用外交應對危局,會後由吳鐵城照會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促成國共和談[2]:151。
1月14日,《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3]。1月16日,在南京立法委員多人致函孫科,希望政府立即派定商當人選,與中國共產黨方面商談,以「尋求促成和平之有效途徑」[4]:8780。同時,「華北人民和平促進會」亦電籲雙方停戰為之呼應[5]:134。當天晚上,蔣中正為著「和談」問題,邀約中國民主社會黨及中國青年黨代表及有關人員討論時局,並對毛澤東廣播及政策交換意見[5]:134。會中,邵力子主張「無條件投降」[5]:134。1月19日,行政院政務會議討論時局對策,決議並聲明:「政府為遵從全國人民之願望,祈求和平之早日實現,特鄭重表示,願與共方先行無條件停戰,並各指定代表,進行和平談判。」[4]:8784。1月21日,蔣中正發表「引退」文告,並提出由李宗仁「依法執行總統職權,與中共進行和談」[4]:8786。
1月22日,李宗仁發表文告,宣布就任代總統職,宣稱:「自今以後,政府工作目標在集中於爭取和平之實現:個人服務方針,亦夙以人民意志為依歸。」[4]:8787同日,李宗仁電邀李濟深、章伯鈞、張東蓀等,共同策進「和平運動」[5]:141。同日,白崇禧派黃啟漢到南京見李宗仁,還有劉仲華[2]:180。另由行政院會議決定:派邵力子、張治中、黃紹竑、彭昭賢、鍾天心等為代表,並指定邵力子為首席,等候中國共產黨代表,於雙方同意之地點,進行「和談」[5]:141。
1月23日,李宗仁以劉、黃二人秘密往北平,要求中共方面體諒他的處境,暫時停止軍事進攻[2]:181。同日李書城在民盟湖北省執委李伯剛陪同離武漢北上,2月11日見到劉伯承和陳毅[2]:184-185。
1月25日原北平市長何思源宴請二人。1月27日,徐冰進城接二人到頤和園。當晚,葉劍英接見二人[2]:181。1月28日,葉劍英等設午宴招待二人[2]:181。葉劍英再次同黃、劉商談,定劉在北平作聯絡,黃回南京見李宗仁[2]:184。1月29日上午,黃啟漢搭乘空軍最後一架撤離北平的運輸機回南京。2月1日周恩來「以中共中央名義起草回電,肯定葉劍英同黃啟漢、劉仲華的談話」。
2月1日,李宗仁決定派「人民代表」顏惠慶等「前往北平求和」[5]:148。中國共產黨表示拒絕「南京的和平代表團」前往[5]:148。在甘介侯的策劃下,李宗仁前往上海拜訪社會名流章士釗、顏惠慶、江庸等人,請其以私人身份北上,呼籲和平[2]:213。李宗仁當天回京,留下甘介侯在滬協助邵力子組織「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相繼北上試探中共方面對和平的態度[2]:213。
2月5日,行政院遷移廣州辦公,南京只保留代總統辦公室[6]:169。同日,李宗仁私人代表甘介侯,「組織李氏之私人代表團,由顏惠慶、章士釗、江庸、凌憲揚、歐元懷、侯德榜六人為代表」[5]:150,準備赴北平,「試探和談」[5]:150。惟中國共產黨廣播:「不承認李所代表之南京政府」[5]:150。甘介侯在上海稱:「代表團之唯一任務,為從事『敲門』,敦促中共迅速指派和談代表,並決定和談之時間地點,以便政府代表團前往開始和平談判。」[2]:214
「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團」由南京中國人民和平促進會及各大學教授國策研究會出面組成,包括邱致中、吳裕後、曾資生、鄧季雨、宋國樞、夏元芝、吳哲生、苗迪青、劉達逵、黃諾諸等,於2月6日從南京經青島飛抵北平[2]:210。中共「僅給代表團以私人的和參觀的名義」「並不得有記者前來」。2月7日,中共代表葉劍英與「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團」初步接觸,2月8日又同他們長談[2]:210。
