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波義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斯波義將(しば よしゆき[a],觀應元年/正平5年-應永17年5月7日、1350年-1410年6月9日)是活躍於南北朝時代至室町時代的武將與守護大名。斯波氏5代當主。他是室町幕府創業元勛斯波高經的第四子,母親不詳。曾擔任室町幕府的初代・3代・5代・8代管領,並出任越前・越中・信濃守護。正室為吉良滿貞之女,兒子義重。別名為勘解由小路殿。官位為從四位下左兵衛督、右衛門督、從三位。
自幼便受到父親高經的偏愛,在父親的庇護與推薦下,年僅13歲便就任幕府管領。後來隨著父親的失勢,他也被逐出京都,但不久後便恢復權勢,並在康歷政變中使政敵細川賴之失勢,重新擔任管領。此後,他輔佐了室町幕府的兩代將軍——足利義滿與足利義持,長達約30年之久,始終是幕府的核心人物,並將斯波氏推向了最盛時期。
Remove ads
生涯
義將於觀應元年(1350年)作為斯波高經的第四子出生。因深受父親高經的寵愛,於延文5年(1360年)年僅11歲便舉行元服儀式,並被授予從五位下治部大輔的官位。
當時的幕府中,原本擔任2代將軍足利義詮執事(管領)的細川清氏因康安政變而失勢,並投靠南朝進攻京都,幕府遂展開討伐行動,管領職位因此空缺。至貞治元年(1362年),年僅13歲的義將在父親高經及斯波氏親族、有力守護佐佐木道譽的推薦下出任管領(不過道譽本人原本推薦的是義將的兄長氏賴,他是道譽的女婿),並被授予越前與越中的守護職務。
關於他擔任越中國守護的記錄,顯示他在貞治2年(1363年)11月至貞治4年(1365年)2月間在任。[4]學者佐藤進一推測他可能一直擔任該職直到斯波氏在貞治5年(1366年)8月衰落為止。[5]
由於義將年幼,實際上是由父親高經作為後見人主導幕政。然而,高經的獨裁與強硬政策引發了諸侯與寺社的強烈反感。最終在貞治5年(1366年)8月爆發的「貞治之變」中,義將因佐佐木道譽與細川賴之的聯手而失勢,被迫退居越前。其後,管領一職由道譽等人推薦的賴之接任,斯波氏與細川氏之間的恩怨也由此延續。
Remove ads
貞治6年(1367年)7月13日,義將的父親斯波高經病逝。[6]不久之後,義將上洛(前往京都),並正式獲得將軍的赦免。[6]
貞治7年/應安元年(1368年)2月,曾被幕府赦免並復歸的桃井直常逃往越中國,再次舉兵反叛幕府。[6]同年,義將再次被任命為越中國守護,並奉命討伐桃井氏。[7][8]據記載,他第二次擔任越中國守護的時間為應安元年(1368年)8月至康歷元年(1379年)11月。[9]
桃井直常與其弟直信(前任越中守護)自建武年間起便是活躍的武將,尤其是兄長直常,作為足利直義與直冬的有力支持者,多次給幕府帶來巨大威脅,以勇猛著稱。對此,義將率領越中、能登等北陸地區的兵力迎戰桃井軍,並於應安2年(1369年)10月攻陷直常據守的松倉城。逃脫的直常等桃井一族於翌年應安3年(1370年)在婦負郡長澤發起決戰,在這場「長澤之戰」中,義將擊敗直常之子直和等人,取得勝利。戰敗的桃井一族雖得到南朝勢力及飛驒姊小路氏的支援,繼續抵抗,但在應安4年(1371年)五位莊之戰中被吉見氏等擊敗,之後被斯波氏徹底驅逐,至此越中國完全被幕府軍控制。
成功完成原本被認為極為艱難的越中平定與桃井討伐後,義將在諸侯中聲望大增。此後,他接近將軍足利義詮的正室、同時也是其同族的澀川幸子,並與之結盟,進一步穩固了自己在幕府中的地位。當時,幕政由年輕的3代將軍足利義滿主政,輔佐者為細川賴之。然而,義將在其守護國越中以及越前國內的領地中,因與國人及守護代之間的紛爭,與賴之產生對立。加之自「貞治之變」以來的舊怨,義將逐漸成為反賴之派的領袖。道譽去世後,其子京極高秀因與賴之不和,也加入了義將的陣營,使得反賴之勢力不斷壯大。
永和5年/康曆元年(1379年)2月,義將一度被罷免越中守護之職,但不久後即恢復。[10]同年,義將聯合高秀、土岐賴康等反賴之派的守護大名,發動兵變,包圍將軍府邸「花之御所」(御所卷)。義將向將軍義滿施壓,要求罷免賴之,並意圖取而代之成為管領。這場政變即「康歷政變」最終成功,賴之被罷免,義將如願出任管領。被罷免的賴之焚毀自邸,逃往其領地四國,情勢正好與貞治年間義將被逐的情形相反。
