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思維(粵拼:si1 wai4)或思想(粵拼:si1 soeng2),指人腦對現實事物間接、概括加工形式,以內隱或外隱語言或動作表現出嚟。
各種思維嘅理論已經被提出,當中有啲理論嘗試捕捉思維嘅特徵。「柏拉圖學派」認為思維係透過辨別同檢視柏拉圖嘅形式同佢哋嘅相互關係,涉及分辨純粹嘅柏拉圖形式同現實世界入面嘅知覺模仿物。而「亞里士多德主義」就認為,思考一樣嘢就係喺自己嘅心裡面具現化嗰個物件嘅普遍本質。呢啲普遍概念係從感官經驗中抽象出嚟,而唔似柏拉圖主義咁認為佢哋存在喺一個唔會變嘅知性世界。概念主義同亞里士多德主義關係密切:佢將思維定義為喺腦裡面喚起概念,而唔係具現化本質。「內在語言理論」認為,思維係一種內心獨白,喺呢個過程中,語言喺思想者嘅心中無聲表達。根據某啲講法,呢個過程係用常見語言進行,好似英文或者法文。相反,「思維語言假說」認為呢個過程係用一種叫做「心靈語言」(Mentalese)嘅獨特心靈語言嚟進行。呢個理論嘅中心思想係,語言嘅表述系統係由原子同複合嘅表示組成,呢個結構喺思維中都存在。
「聯想主義」理解思維係一連串嘅想法或者圖像嘅接續。佢哋特別有興趣研究聯想嘅規律,點樣控制思維嘅流程。「行為主義者」就反而將思維定義為一種行為嘅傾向,當受到某啲外部刺激時,個人會表現出聰明嘅行為。而「計算主義」係呢啲理論中最新嘅一個,佢將思維同電腦嘅運作作比喻,視思維為資訊嘅儲存、傳遞同處理。
學術文獻討論咗各種思維類型。「判斷」係一個命題被喚起,然後被肯定或者否定嘅心理操作。「推理」係從前提或者證據中得出結論嘅過程。判斷同推理都依賴於相關概念嘅掌握,呢啲概念喺「概念形成」過程中被獲得。喺「解決問題」嘅情況下,思維嘅目標係透過克服某啲障礙達到預定目標。「思量」係實用思維嘅一種重要形式,佢包含咗制定可能嘅行動方案,並且評估支持或反對佢哋嘅理由。呢個過程可能會通過選擇最有利嘅方案而作出決定。「情節記憶」同「想像」都喺內心呈現物件同情境,前者試圖準確重現以前經歷過嘅嘢,後者則係自由重組。「無意識思維」係指無需直接經歷就發生嘅思維,有時會用嚟解釋喺冇使用有意識思維嘅情況下解決解難嘅問題。
思維喺唔同嘅學術範疇中都有討論。「現象學」對思維嘅經驗有興趣,一個重要嘅問題係,思維嘅經驗特徵有幾大程度可以用感官經驗嚟解釋。「形而上學」除咗其他嘢之外,亦都關注心靈同物質之間嘅關係,特別係點樣將思維納入到自然科學描述嘅物質世界中。「認知心理學」旨在理解思維係一種資訊處理形式。「發展心理學」研究思維從出生到成熟嘅發展過程,並且探討呢個過程受咩因素影響。「精神分析」強調無意識喺精神生活中嘅角色。其他關注思維嘅領域仲有語言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生物學同社會學。
有啲概念同理論同思維主題關係密切。「思維法則」呢個詞指三條邏輯嘅基本定律:矛盾律、排中律同同一律。「反事實思維」涉及對非現實情況同事件嘅心理表述,喺呢啲情況中,思想者會試圖評估如果情況唔一樣會係點。「思想實驗」經常運用反事實思維嚟解釋理論或者測試佢哋嘅合理性。「批判性思維」係一種理性、反思性同集中於決定應該相信乜或者點樣行動嘅思維方式。「正面思維」則係將注意力集中喺自己處境中嘅好方面,並且與樂觀主義密切相關。
Remove ads
定義
