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公元前247年(戰國時代),他承繼秦莊襄王嬴子楚做秦王。佢統治之下開始滅其他六國嘅大計。最後公元前221年完成呢個計劃,同臣下相討新尊號時,決定始皇帝。坊間謂「功蓋三皇,德超五帝」而合稱皇帝,實情同史記始皇帝本紀唔同。皇字取自泰皇之皇,帝係古時帝號。
之後佢繼續南征百越,北征匈奴。公元前210年,佢因為喺出巡期間病死沙丘,個仔胡亥繼位,史稱「秦二世」。有後世人稱他秦始皇,或者秦始皇帝。
喺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第一個採用君主專制制度同埋推行中央集權,亦係第一個用「皇帝」稱號(唔計追尊皇帝)。統一天下之後推行多項政策。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政策對後世影響深遠。而佢建立嘅法制就奠定咗中國兩千幾年政治制度嘅基本格局。亦因為咁,大明思想家李贄就喺《藏書·世紀列傳總目》裏面,稱讚佢係「千古一帝」。
不過,秦始皇在位期間搞咗多項大型工程,比如修築萬里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兼夾搞暴政(包括焚書坑儒),令百姓苦不堪言,令到秦朝喺佢死後三年就滅亡。
Remove ads
出生同父母關係
呢個係秦始皇嘅出世同家庭背景。根據漢朝時司馬遷撰寫嘅《史記》,秦始皇係秦國太子嬴異人(後來嘅秦莊襄王)嘅大仔。當時嬴異人喺趙國做人質,保證秦趙兩國嘅休戰協議。[1][2] 嬴異人一見鍾情咗呂不韋嘅一個妾。呂不韋係魏國嘅富商。呂不韋答應畀佢做嬴異人嘅老婆,之後佢就叫做趙姬。佢俾人改名叫趙政,個「政」字係因為佢出世嘅月份係「正月」,即係農曆嘅第一個月;[2] 「趙」姓係嚟自佢老豆嘅血統,同佢阿媽嘅姓氏或者出生地冇關。[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宋忠話佢嘅生日重要嘅係正月初一。[3])呂不韋嘅計謀之後幫助嬴異人喺公元前250年成為秦莊襄王。[4]
不過,《史記》都聲稱秦始皇唔係嬴異人嘅親生仔,而係呂不韋嘅仔。[5] 根據呢個講法,當呂不韋將舞女介紹畀太子嘅時候,佢已經係呂不韋嘅妾,仲已經有咗佢嘅身孕,個細路喺異常長嘅懷孕期之後出世。[5] 根據《呂氏春秋》嘅翻譯,趙姬喺公元前259年,即係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嘅正月,喺邯鄲城生咗日後嘅皇帝。[6]
皇帝係庶出仔嘅講法,喺中國歷史上廣泛流傳,對秦始皇嘅負面評價有好大影響。[1] 不過,有啲現代學者質疑呢個講法。漢學家狄百瑞寫道:「我哋有理由相信,描述呢個不尋常懷孕嘅句子係由不知名嘅人加插落《史記》度,目的係抹黑秦始皇,話佢喺政治同出身上都係非法嘅。」[7] John Knoblock同Jeffrey Riegel喺佢哋翻譯呂不韋嘅《呂氏春秋》嘅時候,話呢個故事「明顯係假嘅,目的係誹謗呂不韋同抹黑秦始皇」。[8] 話呂不韋—一個商人—係秦始皇嘅親生老豆,係特別具侮辱性嘅,因為喺後來嘅儒家社會,商人被視為四民中最低嘅階層。[9]
Remove ads
做秦王嘅時期
攝政

喺公元前246年,秦莊襄王短暫統治咗三年之後就死咗,佢13歲嘅仔就繼承咗王位。[10] 當時趙政仲係細路仔,所以呂不韋就做咗秦國嘅攝政丞相,繼續同七雄嘅其他六國打仗。[1] 九年之後,喺公元前235年,趙政因為呂不韋捲入咗同太后趙姬嘅醜聞而畀人逼退,於是自己掌權。[11]
趙成蟜,即係長安君,[12] 係趙政嘅同父異母兄弟,同老豆一樣但阿媽唔同。趙政繼位之後,成蟜喺屯留造反,投降咗趙國。趙政就將成蟜剩低嘅部下同家人全部處死。[13]
嫪毐嘅政變
當趙政大咗,呂不韋開始擔心個後生王會發現佢同佢阿媽趙姬嘅關係。佢決定疏遠佢哋,幫太后搵個替身。佢搵到一個叫嫪毐嘅人。[14] 根據《史記》,嫪毐扮成太監,剃晒鬍鬚。之後嫪毐同趙姬相處得好好,仲偷偷生咗兩個仔。[14] 嫪毐畀封為侯爵,仲收到好多財富。嫪毐打算用自己嘅仔取代趙政,但係喺一次飯局度,有人聽到佢吹水話自己係年輕國王嘅繼父。[14] 喺公元前238年,當國王去緊舊都雍嘅時候,嫪毐偷咗太后嘅玉璽,仲動員咗一支軍隊發動政變。[14] 趙政知道咗之後,就命令呂不韋畀長平君同昌文君去打嫪毐。雖然王師喺都城殺咗幾百個叛軍,但係嫪毐成功咗逃走。[15]
人哋出一百萬銅幣賞,活捉嫪毐;如果殺咗佢就畀五十萬。[14] 嫪毐嘅支持者畀人捉到斬頭;嫪毐畀五架馬車拉住,撕成五塊,佢全家都畀處死到三代。[14] 兩個藏起嚟嘅仔都畀殺死,阿媽趙姬就畀軟禁到好多年之後死。呂不韋喺公元前235年飲咗一杯有毒嘅酒自殺。[1][14] 之後嬴政就正式做咗秦國嘅國王。李斯取代咗呂不韋,做咗新嘅丞相。
第一次暗殺

