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Remove ads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NATO法文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OTAN),簡稱北約,係歐洲北美洲國家為協同防衞而起嘅國際組織,亦係軍事同盟組織。佢係喺1949年4月4號,北美洲同西歐共12個國家喺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英文North Atlantic Treaty》後正式成立。北約由公約第5條規定要保障成員國集體安全,所以北約各國加盟後同意喺任何一位成員國確認俾第三方國家攻擊時,其他成員國會做出即時反應嚟集體防衞[1]

Quick facts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文: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 簡稱 ...

北約嘅總部原本係喺法國巴黎,後來搬咗去比利時布魯塞爾

Remove ads

成立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8個東歐嘅社會主義國家都喺蘇聯嘅控制下(之後除咗南斯拉夫都加入咗華沙公約組織‎);而中、西歐其他國家,包括戰敗嘅德國同埋意大利,戰勝嘅等國同其他好多國家,都因為受到戰爭破壞,經濟疲弱,社會動盪,加上各國之內,共產黨勢力膨脹,都大有被赤化嘅可能。美國怕無咗成個歐洲,勢必會令佢嘅勢力退返大西洋嘅西岸,令北美形勢陷於孤立,因而一面對歐洲實行馬蘇計劃,對中、西歐非共產國家提供大量軍事、經濟援助,另一方面成立軍事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嚟對抗蘇聯同東歐集團。

會員國

内文:北約會員國

北約嘅32個會員國包括:

Thumb
More information 北約會員國, 會員行動計劃 ...
Thumb
北約會員國冇義務保衛喺北回歸線以南嘅領土。

北約有32個會員國,大部分喺歐洲,另外兩個喺北美洲。北約嘅「責任區域」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六條定義,包括歐洲、北美洲、土耳其,以及北北回歸線嘅北大西洋島嶼。北大西洋(同樣喺北回歸線以北)同地中海海域嘅船隻、飛機或者其他部隊受到攻擊都可能觸發第5條嘅反應。[2]

喺原公約談判期間,美國堅持將例如比屬剛果嘅殖民地排除喺條約範圍以外。[3] 不過,法屬阿爾及利亞直到其喺1962年7月3日獨立前仍然受條約保護。[4]

北約嘅32個會員國中,有12個係1949年創始會員,其他20個係喺十輪擴展中加入。

特殊安排

作為創始會員加入北約嘅三個北歐國家——丹麥、冰島同挪威——選擇喺三方面限制參與:唔會有永久嘅平時基地,唔會存放核彈頭,亦唔會進行盟軍嘅軍事活動(除非被邀請)。但係,丹麥允許美國太空軍喺格陵蘭維持皮圖菲克太空基地[5]

從196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法國實行「高盧-密特朗主義」,以獨立於北約嘅軍事策略[6]尼古拉·薩科齊喺2009年談判令法國重返北約整合軍事指揮部及國防規劃委員會,後者於翌年解散。但係,法國仍係唯一唔參與核規劃小組嘅北約會員國,亦唔會好似美國同英國咁,承諾將佢啲核潛艇交由聯盟使用。

Remove ads

成員國

Thumb
深藍色嘅係北約成員國
Thumb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嘅成員國,包括西歐嘅英國法國(喺1966年退出,2009年加入返)、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北歐丹麥挪威瑞典冰島芬蘭南歐意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黑山北馬其頓東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中歐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大西洋彼岸嘅美國加拿大;同埋亞歐交界、戰略地位好重要嘅土耳其,合共32個國家。

組織同協防條款

北約設有一名秘書長處理日常事務。由於佢係軍事組織,所以各成員國國防部長會定期舉行會議。組織嘅主要功能,就係協防各個會員國。任何成員國嘅安全受到威脅,其他國家有加以協助嘅義務。不過,協防行動須要先由組織會員國開會通過。

戰後防務,其實主要由美國出力。喺各成員國中,大多數都有美國駐軍,以保障歐洲地區嘅安全。不過美國如果調動軍隊,同運用設喺該國嘅軍事設施,須要先得該國同意。其中,駐有美軍最多嘅地區係德國。北約嘅軍事指揮,主要係由美國將領擔任。

