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明治維新
Remove ads

明治維新めいじいしん粵拼ming4 zi6 wai4 san1,日文拼寫Meiji Ishin;英文Meiji Restoration)係近代日本史上一場變革,發生喺1867年日本政權轉手到日本天皇手中。呢個變革,引發一連串事件,令到日本,無論政治社會,都有巨變。呢個變革,橫跨19世紀後葉,時期由江戶時代末,即末代德川幕府,到明治時代初。

背景

喺19世紀中,日本地方上一啲人士,例如「薩長土肥」藩士,開始對德川幕府有所不滿。佢哋成立咗新政權,並且發動戰爭,消滅咗德川幕府。之後佢哋擁護明治天皇,推行大政奉還,結束咗長達百幾年嘅武士專政制度,建立日本近代第一個統一嘅中央集權政府。

名稱:復古・維新・一新・革命

典據

睇埋:維新

維新呢個字係嚟自《詩經》大雅・文王篇嘅一句話:「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雖然係舊國,但佢嘅天命係新嘅)」,而因為發音相似,所以又俾人叫做「御一新・御維ヰッ新(ごいっしん)」[1][2]

󠄀雖舊邦󠄁、其命維新

󠄀係舊邦,但
雖然係舊國,但佢嘅天命係新嘅)


詩經大雅・文王[1]

幕末變革期到明治初期嘅「復古」「維新」「一新」嘅用例

「維新」呢個字由古代以嚟有好多用例,不過喺幕末變革期時,水戶學嘅思想家藤田東湖嘅日記《庚寅日錄》天保元年(1830年)4月21日記錄咗「中興維新」,而4月25日就寫咗「去年以來國事維新百度將復」。另外,喺嘉永3年(1850年)6月19日,横井小楠寫畀藤田東湖嘅信件裡寫咗「近年來尊藩御維新之御政事赫赫同天下都聽到」[3],而幕府嘅公文書裡面,嘉永6年(1853年)10月15日俾俄羅斯宰相嘅老中奉書寫咗「君主新嗣位、百度維新、如此等重大事項」[4][5]

長州藩吉田稔麿曾經建議徵募穢多非人、屠勇等被差別部落民做士兵,於是喺元治元年(1864年)成立咗「一新組」,到慶応2年(1866年)成立咗「維新團」[6][7]

慶応2年(1866年)或者慶応3年,國學家玉松操回應岩倉具視時提到「維新」。根據《岩倉公實記》,岩倉具視請教玉松操,玉松嘅回應如下。

Template:Kyujitai

慶応2年(1866年)或者慶応3年,玉松操發言[1]

玉松認為,從舊江戶幕府政權嘅權力移交,係以「征夷大將軍」呢個官位交還畀「禁裡樣」(天皇)呢個形式進行,所以唔係一個「革命」,而係一個「維新」,而明治政府都係跟住呢個說法[1]

慶應3年12月9日(1868年1月3日),喺王政復古の大号令中寫咗「民ハ王者之大寶百事御一新[8]

根據尾佐竹猛,新政府喺王政復古の大号令中講咗「王政復古、國威挽回」,而且強調咗根本性嘅大改革,用「百事御一新」作為宣傳。而呢個「御一新」就慢慢變成咗「維新」呢個字,最初係叫「王政維新[9]。「明治維新」呢個詞應該係1890年憲法公布前幾年出現[10],而「王政維新」呢個字眼就算戰後都仲有用。

喺革命初期嘅公文書裡面,有「政體復古・天下一新・朝政一新」呢啲說法。《太政官日誌》由慶應4年2月14日(1868年3月7日)開始記錄,嗰日東久世通禧向各國使節報告咗「政體復古[11]

Template:Kyujitai

《太政官日誌》第一

慶應4年2月28日嘅「幕府御親征之詔」提到咗「天下一新」[12]。而喺慶應4年3月14日(1868年4月6日)嘅億兆安撫國威宣揚之御宸翰中,出現咗「朝政一新」。舊曆9月8日(10月23日)改元,改為明治年號,並且喺明治元年12月23日(1869年2月4日)東久世中將寫畀英國公使哈利·柏克斯嘅公文書裡,提到「朝政一新[13]

明治2年(1869年)正月,木戶孝允喺寫畀大村益次郎嘅信裡寫咗「大政一新」,而岩倉具視則寫咗「大政維新[5][14]

喺公文書裡面,「維新」嘅用例出現喺明治3年1月3日嘅宣布大教之詔,當中寫到:「而家天運循環,百度維新,應該要明確天道嘅教化,將惟神之道宣揚開去」[15]

到咗明治5年(1872年)9月刊行嘅《[Template:NDLDC 維新御布告往來 : 童蒙必讀]》,當中提到:「皇政復古,綱紀御維新(御政事舊例回復,綱紀重新整理)」。

英文翻譯:restorationrevolution

英文裡面,通常用 Meiji restoration[16],意思係「明治嘅(王政)復古」。仲有其他叫法,比如 Meiji Ishin[17]Meiji restoration and revolution[18],或者 Meiji Revolution(明治革命)[19][20],甚至 Meiji Renovation[21]

「維新」通常用英文Restoration(復古)去翻譯,尤其係指慶応3年12月9日(1868年1月3日)岩倉具視等人上呈嘅大令,即著名嘅王政復古の大号令[1]

先帝(孝明天皇)頻年被惱宸襟(しんきん)嘅情況,百姓都知道。依此,叡慮已決,王政復古,國威挽回,成為國家重新振興嘅基礎。從而摂關幕府等廢除...