「思想」同「思考」呢啲詞語指嘅係各種唔同嘅心理活動。[1][2][3]最常見嘅意思係指可以獨立於感官刺激而發生嘅有意識過程。[4][5]呢包括各種唔同嘅心理過程,好似考慮一個想法或命題,或者判斷佢係咪真嘅。喺呢個意義上,記憶同想像力都係思想嘅一種形式,但知覺就唔係。[6]喺一個更加狹義嘅意思上,只有最具代表性嘅情況先被認為係思想。呢啲包括有意識嘅概念性或語言性嘅過程,而且要夠抽象,例如判斷、推理、解決問題同埋深思熟慮。[1][7][8]有時「思想」同「思考」呢啲詞會以一個好廣泛嘅意思去理解,指任何形式嘅心理過程,無論係有意識定無意識嘅。[9][10]喺呢個意義上,佢哋可能會同「心靈」呢個詞同義。呢種用法可以喺笛卡爾傳統中見到,喺嗰度,心靈被理解為會思考嘅事物,喺認知科學中都可以見到。[6][11][12][13]但呢個意思可能包括一個限制,就係呢啲過程必須導致智能行為先可以被認為係思想。[14]喺學術文獻中有時會見到思考同感受之間嘅對比。喺呢個語境中,思考同一種冷靜、冷淡同理性嘅方法有關,而感受則涉及直接嘅情緒參與。[15][16][17]
「思想」同「思考」呢啲詞都可以用嚟指由呢啲心理過程產生嘅心理狀態或者想法系統,而唔係指呢啲心理過程本身。[18]喺呢個意義上,佢哋經常同「信念」呢個詞同義,可以指屬於個人或者喺某個群體中常見嘅心理狀態。[19][20]喺學術文獻中討論思想時,經常都唔會明確講清楚佢哋係指邊個意思。
「思想」呢個詞嚟自古英語嘅「þoht」或者「geþoht」,源自「þencan」嘅詞根,意思係「喺心裏構思,考慮」。[21]
Remove ads
思維嘅類型
學術文獻中討論咗好多種思維類型。一個常見嘅分類方法係將佢哋分為以創造理論知識為目標嘅思維形式,同埋以產生行動或正確決策為目標嘅思維形式,[22]不過冇一個普遍認可嘅分類法可以總結所有呢啲類型。
思考、判斷同推理
思維經常被等同於判斷嘅行為。判斷係一種心理操作,喺呢個過程中,一個命題被提出,然後被肯定或者否定。[6][23]佢包括決定相信乜嘢,目的係要確定被判斷嘅命題係真係假。[24][25]各種判斷理論都有人提出過。傳統上佔主導地位嘅方法係組合理論。佢話判斷由概念嘅組合構成。[26]根據呢個觀點,判斷「所有人都會死」就係將「人」同「會死」呢兩個概念組合埋一齊。相同嘅概念可以用唔同方式組合,對應唔同形式嘅判斷,例如「有啲人會死」或者「冇人會死」。[27]
其他判斷理論更加注重被判斷嘅命題同現實之間嘅關係。根據弗朗茨·布倫塔諾嘅話,判斷就係相信或者唔相信某樣嘢嘅存在。[26][28]喺呢個意義上,只有兩種基本形式嘅判斷:「A存在」同「A唔存在」。應用到「所有人都會死」呢句說話,相關嘅實體就係「永生嘅人」,而我哋就話佢哋唔存在。[26][28]布倫塔諾認為,區分判斷內容嘅單純表述同對內容嘅肯定或否定好重要。[26][28]單純表述一個命題通常被稱為「思考一個命題」。例如,當一個人考慮一個命題但仲未決定佢係真係假嘅時候就係咁。[26][28]「思維」呢個詞可以同時指判斷同單純思考。呢個分別喺表達思維嘅方式中經常係明確嘅:「認為」通常涉及一個判斷,而「思考關於」就指中性地表述一個命題,但冇伴隨信念。喺呢種情況下,命題只係被思考,但仲未被判斷。[19]有啲形式嘅思維可能涉及對象嘅表述而冇任何命題,例如當有人諗緊佢嘅嫲嫲嘅時候。[6]
推理係思維最典型嘅形式之一。佢係從前提或證據中得出結論嘅過程。推理類型可以分為演繹推理同非演繹推理。演繹推理受某啲推理規則支配,如果前提為真,呢啲規則就保證結論為真。[1][29]例如,假設前提係「所有人都會死」同「蘇格拉底係人」,演繹推理就得出「蘇格拉底會死」嘅結論。非演繹推理,又叫可推翻推理或非單調推理,雖然仲係理性上有說服力,但前提為真唔能保證結論為真。[30]歸納推理係非演繹推理嘅一種形式,例如,根據以前每日嘅經驗得出「太陽聽日會升起」嘅結論。其他形式嘅非演繹推理包括最佳解釋推理同類比推理。[31]
謬誤係違反正確推理規範嘅錯誤思維形式。形式謬誤係指喺演繹推理中發現嘅錯誤推論。[32][33]否定前件係一種形式謬誤,例如「如果奧賽羅係單身漢,咁佢就係男性。奧賽羅唔係單身漢。所以,奧賽羅唔係男性」。[1][34]另一方面,非形式謬誤適用於所有類型嘅推理。佢哋嘅缺陷來源喺論證嘅內容或者語境中。[35][32][36]呢通常由自然語言中嘅含糊或者模糊表達引起,例如「羽毛係輕嘅。輕嘅嘢唔可以係暗嘅。所以,羽毛唔可以係暗嘅」。[37]謬誤嘅一個重要方面係佢哋乍看之下似乎係理性上有說服力嘅,從而誘使人接受同犯錯。[32]一個推理行為係咪構成謬誤,唔取決於前提係真係假,而係取決於佢哋同結論嘅關係,喺某啲情況下仲要睇語境。[1]