擴展

内文:北約擴展
Thumb
北約自從德國統一冷戰結束後,新增咗16個成員國。

北約喺1949年4月4號簽訂咗北大西洋公約(華盛頓條約)而搞起。聯盟最初有12個創始成員國,包括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冰島、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英國同美國。[7] 冷戰期間有四個新成員加入:希臘(1952年)、土耳其(1952年)、西德(1955年)同西班牙(1982年)。喺蘇聯解體之後,好多前華沙條約後蘇聯國家想加入。1990年,前東德嘅地盤因為德國統一而加咗入北約。喺1999年華盛頓峰會,匈牙利、波蘭同捷克正式加入,北約仲出咗新嘅入會指引,用咗個性化嘅「入會行動計劃」。呢啲計劃管住咗新成員嘅加入:2004年有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同斯洛文尼亞;2009年有阿爾巴尼亞同克羅地亞;2017年有蒙特內哥羅;2020年有北馬其頓。[8] 芬蘭同瑞典係最新嘅成員,分別喺2023年4月4號同2024年3月7號加入,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刺激而加快咗步伐。[9][10] 烏克蘭同北約嘅關係喺2002年開始,簽咗北約-烏克蘭行動計劃。[11] 2010年,喺總統亞努科維奇帶領下,烏克蘭重申咗佢嘅不結盟地位,放棄咗加入北約嘅目標。[12]2014年烏克蘭革命期間,俄羅斯佔領咗克里米亞,仲支持咗烏克蘭東部嘅俄羅斯分離主義武裝。結果,2014年12月,烏克蘭國會投票結束咗不結盟地位,[13] 到2019年更加喺烏克蘭憲法入面寫咗加入北約嘅目標。[14][15]2021年6月布魯塞爾峰會,北約領袖確認烏克蘭最終會加入聯盟,仲支持烏克蘭有權自己決定前路,唔受干涉。[16] 到2021年尾,俄羅斯又喺烏克蘭邊境大規模集結軍隊。11月30號,俄羅斯總統普京話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或者喺烏克蘭部署導彈防禦系統遠程導彈,就係過咗條紅線。不過當時無計劃喺烏克蘭部署導彈。[17][18][19] 俄羅斯外交部起草咗一份條約,禁止烏克蘭同任何後蘇聯國家加入北約。[20]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回應話,呢個決定係由烏克蘭同北約成員國話事,「俄羅斯無權否決,無權插嘴,更加無權搞個勢力範圍去控制鄰國」。[21][22] 北約提議同俄羅斯改善溝通,傾吓導彈部署同軍演嘅事宜,但前提係俄羅斯要從烏克蘭邊境撤軍。[23] 但俄羅斯喺2022年2月入侵咗烏克蘭。烏克蘭喺2022年9月申請加入北約,因為俄羅斯吞併咗烏克蘭東南部[24] 喬治亞喺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會上畀咗「未來會員」嘅承諾,[25] 但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喺2014年話,喬治亞「而家唔喺加入嘅路上」。[26]

Thumb
2022年2月,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嘅示威者喺芬蘭赫爾辛基參議院廣場經過亞歷山大二世雕像

俄羅斯繼續喺政治上反對北約再擴展,覺得同蘇聯領袖戈巴卓夫同歐美談判者之間嘅非正式共識唔符,當時係為咗和平統一德國。[27] 2016年6月列瓦達中心嘅民調發現,68%嘅俄羅斯人覺得北約喺波羅的海國家同波蘭部署軍隊—呢啲係同俄羅斯接壤嘅前東歐集團國家—係對俄羅斯嘅威脅。[28] 相反,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嘅調查顯示,65%嘅波蘭人覺得俄羅斯係「重大威脅」,而喺所有北約國家平均有31%咁講,[29] 2018年67%嘅波蘭人支持美國軍隊駐紮喺波蘭。[30] 2016年蓋洛普調查嘅非獨聯體東歐國家中,除咗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其他國家多數覺得北約係保護聯盟,而唔係威脅。[31] 2006年喺《安全研究》期刊嘅一篇研究話,北約擴展有助於中東歐嘅民主鞏固[32] 中國都反對北約再擴展。[33]

Remove ads

參考

出面網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