2月7日當日,毛澤東以中共發言人的名義稱[2]:214:「如果上海顏惠慶章士釗諸先生是以私人資格前往北平參觀,並於國事有所商談,則北平市長葉劍英將軍準備予以接待。如果照甘介侯聲明『代表團之唯一任務為從事敲門,敦促中共迅速指派和談代表,並決定和談之時間地點,以便政府代表團前往開始和平商談』,則中共早已聲明,和平談判的準備工作尚未做好,目前無從談起,我們對於任何方面的人暫時均不準備接待。」[7]
2月7日,新華社發言人稱:「甘介侯聲明顏惠慶、章士釗等六人組織之和平代表團,將於二三日內飛往北平」。同日,中共中央致電葉劍英等:「甘介侯,他是從事和平攻勢的政治掮客,我們決不許其來平。如果他混來了,葉劍英拒絕接見,並將其驅逐出北平。如果邵力子已至青島,而又聲明是私人資格,不是以和談代表資格,則可允許他和顏惠慶等一同來北平,否則不許他來。電話中對顏惠慶、章士釗等應表示尊重態度,對甘介侯則表斥責態度。」[2]:215
2月8日,李宗仁私人代表顏惠慶、章士釗、江庸等,「原定今日飛往北平」[5]:152。由於種種原因,陳光甫、凌憲揚、歐元懷、侯德榜不願北上[2]:216。李宗仁再次趕到上海,最終決定以顏惠慶、章士釗、江庸三人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名義相繼北上,邵力子則以私人身分前往[2]:216。
2月9日,彭真、葉劍英等把與「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團」談話的情況向中共中央做了匯報[2]:212。2月10日中共中央復電彭葉肯定其「對南京代表團所取態度是適當的」,「可向和桂系有關的代表暗示,只要桂系今後行動是站在有利於人民解放事業及能達成真正持久和平之目的,我們是不會拒絕他們的。」[2]:212
2月11日,「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團」返回南京;臨行前,代表團發言人在取得中共方面同意後稱:「葉劍英將軍態度異常誠懇,表示願將吾人意見轉呈中共中央,並告以中共對於和平向具誠意,如南京政府確有和平誠意的事實表現,吾人當準備與他們談判,以期獲得有利於人民的真正和平。」[2]:213後李宗仁要劉仲華帶要求由「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交中共方面,要求是:㈠政府同意通過政治方法解決一切國家問題;㈡雙方立即組織正式代表團恢復和談;㈢和談時期停止一切軍事行動;㈣今後國家建設應遵循下列原則;政治民主、經濟平等、軍隊國家化、人民自由生活;㈤今後外交方針應遵守平等互惠之原則[2]:217-218。
2月13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等一行飛赴北平,準備與中國共產黨「談判」[5]:154。除了「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三人外,還有個人身份北上的邵力子,李宗仁派往北平擔任聯絡工作的黃啟漢、劉仲華,負責聯繫南北通航的金山,以及顏、章、江、邵四老的秘書等人[2]:216。北平軍管委主任葉劍英同意「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北上,同時通知南京方面注意:㈠雙方談話要守秘密,非經許可不得向報界發表;㈡不准新聞記者隨行;㈢以私人資格來平,不得代表政府[2]:{{{1}}}。黃啟漢的妻子李素平、劉仲華的妻子及3個女兒,一起從上海經青島(加油時發現飛機機翼損壞住了一晚)飛赴北平。
2月14日下午抵達北平,入住北平六國飯店[2]:219。北平軍管會交際處長王拓、副市長徐冰、劉仲華前往機場歡迎。2月17日,北平市政府召開歡迎晚會,葉劍英與四老懇談。2月22日,應毛澤東邀請,劉仲華陪同四老前往石家莊轉往西柏坡,傅作義和鄧寶珊隨行,毛澤東和周恩來會見四老等人[2]:226。2月24日,毛澤東與四老非正式會談,達成八點秘密協定,這個協定只交給李宗仁:㈠談判以中共與南京政府各派同數代表為之,地點在石家莊或北平;㈡談判方式取絕對秘密及速議速決;㈢談判以中共一月十四日聲明及所提八條為基礎,一經成立協議立即開始執行,其中有些部分須待聯合政府辦理者,在聯合政府成立後執行之;㈣談判協議發表後,南京政府團結力量與中共共同克服可能發生之困難;㈤迅速召集新政協成立民主聯合政府;㈥南京政府參加新政協及參加聯合政府之人選,由中共(包括民主人士)與南京政府商定之;㈦南方工商業按照原來環境,依據中共城市政策,充分保障實施;㈧有步驟地解決土地問題,一般先進行減租減息,後行分配土地[2]:227-228。
