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周

周朝的後半部分,約前8世紀至前3世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周
Remove ads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自周平王東遷以后對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事实速览 周, 京城 ...
更多信息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5王,前后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是为周平王[1][2]。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3]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4]。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5]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6]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國[7]。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8]。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9]。至赧王六十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10],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11]

Remove ads

历史

春秋时代是东周前半段时期的史称,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一般而言,春秋时代从周平王五十年(前722年)起,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春秋時代应到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原因是即使到三家分晉,除秦、楚、齊等國外,還有其他大小王國。

平王东迁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推翻周幽王,拥立宜臼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前770年,为避犬戎的威胁,加上原国都镐京因内乱而毁,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雒邑,是为东周的开端。

春秋戰國古劍

大約自三家分晉起,春秋時代結束,直到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這段時間,一般稱為戰國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東周王朝在戰國後期(前256年)即已被秦所滅,所以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裡面。

政治

这一时期是中国歷史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使用增加为标志的,東周逐漸地進入了鐵器時代

在东周时期,铁器的使用逐漸增加,但仍以青銅器為主體。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人口不断成长,原来各诸侯国之间的无人地带,已不存在。各国因争夺土地或者水利资源,冲突时起。铜钱开始流行,甚至在楚国还出现了金币—郢钱,出现一定的商品经济商人阶层。教育向平民普及。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社会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周王朝建立的宗法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12]

君王

Remove ads

其他人物

主要卿士

王子

王族

王叔氏
甘氏
劉氏
儋氏
周氏
召氏
單氏
原氏
祭氏
成氏
毛氏
樊氏
西周国
东周国
  • 東周惠公班,一名傑,一名根,西周惠公弟(《周本紀》、《六國表》引《紀年》、《太平御覽》卷85引《帝王世紀》、《韓非子》)
  • 東周惠文君,一作周文君
  • 東周君(《周本紀》)
Remove ads

諸氏族

內史氏
蘇氏
尹氏
鞏氏
賓氏
  • 賓滑
  • 賓起,賓滑子
庾氏
  • 庾皮
  • 庾過,庾皮子
鄩氏
  • 鄩肹
  • 鄩羅,鄩肹子
南宮氏
  • 南宮極
  • 南宮嚚,南宮極子
詹氏
  • 詹父
  • 詹桓伯
荣氏
  • 荣叔
  • 荣錡氏
子氏
石氏
  • 石速
  • 石张
  • 石尚
富氏
  • 富辰
  • 富辛
伯氏
瑕氏
  • 瑕禽
  • 瑕辛
陰氏
  • 陰里
  • 陰忌,昭十二年被殺
  • 陰不佞
  • 陰忌,昭廿六年奔莒
蒍氏
  • 蒍國,字子國
辛氏
暴氏
  • 暴辛公,周平王時人(《文選·長笛賦》引《世本》)

诸臣

女性

藝術

東周與西周的地理位置差異反應在藝術表現上,尤其是東周晚期的藝術作品,展現了多元的風貌與高水準的技術。或許受到诸子百家普遍批评人殉现象[18][19]的影響,俑殉逐渐取代人殉[20],而以低溫燒製的陪葬塑像(明器,又稱「冥器」、「盟器」)也數量增加。

東周時期亦出現低溫綠色鉛釉器皿、質地鬆的打磨黑色器皿、高溫釉器皿等。有些陶器仿效最新流行的漆器,色彩鮮明,有些則仿效青銅器。另有模製與裝飾的陶瓦、陶磚。商代流行而西周時期較少見的玉雕再次成為重要的陪葬品與個人飾物。青銅的應用不限於宗教禮儀用途,變得較為世俗,常用作結婚贈禮之居家裝飾。青銅鐘及青銅鏡逐漸流行,動物和怪獸圖騰則由色彩繽紛而樣式化的裝飾圖案所取代。東周墓葬出土有最早繪於絲絹上的畫作。此外,亦發現了漢代及唐代陪葬陶器的前身。[21]

相关作品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