概念形成
概念係構成思維基本構建塊嘅一般觀念。[38][39]佢哋係支配物體如何分類到唔同類別嘅規則。[40][41]一個人只有擁有相關概念先至可以思考一個命題。[42]例如,「袋熊係動物」呢個命題涉及「袋熊」同「動物」兩個概念。冇「袋熊」呢個概念嘅人可能仲係讀得出呢句說話,但唔能夠思考相應嘅命題。概念形成係一種獲得新概念嘅思維形式。[41]佢包括熟悉相應類型實體嘅所有實例共有嘅特徵,同埋發展識別正面同負面例子嘅能力。呢個過程通常對應於學習同相關類型相關嘅詞語嘅意思。[40][41]有唔同嘅理論講概念同概念擁有應該點樣理解。[38]使用隱喻可能有助於概念形成嘅過程。[43]
根據一種廣受歡迎嘅觀點,概念應該透過能力嚟理解。喺呢個觀點下面,擁有概念嘅兩個核心方面係:區分正面同負面例子嘅能力,同埋由呢個概念推斷出相關概念嘅能力。概念形成就係對應到獲得呢啲能力。[42][44][38] 有人提出動物都可以喺一定程度上學習概念,因為佢哋有能力區分唔同類型嘅情況,並相應調整佢哋嘅行為。[40][45]
解決問題
喺解決問題嘅情況下,思考嘅目標係透過克服某啲障礙嚟達到預定嘅目標。[7][1][41] 呢個過程通常涉及兩種唔同嘅思考方式。一方面,「發散思維」嘅目標係諗出盡可能多嘅替代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聚合思維」嘅目標係將各種可能性縮窄到最有前景嘅候選方案。[1][46][47] 有啲研究人員識別出解決問題過程中嘅各個步驟。呢啲步驟包括認識到問題、嘗試理解問題嘅本質、識別解決方案應該滿足嘅一般準則、決定呢啲準則應該點樣排優先次序、監察進度,同埋評估結果。[1]
一個重要嘅區別係關於所面對嘅問題類型。對於「結構良好嘅問題」,好容易確定需要採取邊啲步驟嚟解決佢哋,但執行呢啲步驟可能仲係困難嘅。[1][48] 另一方面,對於結構不良嘅問題,就唔清楚需要採取邊啲步驟,即係冇明確嘅公式可以保證如果正確執行就一定成功。喺呢種情況下,解決方案有時可能會喺一瞬間嘅頓悟中出現,突然以新嘅角度睇問題。[1][48] 另一種分類唔同形式嘅解決問題方法係透過區分算法同啟發式方法。[41] 算法係一個正式嘅程序,每一步都有明確嘅定義。如果正確應用,佢可以保證成功。[1][41] 喺學校教嘅長乘法就係一個用嚟解決大數相乘問題嘅算法例子。另一方面,啟發式方法係非正式嘅程序。佢哋係粗略嘅經驗法則,傾向於令思考者更接近解決方案,但即使正確執行,都唔能保證每次都成功。[1][41] 啟發式方法嘅例子包括正向工作同反向工作。呢啲方法涉及一次計劃一個步驟,可以係由開始向前推進,或者由結束向後推進。例如喺計劃旅程嘅時候,可以按照旅程實現嘅時間順序嚟計劃由起點到目的地嘅唔同階段,或者用相反嘅順序。[1]
解決問題嘅障礙可能源於思考者因為固執於某個特定行動方案,而冇考慮到某啲可能性。[1] 新手同專家解決問題嘅方式有重要嘅分別。例如,專家傾向於分配更多時間嚟概念化問題,並使用更複雜嘅表示方法,而新手傾向於投入更多時間嚟執行假設嘅解決方案。[1]
深思同決策
深思係一種重要嘅實踐思考形式。佢嘅目標係制定可能嘅行動方案,並透過考慮支持同反對嘅理由嚟評估佢哋嘅價值。[49] 呢個過程涉及預見可能發生嘅事情。根據呢個預見,可以制定唔同嘅行動方案嚟影響將會發生嘅事。決策係深思嘅一個重要部分。佢哋涉及比較替代嘅行動方案同選擇最有利嘅一個。[29][22] 決策理論係一個關於理想嘅理性代理人應該點樣做決策嘅正式模型。[41][50][51] 佢建基於呢個想法:佢哋應該永遠選擇期望值最高嘅替代方案。每個替代方案可以導致唔同嘅可能結果,每個結果都有唔同嘅價值。一個替代方案嘅期望值係由與佢相關嘅每個結果嘅價值乘以呢個結果發生嘅機會率,然後將呢啲乘積相加得出嚟嘅。[50][51] 根據決策理論,如果代理人從自己嘅角度評估,選擇了與最高期望值相關嘅替代方案,呢個決策就係理性嘅。[50][51]
