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越民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吳越民系,即江南民系江浙民系,或称吳越人江浙人[2]:8,使用吴语,主要分佈於江蘇南部、上海全境、浙江全境、安徽东南部(黄山市宣城市池州市等)、江西省东北部(上饒市)和福建北部(浦城县)。[3][4][5]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吳語方言使用地區

起源

吳越地區歷史和史前的大部分地區都是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所在地。在夏商時期的吳越之地,除了有百越民族的活動之外,還有三苗姑蔑部落的活動。[6][7]周朝時,吳越地區是吳國越國兩國的領土,經過多年的戰鬥和衝突,吳越兩種文化透過相互接觸融合成為一種文化。之後楚國領土擴大到吳越地區並擊敗越國,故江东人项羽自認楚人。隨著楚國滅越,這些地區的华夏部落,三苗部落也融入了吴越民族之中,逐渐形成了今日吴越民系吳語。直到三国時,孫權建立了孫吳王朝,現代意義上的吳越的概念由此建立。五胡亂華後,中原人大量湧入吳越地區。五代十國錢鏐又建立了吳越國,至今仍對江浙地區的文化產生強烈的影響。吳越地區使用的漢語吳語,最著名的方言為上海話

分支民系

吴越民系可大致按明清时期的二级行政区划(府)来进一步细分,如常州人、苏州人、寧波人、杭州人、绍兴人、嘉兴人、金华人、台州人、丽水人、溫州人、宣州人等。但上海人为例外,上海人是在19世纪开埠之后因移民而形成的新分支民系,主要来自原苏州人、宁波人和绍兴人[2]:8上海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移民主要来自安徽江苏河南等非吴越民系省份,这些移民将对吴越民系及吴语的未来产生影响[2]:9

由于交通、移民、商业活动等因素,宁波人和上海人之间的关系是江浙人各分支民系中最近的[2]:8

两岸三地之外仍有江浙人,这些海外移民大多是上海人与温州人。上海人主要在改革开放之后移民日本、澳洲、美国等地,多散居;温州人则主要是始于一战前后起移民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改革开放后大量增加,多聚居形成社区,其移民及后代很多只会说温州话与当地的语言[2]:9

文化

Thumb
江浙建築風格的寶塔
Thumb
蘇州滄浪亭

教育

歷史上,吳越人在科举考試中佔有一席之地,吳越地區經常出狀元進士。在清代蘇州曾出過廿八位狀元。

語言

音樂

戲曲

文學

哲學和宗教

建築

其他

DNA分析

江浙漢族的DNA具HLA-DRB1,與其他漢族有一樣的遺傳特徵,也具有自身的特徵,江浙漢族在遺傳上介於南方漢族和北方漢族之間 。[8][9]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