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係指一場發生喺1911年,為咗取代清朝嘅統治,建立共和政體嘅事件。辛亥革命成功取代咗清朝嘅統治,並開啟咗民主共和新紀元。因為喺中國農曆嘅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係辛亥年,所以就叫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嘅口號係「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辛亥革命通常指嘅時期係由1911年10月10號晚爆發嘅武昌起義,直到1912年1月1號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呢一段時間。
More information 重大事件, 清皇室重要人物 ...
重大事件 |
清皇室重要人物 |
重要人物 |
重要組織 |
- 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
- 英法聯軍(1856年─1860年)
- 辛酉政變(1861年)
- 太平天國(1856年─1860年)
- 洋務運動(1860年代─1890年代)
- 俄國掠奪中國土地(1858年─1881年)
- 中法戰爭(1883年─1885年)
- 甲午戰爭(1894年─1895年)
- 戊戌變法(1898年)
- 義和團(1899年─1900年)
- 八國聯軍(1900年)
- 清末新政(1901年─1911年)
- 日俄戰爭(1904年─1905年)
- 黃花崗起義(1911年)
- 保路運動(1911年)
- 辛亥革命(1911年)
- 條約
|
- 皇帝
- 道光(在位:1820年─1850年)
- 咸豐(在位:1850年─1861年)
- 同治(在位:1861年─1874年)
- 光緒(在位:1874年─1908年)
- 宣統(在位:1908年─1911年)
- 皇室
|
|
|
Close
张或定 (2011年)。〈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军用小票"的发现与考证〉。《中国钱币》。
胡伟(辛亥革命博物馆) (2019年)。〈论同盟会中部总会对武昌起义的贡献〉。《中国纪念馆研究》。「武昌起义是文学社和共进会直接推动的,同盟会对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领导,则是通过中部同盟会来实现的」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軍務部 (1911年10月31日(黃帝紀元四六零九年九月初十日))。〈中華民國軍政府大總統孫為佈告大漢同胞事〉。《中華民國公報》。
Quick facts 辛亥革命, 日期: ...
辛亥革命
|
 1912年2月15日,孫文率臨時政府官員及軍士數萬人拜謁明孝陵,昭告光復
|
日期: |
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 (4個月2日)
|
地點: |
中國
|
結果: |
推翻清朝,結束兩千多年嘅帝制,建立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 清宣统帝退位,清朝滅亡
- 喺中國存續共2132年嘅帝制被推翻
- 中華民國取代清朝統治中國
|
|
參戰方 |
清朝
| 中華民國軍政府
1912年1月1日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指揮官同領導者 |
| - 孫文(同盟會總理、軍政府大總統[3]、臨時大總統)
- 黎元洪 (軍政府鄂軍都督、大元帥、臨時副總統)
- 黃興 (軍政府戰時總司令、陸軍總長)
- 譚人鳳
- 柏文蔚
- 姚雨平
- 徐鏡心
- 王天縱
- 閻錫山
- 吳祿貞 †
- 張榕 †
- 劉先俊 †
- 荷馬李
- 蔡鍔
- 胡漢民
- 陳其美
- 宋教仁
|
兵力 |
1,000,000人
| 2,000,000人
|
傷亡同損失 |
~400,000人(部分投效革命陣營)
| ~200,000人
|
Close
武昌起義第二日建立嘅中華民國軍政府舊址,而家係辛亥革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