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萬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萬恭(1515年—1591年),字肅卿,號兩溪、洞陽,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江西鄉試第二十名舉人,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二甲第五十五名進士。授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升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1],三十六年(1557年)升南京光祿寺少卿,四十年(1561年)升南京太僕寺少卿,四十一年(1562年)升南京鴻臚寺卿,四十二年(1563年)升北京大理寺右少卿[2],同年蒙古察哈爾部入侵,進逼通州,明世宗命兵部調人,兵部右侍郎蔡汝楠、協理戎政兵部右侍郎喻時不能勝任,被調往南京,而準備調遣鄭曉、楊順、葛縉,並詢問內閣首輔徐階人選。徐階稱楊順、葛縉不合適,請吏部重新調人,以湖廣布政使司右參政李燧取代喻時,以萬恭取代蔡汝楠任兵部右侍郎[2],四十三年(1564年)李燧被罷職,將領推舉萬恭,萬恭則稱自己生病,而當起用趙炳然時,萬恭則稱病愈。工科右給事中胡應嘉論劾萬恭詐欺,萬恭感到不安,上奏解釋,請求前往邊疆效力,任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3]。到任後在龍鬚墩埋伏擊退蒙古軍,其後整頓濱河州縣等地,恢復生產,四十四年(1565年)丁母憂歸里。
隆慶元年(1567年)南京戶科給事中岑用賓等請求起用萬恭,吏部尚書楊博建議起復其原職到邊疆就任,萬恭堅持不出仕。六年(1572年)獲刑科左給事中劉伯燮舉薦,當時黃河在邳州決口,漕運受阻,萬恭起復原職,改總督河道[4],到任後六十天完成修築長堤,疏導河道,消除河患,萬曆二年(1574年)遭論劾,致仕歸里,十九年(1591年)卒於家[5],天啟元年(1621年)贈兵部尚書。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萬欽武;祖父萬明達;父萬文炳,母胡氏。兄萬思從、萬思泰。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