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
以古漢語做底嘅中文書面形式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文言(粵拼:man4 jin4)係中國一種書寫文體,源自甲骨文同金文,用來記事。文言經歷幾千年演變,唔同時期文法同用字都有明顯分別。
二十世紀之前,文言幾乎係東亞各國嘅通用文體。中國喺新文化運動之後,以中國國語普通話為基礎嘅白話文,因為政府力推,慢慢取代咗文言文。除咗中國之外,其餘嘅國家都推行自己嘅國語,唔再用文言文。
比較
同標準官話白話文(現代中國語文)相比,文言言簡意賅。
承傳
香港
香港中國語文科,小學生已經要學文言文,中學生要讀得深入啲。
廣東話保存咗唔少文言文嘅字詞。例如:
- 「粵語音韻來自秦漢,語彙上溯先秦,大者來自唐宋,…粵語語法有先秦特色,如雙賓語語序[1]…」
- 「粵語人寫通用中文,便要寫『做此等事,當心人頭落地』,與宋人白話無異[2]。」
- 粵語保留好多古代漢語嘅用字[3],例如「靚」(「衣冠士女……莫不靚[註 1]妝麗服」,明代《虎丘記》)、「幾時」(「明月幾時有」,宋代《水調歌頭》)
香港文壇曾經流行白話文、文言、廣東話嘅混合,三及第同文白夾雜(白話文加文言)。至今仍有少數作者鍾意用呢種風格寫作[4]。
日本
睇埋:漢文訓讀
日本自從中國唐代文化交流,到片假名平假名普及後好多年,公函文書、碑文、經文…好多重係用漢字文言。稱之為漢文(かんぶん,Kanbun)。

韓國
喺韓國,文言文叫漢文(한문,Hanmun)。
越南
Remove ads
睇埋
註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