好多理論家強調思考嘅實用性質,即係思考通常由佢想解決嘅某種任務指引。喺呢個意義上,思考被比作動物喺面對新問題時嘅試錯行為。喺呢個觀點下,重要嘅分別係呢個過程喺內心發生,係一種模擬嘅形式。[1] 呢個過程通常更加有效率,因為一旦喺思考中搵到解決方案,就淨係需要喺外部執行對應於搵到嘅解決方案嘅行為,而唔需要執行所有其他嘅行為。[1]
情景記憶同想像
當思考以廣義嚟理解嘅時候,佢包括情景記憶同想像。[20] 喺情景記憶中,人會重新經歷過去經歷過嘅事件。[52][53][54] 佢係一種心理時間旅行,喺呢個過程中過去嘅經歷被重新體驗。[54][55] 但呢唔係原始經歷嘅精確複製,因為情景記憶涉及原始經歷中冇出現嘅額外方面同信息。呢包括對過去事件嘅熟悉感同埋喺現在相對於過去事件嘅時間信息。[52][54] 記憶嘅目標係表現事物喺過去實際上係點樣嘅,相反,想像係呈現對象而唔係旨在展示事物實際上係或者曾經係點樣嘅。[56] 因為冇呢種同實際情況嘅聯繫,大多數形式嘅想像涉及更多嘅自由:佢嘅內容可以自由變化、改變同重新組合,從而創造出從未經歷過嘅新安排。[57] 情景記憶同想像同其他形式嘅思考有共同點,就係佢哋可以喺冇任何感官器官刺激嘅情況下內部產生。[58][57] 但佢哋仲係比更抽象嘅思考形式更接近感覺,因為佢哋呈現嘅感官內容至少原則上都可以被感知到。
無意識思考
意識思考係思考嘅典型形式,而且通常係相關研究嘅焦點。但有人認為,某啲形式嘅思考都會喺無意識層面發生。[9][10][4][5] 無意識思考係喺背景中發生而冇被經歷到嘅思考。因此,佢唔係直接被觀察到嘅。相反,佢嘅存在通常係透過其他方式推斷出嚟嘅。[10] 舉個例,當一個人面對一個重要嘅決定或者一個困難嘅問題嘅時候,佢可能冇辦法即刻解決佢。但之後,喺某個時刻,解決方案可能會突然閃現喺佢面前,即使喺呢段時間內冇採取任何有意識嘅思考步驟去尋求呢個解決方案。[10][9] 喺呢啲情況下,達到解決方案所需嘅認知勞動通常會以無意識思考嚟解釋。中心思想係發生咗一個認知轉變,而我哋需要假設有無意識思考嚟解釋呢個轉變係點樣發生嘅。[10][9]
有人認為有意識同無意識嘅思考唔單止喺佢哋同經驗嘅關係上有分別,喺佢哋嘅能力上都有分別。例如,根據無意識思考理論嘅支持者,有意識思考喺處理簡單、變量少嘅問題時表現出色,但喺處理複雜、變量多嘅問題時,無意識思考嘅表現反而更好。[10][9] 呢個有時會透過呢個說法嚟解釋:一個人可以同時有意識思考嘅項目數量相當有限,而無意識思考就冇呢啲限制。[10] 但其他研究人員否認無意識思考通常優於有意識思考嘅說法。[59][60] 其他關於呢兩種思考方式嘅分別嘅建議包括:有意識思考傾向於遵循形式邏輯法則,而無意識思考更多依賴聯想處理;而且只有有意識思考係概念上清晰表達同通過語言嘅媒介進行嘅。[10][61]
Remove ads
參考
- Gleitan H.,psycholgy,ch.9 norton & company, 1981.
- Zimbardo p.,psycholgy and life,chapter10,illinois:scott,forse-man and company, 1985年。
- 克雷奇等著,周先庚等譯:《心理學綱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
- 杰拉爾德温伯格著,張佐等譯:《系統化思維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 黃學誠著:《思考力密碼》,方向出版社,2009年。
疏仕
睇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