大令(王政復古之大号令)[1][22], 慶応3年12月9日(1868年1月3日)

英國外交官弗朗西斯·O·亞當斯喺佢嘅《日本史》(1874-75) 裡面形容呢個大令為「a basis should be formed for a return to the ancient form of government by the Sovereign, an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national dignity」(一個返復由君主統治嘅古代政府形式,並恢復國家尊嚴嘅基礎)[23]。雖然呢個時候 restoration (復古)通常用嚟翻譯「王政復古」,但係呢個字其實亦解釋咗「國威挽回」。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者苅部直指出,呢個「restoration」用法喺開國後,由西方人寫嘅日本歷史書入面漸漸定型,尤其係亞當斯嘅《日本史》裡面,將慶應三年嘅改革稱為「restoration」[1]

另外,威廉·格里菲斯嘅《The Mikado's Empire》(《天皇帝國》, 1876年)提到咗幕府政權崩潰同天皇重掌最高權力,佢將呢個過程稱為「restoration」(復古),但同時指出,當時日本唔單止經歷政權交替,仲見證咗外交政策嘅轉變、社會改革、西方文明嘅吸收,從而描述咗一場「三重政治革命」(a three-fold political revolution)[1][24]。苅部指出,從幕末到明治時期嘅體制轉變,不單止係由德川公方向天皇交還政權嘅簡單交接,而係一場全面嘅體制變革,涉及咗多項制度改革,例如取消以身分為基礎嘅統治,並且大力吸收西方文明。呢種急劇嘅社會變化,當時日本國內都視為「御一新」,深受歡迎,因此,呢個體制轉變嘅最合適英文表達應該係「revolution」(革命),而呢種感覺亦係當時日本人嘅共鳴[1]。如果當時明治政府將呢場變革稱為「革命」而唔係「維新」,咁「明治革命」呢個詞可能會更加廣泛使用[1]

值得注意嘅係,德富蘇峰竹越與三郎[1],甚至北一輝等人,都曾經用過「維新革命」呢個說法[25]

歷史學家中村政則喺1986年指出,明治維新其實包含咗三個面向:復古(Restoration)、改革(Reform)、同革命(Revolution)。唔同學者會根據強調嘅角度唔同,從而得出唔同評價[26]

進入21世紀以後,越嚟越多學者開始使用「明治革命」呢個詞,例如政治史研究學者坂野潤治[27]、近代史研究學者三谷博[20]、政治思想史專家渡邊浩[28]、以及歷史學者馬里烏斯·簡森[29]安德魯·戈登[30][31]等人,都普遍使用「明治革命(Meiji Revolution)」呢個名稱。

至於三谷博認為,如果用「Restoration」作為譯語,容易令大家只注意到天皇重新登頂呢件事,從而忽略咗維新係一場大規模嘅革命,幾乎廢除咗世襲身分制度。因此,佢提出「regeneration」(再生、改革、刷新等意思)作為更加合適嘅譯語[32][註 1]

Remove ads

改革

睇埋:脫亞論
  • 政治上,佢哋除咗擁護天皇親政之外,重推行議會政治(合議)嘅精神。
  • 經濟上,佢哋大力引進西方嘅技術,推行工業化。
  • 社會上,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
  • 對外關係上,積極開發北海道同埋入侵琉球,重對外搞侵略。

影響

明治維新喺日本近代史之中係非常關鍵,因為佢建立咗一個穩固嘅中央政府,同埋新嘅社會體系;與此同時重工業化,為日後日本成為工業強國,奠下基礎。

相關名人

公家

  • 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 三条実美
  • 岩倉具視

幕府

  • 徳川慶喜
  • 井伊直弼
  • 勝海舟
  • 新選組:近藤勇、芹沢鴨、土方歳三、山南敬助、伊東甲子太郎、沖田総司、永倉新八、斎藤一、藤堂平助、原田左之助
  • 榎本武揚

薩摩藩

  • 大久保利通
  • 西郷隆盛
  • 小松帯刀
  • 島津久光

長州藩

  • 吉田松陰
  • 木戸孝允
  • 伊藤博文
  • 井上馨
  • 大村益次郎
  • 前原一誠
  • 広沢真臣

土佐藩

  • 坂本龍馬
  • 中岡慎太郎
  • 後藤象二郎
  • 板垣退助
  • 福岡孝弟
  • 岩崎弥太郎

紀州藩

  • 陸奥宗光

肥前藩

  • 大隈重信
  • 大木喬任
  • 江藤新平

肥後藩

  • 横井小楠

越前藩

  • 由利公正

  1. 法國大革命中「再生」呢個象徵被廣泛使用過[32][33]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