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福 (明朝)

明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福(?—1410年),河南行省安豐路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寧遠侯。

事实速览 何福, 爵位 ...

洪武年間,曾參與南征雲南與明太祖第六次北伐。建文年間,在靖難之役中作戰但兵敗;永樂年間,鎮守西北并參與明成祖北征。后因被彈劾自盡身亡。

生平

平南征北

洪武初年,其累功至金吾後衛指揮同知。后跟從傅友德征討雲南有功,升為前軍都督府督僉事。此後與藍玉出塞攻擊北元,在捕魚兒海取得大勝。洪武二十一年,江陰侯吳高帥北降的兵眾南征,在抵達沅江時,眾人叛變,由思州逃出荊州樊州,通過渭河,準備進入沙漠。次年正月,何福與都督聶緯追擊并消滅該叛軍。之後移兵討平都勻蠻,俘虜斬殺敵軍達萬人[1]

洪武二十四年,被拜為平羌將軍,討伐越州叛蠻阿資,均破降。何福擇地立柵安置其眾,并設置寧越堡。隨後平定九名、九姓等蠻族。后與都督茅鼎會兵,準備攻佔五開。未行之時,而畢節諸蠻復叛,大掠屯堡、殺戮吏士。何福命畢節部隊戒嚴備戰,命都督陶文等跟從茅鼎直搗其巢,并擒殺叛酋。隨後分兵盡捕諸蠻,建堡設戍,逼近五開。洪武三十年三月,水西蠻居宗必登等作亂,何福會同顧成討伐平定。該年冬天,拜為征虜左將軍,作為副將輔佐西平侯沐春討伐麓川叛蠻刀幹孟。次年,何福與都督瞿能越過高良公山,直搗南甸、擒拿其酋長刀名孟,后回軍攻打景罕寨卻未曾攻下。隨後沐春率領精兵進入,敵軍驚潰,而其酋長幹孟亦恐懼乞降[2]

Remove ads

靖難之役

建文元年,刀干孟之乱仍未平息,明惠帝遂拜何福為征虜將軍。何福继而攻破敌寨并擒拿刀幹孟,招降敵軍七萬余人。进而分兵平定各山寨,麓川等地得以平定。同年,何福被召還南京,論功升為都督同知,此後在德州練兵,晋升為左都督[3]。之後率部增兵援助盛庸平安在小河戰役的中央軍[4]。当时,何福欲用持久战耗损燕军,于是移營靈璧并挖深塹筑高壘以自固;然而其糧運却并燕军所断,计不能成。平安于是分兵进攻,燕王朱棣派精锐骑兵使其部队一份为二。何福不得不開壁來援,却被朱高煦所敗。諸將计谋移軍淮河以解决粮草问题,密命部队晚上听三声炮声即走。次日,燕軍偷袭并发三炮。中央军以为是己方号令,于是争先撤退,遂大乱。燕军趁乱进攻,何福单骑撤退;而平安与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位将领都被捕[5][6]

鎮守邊陲

燕王朱棣即位后,為明成祖。成祖认为何福乃知兵宿将,於是推誠任用他為將領,并聘其甥女徐氏為趙王妃。之後,命何福佩征虜將軍印,擔任總兵官,鎮守寧夏,管制山西、陝西、河南等部隊。何福到任后,宣布德意,招徠遠民眾,塞外個部隊紛紛求降。邊陲無事,於是他請求設置驛館、進行屯田與積糧,并定明賞罰法律,為長久計謀[7]。當時有官員进谗言,而朱棣不聽,且下詔進行褒慰[8][9]。永樂五年,改為鎮守甘肅。何福治軍嚴格,屬下多有不便者。於是朱棣派遣使者告誡何福,須要保護自己,不要被小人離間。次年,何福上書請派遣京師中的蕃將將到北方招降民眾。朱棣對其說:“你長期帶領蕃、漢兵,恐怕招致很多人的讒言。你是老將,我非常倚重,請不要顧慮。”此外,何福上書請用絲布換馬,選其良種進行培養,并設置官至專門進行管理;此後馬種繁殖昌盛,此亦是永昌苑牧的起點[10]。次年,本雅失裏阿魯臺一同入寇,而被瓦剌擊敗,在臚朐河逃走,準備收復各潰散部隊并窺視河西走廊。朱棣下詔命何福進行備戰,當時迤北王子、國公、司徒以下十余人帥所部都駐紮到亦集乃,乞求依附明朝。何福上報朝廷,朱棣命右庶子杨荣前往,輔助處理甘肃管理军务,使得該民眾均求降于明。何福親自到亦集乃巡撫,并送其酋長到京城。朱棣嘉獎其功勞,命楊榮在軍中封何福為寧遠侯,千石祿,并下詔何福在軍中有先行後奏的權力[11][12][13]

永樂八年,朱棣親自北征,并命何福跟從一同出塞。起初,明成祖以何福有才能,寵任其超過其他諸位將領。何福以善於規避嫉嫌,有事不敢專斷。當時嘗請取西平侯沐英封地進行蓄馬,以求繁殖牧养。明成祖則以此非對待功勳國戚的方法,以回絕何福請求。此外何福的各種請求,只要提出就一併批准。當時跟從出征時,屢次違背節度。諸位大臣有稱其罪的,何福聽後都有怨言。明成祖班師后,左都御史陳瑛再次彈劾何福。何福大懼,隨後自縊而亡,爵位被除[14]。而趙王妃亦因此被廢[15]

Remove ads

趣聞

在民間的八修敦本堂《湘潭银塘何氏族谱》中記載何福為該支何氏二祖。書中記載何福最終並未自殺,而為引疾告终還鄉[16]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