趙政帶住軍隊繼續征服鄰國。燕國比唔上秦國:小同埋弱,已經成日畀秦國軍隊騷擾。[16] 喺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策劃暗殺趙政,請咗荊軻同秦舞陽嚟執行任務。[4][16]
啲刺客假扮係送禮嘅外交使節嚟接近趙政:送督亢嘅地圖同樊於期嘅人頭。[16] 秦舞陽首先上前獻地圖,但係因為驚到震震,荊軻就頂上去,帶埋兩樣禮物,仲解釋話佢拍檔震係因為「未見過天子」。當匕首從地圖度跌出嚟嘅時候,國王即刻跳起身諗住拔劍——但係佢身邊嘅大臣冇一個畀攞武器。荊軻向國王刺過去但係冇中,趙政就劈親荊軻條大脾。荊軻絕望咁掟咗個匕首,但係又冇中。佢同國王糾纏咗一陣,仲受咗更多傷,最後就投降。燕國喺五年之後畀秦國全部攻陷。
第二次暗殺
高漸離係荊軻嘅好朋友,想為佢報仇。[17]Template:Sps 佢係個出名嘅箏手,畀人請去彈畀趙政聽。宮裡面有人認得佢,估到佢想做咩。[18] 國王唔想殺咁叻嘅音樂家,就叫人挖咗佢對眼,然後繼續表演。國王讚高漸離彈得好,仲畀佢坐近啲。個箏入咗一塊鉛,高漸離揮埋去想打國王,但係打唔中。第二次暗殺又失敗咗;高漸離好快就畀處死。
統一中國
内文:秦滅六國

喺公元前230年,趙政開始咗戰國時代嘅最後一場戰事,要征服剩低嘅六個大國,將中國統一喺秦國嘅統治之下。
韓國係戰國七雄之中最弱嘅一個,喺公元前230年第一個畀滅。喺229年,秦軍入侵趙國,趙國之前畀天災搞到好弱,喺228年畀人攻陷咗首都邯鄲。趙王嘉帶住趙國嘅殘兵逃走,建立咗代國,自己做國王,但係冇幾耐就畀人滅咗。
喺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擔心秦國入侵,就叫人暗殺趙政,但係失敗咗。呢件事畀咗趙政藉口喺226年入侵燕國,仲係同年攻陷咗首都薊(即係而家嘅北京)。燕國嘅殘兵同燕王喜成功逃去咗遼東半島。
秦國圍攻同水淹大梁(即係而家嘅開封)之後,魏國喺公元前225年投降。大概同一時間,秦國搶咗十個城市喺楚國度,楚國係其他戰國之中最大同最強嘅一個。喺224年,秦國開始全面入侵楚國,喺223年攻陷咗首都壽春。喺222年,秦軍剷平咗遼東嘅燕國殘餘勢力同代國。喺221年,秦軍入侵齊國,齊王齊王建冇乜抵抗就畀人捉住,結束咗戰國時代。
到咗公元前221年,所有中原地區都統一喺秦國之下。趙政自封為始皇帝,創造咗呢個稱號,之後兩千年都會用嚟稱呼中國嘅君主。秦始皇仲叫人將和氏璧雕刻成傳國璽,做為天命嘅實物象徵,一直傳畀歷代皇帝,直到喺十世紀失傳。
喺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為咗擴大秦國領土,下令對北方嘅匈奴進行軍事行動。秦軍由蒙恬將軍帶領,成功將匈奴逐出鄂爾多斯高原,為日後修築萬里長城奠定咗基礎。喺南方,秦始皇都下令進行幾次對越族嘅軍事行動,吞併咗而家廣東同越南嘅好多地區。[19]
Remove ads
秦朝皇帝嘅統治
行政改革
Template:詳情