義將重新擔任幕府管領後,著手整頓管領與政所的體制,強化權力,並任命春屋妙葩為僧錄以統轄禪僧,積極輔佐將軍足利義滿,為室町幕府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斯波氏的一員,他也收復了自建武年間以來的領國越前(將越中與畠山基國交換),其弟斯波義種被任命為加賀國守護,並於永德2年(1382年)12月升任為從四位下左兵衛督[11],斯波氏在幕府中的勢力不斷擴大。然而,義將試圖沒收細川賴之的領國伊予,並將其授予河野通堯以圖討伐,但由於通堯反被擊敗,加之將軍義滿為避免進一步刺激細川氏而加以制止,該計劃最終失敗。
隨著義滿的將軍權威逐漸確立並開始主導政務,至嘉慶3年(1389年)細川賴之獲得赦免後,義將的政治地位變得微妙。明德2年(1391年),義將辭去管領職務,返回其領國越前。隨後,細川賴之的弟弟兼養子細川賴元接任管領。
然而,在賴之於明德3年(1392年)去世後,細川賴元接替逝世的賴之為土佐、讚岐等4國守護,而辭任管領之職。義將再次參與幕政,並於明德4年(1393年)6月第三次就任管領。義將一生共五次擔任執事或管領職務,累計主導幕政達18年之久。據傳他也參與了九州探題今川貞世(了俊)的罷免。將軍義滿出家後,義將亦追隨出家,法號「道將」,並將家督之位傳給其子斯波義重。
應永2年(1395年)7月25日,義將升任正四位下右衛門督。此前,除了平家子弟和鎌倉將軍源賴家等例外,武士擔任右衛門督的情況極為罕見,因此關白一條經嗣在其日記《荒歷》中記載:「武臣任右衛門督,未曾聞也」,可見公家社會對此任命感到震驚。
應永5年(1398年),斯波義將第三度辭任管領之職,由畠山基國繼任。
應永6年(1399年),義將與其子義重一同參與了討伐大內義弘發動的「應永之亂」,並立下戰功。亂後,義滿作為獎賞,將尾張與遠江兩國的守護職授予義重。斯波氏自至德年間起還兼任信濃守護,因此一度成為統治越前、尾張、遠江、信濃、加賀五國的大名,迎來了家族的最盛時期。但信濃守護職不久後被小笠原氏取代,未能真正成為斯波氏的領國。
Remove ads
應永15年(1408年)足利義滿去世後,斯波義將推舉其子義重擔任管領,並作為宿老輔佐4代將軍足利義持,受到重用。雖然朝廷貴族等支持義持的弟弟足利義嗣繼任將軍,但義將事前成功壓制了這一動向。他還以「無先例」為由,拒絕了朝廷對義滿追贈「太上天皇」的提議,並建議停止明日貿易(勘合貿易),表現出對義滿政策的批判態度。隨後在應永16年(1409年)6月7日,義將雖已出家,仍第4次(或第5次)就任管領(見《教言卿記》等記載)[b],並於8月1日將管領之職讓予年僅11歲的孫子義淳,意圖實現斯波氏對幕政的掌控。然而不久之後,他於應永17年(1410年)5月7日去世,享年61歲。[14]法號為「法苑寺殿道將雪溪」。據傳人們哀悼他的去世時稱:「當世武門之重臣,一門之哀傷也」[14](引自《懺法講部類》[14])。
義將在京都的本邸位於室町通的勘解由小路,因此被稱為「勘解由小路殿」。自他之後,斯波家的歷代當主多被任命為左兵衛督或左兵衛佐,因此該家族被稱為「武衛家」(兵衛府的唐名)[15],其邸宅也被稱為「武衛陣」。至今在京都,舊武衛邸附近一帶(平安女學院周邊)仍被稱為「武衛陣町」,保留著這一名稱。此外,義將也被認為是武家家訓《竹馬抄》的作者(亦有異說認為為他人所作)。
義將死後,其孫義淳被罷免管領職務,侄子滿種(義種之子)也被解除加賀守護之職,斯波氏的勢力由此逐漸衰退。
Remove ads
斯波義將在3代將軍足利義滿以及室町幕府全盛時代獲得支持,在義滿死後,他又為足利義持輔政,由康歷政變至逝世,在30多年間以幕府宿老身份及四度成為管領,令斯波氏對幕府有很大的影響力。幕府內三管領中,斯波氏與相比兩大家族細川氏及畠山氏,在斯波氏成為三管領後有效控制幕府,成為三管領之首。
逸事
斯波義將被認為擁有高潔的人格與寬厚的性格,始終不偏離正道,並通曉雅文化,留下了如下逸事:
- 有一次,將軍足利義滿懲罰某人,甚至打算拆毀其宅邸。義將得知後勸諫道:「昔日鹿谷陰謀的首謀者平康賴、藤原成經、俊寬等人雖遭懲罰,其宅邸卻未被毀。若有罪,只需懲罰其人即可,毀其宅邸作為天下將軍之舉,是否過當?」據說義滿因此收手。
- 在越中與桃井一族交戰期間,一次大雪之夜,義將在月光下以雪為肴飲酒,竟忘卻寒冷。後來平定越中歸京後,每逢雪降便溫酒賞雪,並因此自號「雪溪」。
- 義將喜愛和歌,曾師從《源氏物語》研究第一人四辻善成。儘管善成出身舊皇族(四辻宮家),卻長期處於閒職,義將予以支持,使其最終升任左大臣。然而當善成因自負而希望恢復皇籍、親王宣下時,義將態度一變,勸其「此事無益,請止步」,並促其出家。
- 義滿去世後,朝廷欲追贈其「太上法皇」尊號。將軍義持徵詢義將意見時,義將表示:「此雖為將軍家的榮耀,但臣下獲此待遇無先例,還是辭退為宜。」義持遂採納其建議。
- 義將深信禪宗,與春屋妙葩等禪僧交好,協助整頓五山禪林。他擅長連歌與和歌,作品被收錄於敕撰和歌集的《新後拾遺和歌集》《新續古今和歌集》,並向豐原信秋學習笙[16],展現出對文化的深厚理解。雖為逸聞,但世人稱讚義將的正直與高雅。
另一方面,義將也是戰功卓著的武將與老練的政治家。
- 應安年間復權後,他再次擔任越中守護,致力於平定尚未歸屬幕府的該地。當時阻擋其前進的是長期盤踞當地、以勇猛著稱的桃井直常與直信兄弟。尤其是直常,曾作為直義、直冬派的主力武將,長期令幕府軍頭痛。義將親率軍隊擊敗桃井兄弟,成功平定越中,此役也使他成為反細川勢力的領袖之一。
- 因與細川賴之有舊怨,兩人關係緊張。當諸侯對賴之不滿積聚時,義將抓住時機整合反對派,包圍將軍府邸,迫使義滿罷免賴之,成功將其逐出京都(雖賴之後來復歸,再度主導幕政)。此外,義將還參與了罷免細川派九州探題今川了俊的行動,並安排其子義重、孫義淳擔任管領,自己則在幕後掌控實權,自少年起便屢經沉浮,展現出政治家的老練手腕。
另有一事,當京都流傳義將因與鎌倉公方私通而將被義滿討伐的傳聞時,義將派嫡子義重前往義滿處申辯。義滿誤以為義將懷疑自己,驚訝之餘親赴義將邸宅安撫,努力修復關係。據說,在「日本國王」般權勢空前的義滿面前,能直言進諫者,除細川賴之外唯有斯波義將。
Remove ads
官曆
※日期為舊曆
- 1360年(延文5年):舉行元服儀式,被任命為從五位下治部大輔。
- 1362年(康安2年)7月23日:就任幕府執事(即管領),並被任命為越中國守護。
- 1366年(貞治5年)8月8日:辭去執事(管領)及越中國守護職務。
- 1368年(貞治7年)2月:再次就任越中國守護。
- 1375年(永和元年):可能轉任左衛門佐。
- 1379年(永和5年)閏4月28日:再次就任管領,並由越中國守護轉任越前國守護。
- 1382年(永德2年)12月:升任為從四位下,轉任左兵衛督。
- 1387年(至德4年)6月:兼任信濃國守護。
- 1391年(明德2年)3月12日:辭去管領職務。
- 1393年(明德4年)6月5日:再次就任管領。
- 1395年(應永2年)7月25日:升任為正四位下,由左兵衛督轉任右衛門督。
- 1398年(應永5年)閏4月23日:辭去管領、越前守護及信濃守護職務。
- 1409年(應永16年)6月7日:再次就任管領。
- 1409年(應永16年)8月1日:辭去管領職務。
Remove ads
接受偏諱的人物
關於「將」字的讀音,有「まさ」(masa)和「ゆき」(yuki)兩種讀法。[a]一般多被訓讀為「よしまさ」(Yoshimasa),《國史大辭典》也以「よしまさ」為詞條立項,但據推測,在其生前的正確讀法應為「よしゆき」(Yoshiyuki)。[3]
義將時代
- 織田將廣
- 朝倉將景
- 氏家將光
- 長田將經
死後(?)[c]
- 甲斐將教
- 甲斐將久(將教之子)
腳註
- 甲斐將教的父親教光,因是斯波義教(義將之子)的女婿,曾受賜「偏諱」。因此,將教所使用的「將」字是在義將去世之後才採用的,推測並非由義將直接賜予。然而從「將」字的讀音等方面來看,這個字確實源自義將。因此將其列為使用義將偏諱的人物之一。關於「將」字的讀音,這兩人也存在相同的情況。
參考文獻
關聯項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