2月27日劉仲華陪同代表團回到南京。
中國共產黨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在2月20日向所屬各部發布「京滬杭戰役預備命令」。2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電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3月中旬或下旬,應準備占領浦口及炮擊南京[8]。
3月3日,李宗仁指定:「吳鐵城先生、邵力子等十人,研討與」中國共產黨「和談方案」[5]:164。3月8日孫科內閣辭職,李宗仁決定由何應欽組閣,以分化蔣系。3月22日,李宗仁要求中共在麻城、羅田等地的軍隊停止前進。中共「決定聯合李、白反對蔣黨」並下令前線部隊暫停向花園鎮及其以南推進。3月25日,李宗仁復派邵力子、黃紹竑、張治中、章士釗、李蒸組成和談代表團,邵力子為首席代表[4]:8851。李宗仁、何應欽政府決定組織「南京政府和平商談代表團」,代表3月28日有增加劉斐,秘書長盧郁文,顧問屈武、李俊龍、金山(已在北平)、劉仲華(同時為李宗仁的聯絡員,負責代表團的聯絡、交通)。3月26日,中國共產黨廣播稱:「中共中央決定:㈠談判定4月1日開始;㈡談判地點在北平;㈢中共中央派周恩來、林伯渠、林彪、葉劍英、李維漢等為代表,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5]:172-173,正式通知李宗仁與南京中國國民黨「所派代表團」[5]:173恢復會談[9]。中共中央與南京方面的代表團舉行談判,按照1月14日毛澤東主席對時局的聲明及其所提八項條件為雙方談判的基礎。
Remove ads
過程
3月31日上午,南京代表團秘書長盧郁文帶領秘書處工作人員乘中央航空公司專機飛北平。4月1日,南京和談代表團由張治中任團長,成員有邵力子、黃紹竑、章士釗、李蒸、劉斐等,由南京飛抵北平南苑機場[5]:176。南京代表團全部代表及顧問、秘書隨員等19人,乘天王號專機飛抵北平,北平副市長徐冰、中共和談代表團秘書長齊燕銘、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到機場歡迎。顧問屈武以及李俊龍、金山一行9人,於上午乘中國航空公司專機,在機場發表書面談話,表示「謹慎地秉承政府的意旨,以最大的誠意,和中共方面進行商談,希望能夠獲得協議,使真正永久的和平,得以早日實現」[4]:8859-8860。下午專機抵北平[4]:8860。晚上,周恩來、林伯渠、林彪、葉劍英、李維漢、聶榮臻等在六國飯店公宴南京代表團一行[4]:8860。下午6時,宴後周恩來、林伯渠與張治中、邵力子交談[4]:8860。周恩來指出張治中離開南京前往溪口見蔣中正,完全是為加強蔣的地位,淆亂視聽,表示不能接受「這種由蔣導演的假和平」[4]:8860。張治中解釋說,見蔣是形式上的禮貌,藉此消除和平的暗礁[4]:8860。並表示他當盡一切努力爭取和談成功[4]:8860。
4月2日,國共雙方和談代表分別就中共八項條件個別交換意見[4]:8861。南京代表提出雙方軍隊自即日起守原防就地停戰[4]:8861。對懲治戰犯,除邵力子外,均不同意[4]:8861。中國共產黨不允,要求國民政府江南憲警必須全部撤退,而政府則可暫維現狀[5]:176;並著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顧祝同、于右任、居正等「皆去北平」[5]:176。同日,毛澤東會見劉仲容,要他向李宗仁、白崇禧轉告:一、李宗仁的政治地位可以暫時不動,照樣在南京發號施令;二、桂系軍隊只要不出擊,中共也不動它,待將來具體商談;三、關於國家統一問題,國共雙方正式商談時,如李宗仁出席,毛澤東也出席;如李不願來,由何應欽或白崇禧當代表亦可,中共方面則派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參加,來個對等[4]:8861。