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业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業處(巴利語:kammaṭṭhāna;梵語:karmasthāna,《解脫道論》翻為行處[1]),佛教術語,本指工作處、職業[2];“業”(kamma)指:造作、行為、工作,“處”(ṭhāna)指:位置,環境,因素,站立在,停留,“業處”即造作、行為、工作之處所、因素;在南傳佛教巴利註釋書和清淨道論中,特別用來指禪修時心所關注的處所[3]。巴利語系佛教論典《清淨道論》於止業處舉出四十種,稱爲四十業處[4]。
此條目過於依赖第一手来源。 (2024年1月20日) |
佛教大綱 ![]() |
Remove ads
分類
《清淨道論》將業處分為止业处(巴利語:samatha-kammaṭṭhāna)与观业处(巴利語:vipassanā-kammaṭṭhāna)两大类。[4]修止的方法是集中專注在同一對象上,讓心趨向於安樂、一境 。修觀的方法是觀察、分析、抉擇對象。
修智慧就是修毗婆舍那觀。觀的業處是如實存在的蘊、處、界等(真實作意),不同於修止的假想對象(勝解作意)。觀是通過無常、苦、無我等行相來觀照名色法、諸行法。可以說觀的業處,即是──名法和色法。修習觀之前,要先熟知慧地諸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二根、四諦、十二緣起,以觀察名色。
安那般那念業處
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是十隨念之一,指通過細緻地關注呼吸的一入一出,澄清蕪雜的妄想,顯現內在光明,培養定力的一種修行法門。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业处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門,也是根機普適的禪修入門法,以此為例解釋何謂“禪修時心的著落處”。
- 呼吸本身就是造作,是一種业处,故說专注呼吸,细致地观察一入一出,也就是專注业处。
- 专注点再具体一点,是指鼻头一带区域,将心落在自己的鼻头处,不落在任何外境,也不随便移动到其他部位,这样可以一直保持专注,止住妄想。[3]
註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