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音[1] 一般指中原文人的讀書音。源出東周首都雒陽的音韻,在南北朝時南遷的文人對中原家鄉的愁思,令洛陽音更受追捧。歷代一脈相承,並於宋室南渡後對杭州話產生一定的影響[2][3]。後世的通語或韻書例如中州韻中原音韻均參照了古老相傳的洛阳音,然而「參照」的比例多寡引起學者爭論,例如明代南京官话的基礎方言曾被認為是當時南京話,後世指出應是南京音與「中原書音」的妥協。[4]

名稱

普遍又稱洛陽讀書音中原書音,有時稱河洛音[5][6],被孔子及歷代文人尊稱為雅言、正音、讀書音[7]

爭論

20世紀以來,一些台灣鶴佬人嘗試考證台灣話的別稱「鶴佬話」的本字可能是「河洛話」,學術界普遍沒接受。[8][9]

客家學者羅香林認為客家人是南遷中原人的後裔,客家話最完整地保留了古代中原音系。此觀點亦未被普遍接受。

另有觀點認為宋代汴洛音系南方官話而並非現代的北方官話,「北宋的时候,中原的方言还是属于南方系;现在的北系官话的前身只是燕京一带的一个小区域的方言」,[註 1]但仍然無法被證實。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