為咗避免重現戰國時代嘅政治混亂,秦始皇同李斯致力於徹底廢除鬆散聯盟同聯邦制度嘅封建制度。[20][19] 佢哋將帝國組織成行政單位同子單位:首先係36(後來增至40)個郡,然後係縣、鄉、同百家單位(里,大致相當於現代嘅街道同社區)。[21] 分配到呢啲單位嘅人唔再以佢哋嘅原居地或前封建國家嚟識別,例如「楚人」。[21] 官員任命將基於功績,而唔係世襲權利。[21]
經濟改革
秦始皇同李斯通過統一度量衡嚟統一中國經濟。佢哋規定車軸長度統一,以方便道路運輸。[20] 皇帝仲發展咗廣泛嘅道路同運河網絡,用嚟貿易同通訊。[20] 唔同國家嘅貨幣統一為半兩錢。[21] 漢字嘅形式都統一咗。喺李斯主導下,秦國嘅篆書成為官方標準,而秦國文字本身通過去除變體而得到簡化。儘管口語方言多樣化,但呢個做法消除咗所有地區性文字,形成咗全中國通用嘅書面語言。[21]
巨型雕像
根據中國史料記載,[22] 秦始皇喺公元前221年統一國家之後,沒收咗所有被征服國家嘅青銅武器,將佢哋鑄成十二座巨型雕像,即「金人十二」,用嚟裝飾佢嘅宮殿。[23] 據講每座雕像高5丈(11.5米),重約千石(約70噸)。[24] 司馬遷認為呢個係皇帝嘅偉大成就之一,同「統一法律、度量衡、車軸闊度同書寫系統」並駕齊驅。[22][25] 喺600年間,呢啲雕像一直受到評論,並喺唔同宮殿之間移動,直到公元4世紀先最終被毀壞,但冇任何圖像留存。[26][27]
哲學
内文:[[:法家(中國哲學)]]同[[:焚書坑儒]]
Template:Chinese Legalism
雖然之前嘅戰國時期係持續不斷嘅戰爭時期,但都被視為自由思想嘅黃金時代。[28] 秦始皇消滅咗諸子百家,包括儒家同其他哲學。[28][29] 隨住所有其他哲學被禁止,法家成為秦朝嘅強制性意識形態。[21]
從公元前213年開始,喺李斯嘅慫恿下,為咗避免學者將佢嘅統治同過去比較,秦始皇下令燒毀大多數現存嘅書籍,只有關於占星術、農業、醫學、占卜同秦國歷史嘅書籍例外。[30] 呢個做法亦有助於通過移除過時文字例子嚟進一步改革書寫系統。[31] 擁有《詩經》或《尚書》會受到特別嚴厲嘅懲罰。根據後來嘅《史記》記載,第二年秦始皇將約460名學者活埋,因為佢哋擁有被禁嘅書籍。[1][30] 皇帝嘅長子扶蘇批評佢呢個做法。[32] 皇帝自己嘅圖書館保留咗被禁書籍嘅副本,但大部分喺公元前206年項羽燒毀咸陽宮殿時被毀。[33]
最近嘅研究表明,呢個「活埋儒生」可能係儒家烈士嘅傳說。更可能嘅係,皇帝下令處決一群曾經欺騙佢嘅煉丹術士。喺隨後嘅漢朝,忠誠服務秦朝嘅儒生利用呢個事件嚟同失敗嘅政權劃清界線。孔子嘅後人孔安國(約公元前165年至前74年)將煉丹術士描述成儒生,並將烈士傳說同佢喺祖宅被拆嘅牆後發現失傳儒家經典嘅故事結合喺一齊。[34]
秦始皇仲遵循五行理論:金、木、水、火、土。當時認為之前嘅周朝皇室係以火嘅力量統治,同紅色有關。新嘅秦朝必須由名單上嘅下一個元素統治,即係水,亦即趙政嘅出生元素。水由黑色代表,黑色成為秦朝服飾、旗幟同旌旗嘅首選顏色。[1] 其他相關嘅包括北方作為主要方位、冬季同數字六。[35] 符節同官帽長15厘米(5.9英寸),車寬2米(6.6英尺)[convert: %s]%s,一步係1.4 m(4.6 ft)。[1]
第三次刺殺企圖
想知多啲:[[:張良(西漢)]]

公元前230年,秦國打敗咗韓國。到公元前218年,一個叫張良嘅前韓國貴族發誓要向秦始皇報仇。佢賣咗自己嘅財物,雇咗一個大力士刺客,造咗一個重120斤(大約160磅或97公斤)嘅重型金屬錐。[14] 喺皇帝第三次巡遊期間,兩個人喺皇帝經過一座山嘅路線上嘅灌木叢中埋伏。[36] 一聲令下,大力士刺客將金屬錐掟向第一架車,將佢砸碎。不過,皇帝當時係坐緊兩架一模一樣嘅車嚟迷惑攻擊者,佢其實坐喺第二架車度。所以呢次刺殺企圖失敗咗,[37] 雖然兩個人都成功逃脫咗隨後嘅搜捕。[14]
公共工程
睇埋
疏仕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