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凤蝶

凤蝶科凤蝶属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凤蝶
Remove ads

美鳳蝶學名Papilio memnon,英文俗名:Great Mormon,別名:ōu蝶、zhēn蝶、長崎鳳蝶、白衽黑鳳蝶、多型大鳳蝶、柚鳳蝶)在台湾又名大凤蝶,是屬於鳳蝶科的一種蝴蝶,是鳳蝶屬的一種。廣泛分佈於東洋界之低至中海拔地區,包括喜馬拉雅中南半島東南亞日本華西華南華東一帶[1]。模式產地為印尼爪哇[2]

事实速览 美凤蝶, 保护状况 ...

成蟲大致全年可見,飛行緩慢,愛訪花。兩性異形,雄蝶翅面底色黑褐色,後翅有淺藍色條紋;雌蝶翅面底色較淺後翅有白斑,後翅或有尾突。幼蟲寄主為多種芸香科植物,因此偶爾被視為柑橘類作物的害蟲,但為害並不嚴重。[1]

Remove ads

語源

美鳳蝶的種小名「memnon」源自古希臘語「Μέμνων」,即門農,是希臘神話埃塞俄比亞國王提托諾斯(Tithonos)和黎明女神厄俄斯(Eos)的兒子。[3]

分佈

中國海南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香港)、台灣日本錫金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3]

形態

幼期

小幼蟲原足灰白色,體色黃綠或綠褐色。終齡幼蟲腹側有1條斜白斑,不在背部相連,另外4、6節有斜白斑。臭角橘色。蛹頭前突起長,末端圓弧,體型大而寬。[4]

成蟲

成蟲驅體黑褐色。翅膀具明顯的雌雄二型性及雌蝶多型性。雄蝶前翅外緣略為凹入;後翅外緣波狀。雄蝶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泛有暗藍色金屬光澤,基半部色深;翅面上有稀疏淺藍色鱗片組成的條紋,尤以後翅為著。翅腹面於前翅中室及沿翅脈有淺色條紋,前、後翅翅基有鮮明的紅紋;後翅臀區亦有紅紋。雌蝶基本上分為「無尾型」及「有尾型」兩型:①「無尾型」(form agenor)體呈黑褐色,「有尾型」體上則有明顯的橙黃色部分。兩型的翅背面前翅中室基部及翅腹面前,後翅基部均有明顯的紅斑「無尾型」後翅無尾突。前翅有灰白色條紋,後翅各翅室大部分呈白色,在翅室末端各有一黑斑。②「有尾型」(form achates)M3脈末端有一明顯的葉狀尾突。後翅白斑面積一般較「無尾型」小,但中室端也常有白斑,白斑外側的黑斑較「無尾型」明顯常連成一片。[1][3]

大陸亞種雄性翅正面的灰藍色條紋寬;雌性有尾型後翅正面中室的白斑大。台灣亞種雄性翅正面的灰藍色條紋較大陸亞種窄;雌性有尾型後翅正面中室的白斑較大陸亞種小。[5]

Remove ads

多型性

「無尾型」及「有尾型」特徵可遺傳給雌性的子代,較常見的有尾型相對於無尾型為顯性,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比例為3:1。偶爾也有其他色型出現,但出現頻率低[1]。本種尚有「雄型雌蝶」,俗稱的陰陽蝶,即身體爲雌蝶但翅膀花紋卻像雄蝶,臺北市成功高中蝴蝶館裡就展示一隻左側翅膀爲雌蝶,右側爲雄蝶的標本。南投埔里的木生昆蟲館裡收藏更特別的嵌合體標本,一邊翅膀爲雌蝶有尾型,另一邊爲無尾型,身體的生殖構造卻是雄蝶。[4]

習性

幼期

幼蟲體型碩大,而柚子葉片是柑橘屬果樹中最大,最長,因此幼蟲可完全停棲在葉上表。小幼蟲喜好攝食嫩葉,大幼蟲以淺綠色尚未革質的葉片爲食,較少攝食深綠色的老葉。如果果發現樹梢有空枝條且葉片的食痕還很新,通常能在枝條下側找到隱藏在枝葉間的終齡幼蟲或蛹。[4]幼蟲的寄主主要為芸香科各屬植物,包括:[1][3][6]

更多信息 芸香科 Rutaceae, 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
Remove ads

成蟲

一年多代。出沒於海拔0-1500米地區的常綠闊葉林、海岸林和都市林。成蝶訪花性明顯。雄蝶有濕地吸水習性。雌蝶也常選擇柚子樹產卵。冬季通常以蛹態越冬。[1][4]

亞種

Thumb
P. m. agenor 雌蝶
  • P. m. memnon
- 指名亞種,分佈於印尼(爪哇巴韋安島納土納群島邦加島婆羅洲峇里島中南半島)、菲律賓(Mapun英语Mapun, Sanga-Sanga英语Sanga-Sanga[7]
  • P. m. agenor Linnaeus, 1768
- 大陸亞種,分佈於印尼(蘇門答臘阿薩姆邦)至印尼峇里島馬來半島中國各地[2][5]
  • P. m. anceus Cramer, [1779]
- 分佈於印尼(蘇門答臘尼亞斯島巴都群島[8]
  • P. m. thunbergi Siebold, 1824
- 分佈於日本[9]
  • P. m. lowii Druce, 1873
- 分佈於印尼婆羅洲北部、菲律賓(巴拉望島Balabac英语Balabac, Palawan[10]
  • P. m. oceani Doherty, 1891
- 分佈於菲律賓(Enggano英语Enggano[11]
  • P. m. merapu Doherty, 1891
- 分佈於印尼松巴島[12]
  • P. m. pryeri Rothschild, 1895
- 分佈於日本琉球群島[13]
  • P. m. clathratus Rothschild, 1896
- 分佈於印尼松巴哇島[14]
  • P. m. caeruleus van Eecke, 1914
- 分佈於印尼锡默卢岛[15]
  • P. m. heronus Fruhstorfer, 1902
- 台灣亞種,分佈於台灣[5][16]
  • P. m. perlucidus Fruhstorfer, 1903
- 分佈於印尼龍目島[17]
  • P. m. subclathratus Fruhstorfer, 1903
- 分佈於印尼弗洛勒斯島[17]
  • P. m. tanahsahi Eliot, 1982
- 分佈於馬來西亞[18]
  • P. m. kalaomemnon Hachitani, 1987
- 分佈於印尼塞拉亞群島(Kalao)[6]
Remove ads

參考

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