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設計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互動設計
Remove ads

互動設計粵音:wu6 dung6 cit3 gai3;英文簡寫:IxD[註 1],有時寫 IXD)係設計領域中嘅分支,同用家體驗設計頗為相近。互動設計主要研究點樣同產品系統或者服務互動,亦致力思考點樣先可以設計出對用家嚟講容易理解同使用嘅界面同操作流程,務求令到用家體驗有咁好得咁好。互動設計可以用於軟件網站流動應用程式等嘅範疇,設計師要考慮使用者行為、需求、環境同技術限制,制定互動策略。

Thumb
呢位用家喺度攞兩隻手指撳個熒幕,佢係咪想當個熒幕係輕觸式熒幕噉用?

基本目的

互動設計關注用家點樣同產品互動,以及呢啲互動點樣影響用家嘅整體體驗。設計師會考慮用家嘅期望同使用情境,設計出理想嘅互動方式。有關互動方式點至算係「理想」,互動設計師可以用以下唔同嘅概念衡量,譬如係[1]:Ch 4

  • 可用度英文usability):包括件產品幾易學、幾易用呀噉。
  • 效率:包括用家用件產品完成工作所需時間同步驟數。
  • 滿意度:包括用家對使用過程嘅主觀感受,例如係用起上嚟有幾愉快噉。

亦可以睇睇用家體驗嘅概念[2]

五個維度

喺廿一世紀初,互動設計嘅思考可以從以下呢五個維度(5D)去理解[3][4]

  • 字詞:用嚟傳達資訊語言元素,包括掣上面嘅標籤、提示文字、導航連結等;喺維基百科,頁面頂部嘅「編輯」掣、「討論」連結,以及內部連結(例如主頁、分類)都屬於呢個範疇。清晰、簡潔嘅字詞可以幫助用家快速理解功能,提升可用度。亦可以睇睇心理語言學上提及嘅可讀度概念。
  • 視覺表示:包括用家介面中嘅圖像圖示排版、顏色等嘅元素;人類係好依賴視覺動物,設計得好嘅圖像同圖示能夠令用家一眼睇得明(例如)眼前咁多隻應用程式分別係攞嚟做乜。
  • 物理對象:指用家同產品互動嗰時所使用嘅實體裝置,例如個人電腦手機等;維基百科就分電腦版同手提版,用家喺唔同裝置上瀏覽維基百科,都會影響佢哋嘅互動方式同體驗。
  • 時間:涉及用家介面中隨住時間變化嘅元素,例如動畫音效等。
  • 行為:指緊用家要做出咩行為嚟互動。

主要問題

設計師做互動設計嗰陣,成日會問以下呢啲問題[1]:p 54-55

  • 用家可以點樣用踎士或者手指,喺介面上操作?
  • 介面嘅外觀特徵(例如唔同物件嘅顏色、形狀、大細)能唔能夠俾用家提示,令佢哋一睇就知點用?
  • 有嘢出錯嗰陣,系統有冇講清楚發生咗咩事?有冇教用家點樣改返正?
  • 用家做完一個操作後,介面有冇俾返即時嘅反應(例如畫面更新、顯示提示)?噉就可以避免用家撳完掣後唔知發生咗咩事。
  • 介面入面啲元素夠唔夠大,易撳、易操作?

等等。

參見

文獻

  • (英文) Soegaard, M. (2018). The basics of user experience design. 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書名粵譯為用家體驗設計嘅基本,屬於入門書。佢哋第七章節就喺度講互動設計嘅基本概念。

引述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