地點在北平,不能在南京,雙方協商一致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那時南京政府的牌子就不要掛了;四、希望李宗仁、白崇禧拿定主意,不要上美國和蔣中正的大當[4]:8861。同日,蔣中正由溪口向廣州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發出關於和談原則的三條補充指示:「㈠和談必須先訂停戰協定;㈡共軍何日渡江,則和談何日終止;㈢其破壞責任應由共方承擔。」[4]:8861。
4月5日上午9時,和談預備會議開始[6]:169。國共雙方和談代表於懷仁堂舉行全體會議[4]:8864。中國共產黨方面對南京政府所持的基本意念與和平談判的基準,「備戰謀和」的動向與「停戰謀和」的意向,以及蔣中正及各地區官員對和平的態度與戰爭的觀點等深表疑慮[4]:8864。中國共產黨通過李宗仁私人代表劉仲容向李宗仁提出雙方建立聯合委員會的建議,毛澤東任主席,李宗仁任副主席,4月12日以前成立[4]:8864。李宗仁到北平,共同整編國軍、沒收官僚資本等事宜[4]:8864。同日,劉仲容、朱蘊山、李民欣、劉子衡飛抵南京[4]:8864。
4月7日,李宗仁向中國共產黨建議「隔長江而分治」[5]:178。中國共產黨則堅持「無論和、戰,均須過江」[5]:178。4月8日,毛澤東對張治中等和談代表發表談話[5]:179。4月13日,和談第一次正式會議,在北平舉行[5]:182。中國共產黨闡述其立場與協定草案之理由[5]:182。周恩來復提出《國內和平協定》,除前述之要求外,另列舉8條24款,限5日內接受,並聲稱解放軍須在協定簽字後3日內渡江[6]:169。
4月11日,劉仲華回南京送文件之際,接走邵力子夫人傅學文同機飛北平。
破裂
4月15日,和談第二次正式會議,仍在北平舉行[5]:183。周恩來將修正後之《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限張治中等4月20日簽字,並表示不論戰爭或和平,屆時解放軍一定渡過長江[6]:169。4月16日,南京代表團派黃紹竑代表和屈武顧問攜帶文件返南京請示。4月17日,中國共產黨堅持渡江要求[5]:185。中國國民黨和談指導委員會派居正、吳鐵城、朱家驊攜黃紹竑帶回之《國內和平協定》及和談記錄往溪口請示蔣中正[4]:8878。李宗仁向中國共產黨「要求展緩簽訂協日期」[5]:185。4月1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對和談聲明,重申必須依據中常會本月7日關於和談「五項原則」的決議[4]:8878。4月19日,中國國民黨和談指導委員會會商《國內和平協定》,決定拒絕解放軍渡江和由中國共產黨負責整編國軍兩項,對於聯合政府等項提出修改意見[4]:8880。行政院予以拒絕簽字,因協定比「八項和平條件」更苛刻。4月20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發表聲明,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4]:8880。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之最後「和談」因之破裂,張治中、邵力子等,則於4月23日投向中國共產黨[6]:170。張治中的夫人也被安排秘密搭乘中航飛機飛北平。解放軍50萬人全面向江南進攻,欲以武力壓迫「政府簽訂投降式之協定」[5]:186,渡過長江[6]:170。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佈總攻擊令,於是解放軍林彪、彭德懷等部,亦分別對漢口及西安進攻[6]:170。渡江戰役開始[9]。
Remove ads
文藝作品
- 電視劇《北平和談》
- 電視劇《香山葉正紅》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