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華話

浙江金華的吳語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华话国际音标/ʨiɲ334-33 313-45 14/[3]:214),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於婺州片[4]:6 [5]:B9金衢片[6]:5, 171-172 [7]:104,使用地区为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东部和金东区,以金華城裏方言為代表。

事实速览 金華話, 发音 ...

金華話與臨近的蘭谿話較接近,而與附近其他方言較難通話[8]:8。金華話內部存在不少差別:城裏和鄉下方言之間有較大差別[6]:178,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說話也有差別[3]:引論 4。 由於原金華府地區各方言之間差異較大,各縣之間難以互相通話,金華城裏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有該地區交際共同語的作用[6]:197。 在浙江中部流行的婺劇基本上以金華城裏方言為標準[6]:197

本條目的聲韻調小稱語音特點和文白異讀語音的變遷詞彙語法等章節中的金華方言均為金華城裏方言。 下文中,“金華”單獨作地名出現時指的是金華話的使用區域,“婺州地區”指的是原金華府所辖區域。

Remove ads

使用區域、族群及影響

金華話的使用區域大致相當於湯溪縣併入金華縣前的金華縣境,包括今婺城區的所有街道罗店镇苏孟乡竹马乡乾西乡雅畈镇琅琊镇箬阳乡白龍橋鎮(古方除外)[a]长山乡(石道畈除外)和整個金東區[3]:引論 4。 除了金華當地漢族人外,當地畲族人也會說金華話[b]

由於婺州地區的方言內部差異較大,各縣之間難以互相通話,要用帶官腔的金華話來交際[8]:8。金華城裏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有婺州地區交際共同語的作用,基本上以金華城裏方言為語言標準的婺劇在浙江中部十分流行[6]:197

義烏西部靠近金華的隴頭朱、上滕、苦竹壙、葛仙等地方言受金華話影響,稱雞蛋為“雞卵”[9]:4[c]

聲韻調

以下調系統以1990年代的金華老派城裏話為準。聲母表、韻母表中國際音標後有例字(文白讀不同音的字大都用其白讀音),僅用於文讀的聲母、韻母以標出。

聲母

金華話有28个聲母(包括零聲母[d]

更多信息 双唇音, 唇齒音 ...
註:
1^ 金華方言的濁擦音、濁塞音、濁塞擦音的實際音值與真正的濁音聲母存在較大差距(處於“濁-清”之間,即所謂“清音濁流”),但一般仍記做濁音聲母[6]:22-24(下文中不再說明)。
2^ 或將金華話中的零聲母記作聲門塞音[ʔ][10]:第一表3 [11]:66

韻母

金華話有51個韻母(包括自成音節的[m̩][ɲ̍],不包括兒化韻),其中有9個文讀專用韻母[3]:引論 6 [6]:139

更多信息 開尾韻, 元音尾韻 ...
更多信息 鼻化韻, 鼻音尾韻 ...
更多信息 其他 ...
註:
1^ [i]带一定程度摩擦[11]:12, 66 [12]:246
2^ [ɲ̍][əɲ][iɲ][uəɲ][yəɲ]四韻中的鼻韻尾[ɲ]的實際音值比較輕弱模糊,舌面與上顎的接觸比較輕微[6]:86,有学者記作齒齦鼻音[n][10]:第二表4-5, 第二表8-9, 第二表11-13 [11]:66,也有学者记作軟顎鼻音[ŋ][3]:引論 6 [6]:85。本文中均记作[ɲ]
3^ 塞音尾韻的喉塞[ʔ]逢陰入調明顯,逢陽入調不明顯[3]:引論 6
4^ 或記作[ioʔ]
Remove ads

兒化韻

金華話的兒化音變使本韻因韻母鼻化而變為含鼻化元音的兒化韻。韻母鼻化是兒缀音[ɲ]弱化的結果[8]:29, 59, 79。 金華話的兒化韻共有19個,可變為兒化韻的本韻共有29個[3]:引論 6 [6]:139-140。兒化韻中除了[ɤã][ã][iã][uã][yã]又可為文讀韻外,其餘14個都是兒化詞專用韻母[3]:引論 7

更多信息 無韻頭, ɤ韻頭 ...

其中[ẽ][iẽ][uẽ][yẽ][õ][iõ]六個韻,部分老年人讀作鼻音韻,分別為[əɲ][iɲ][uəɲ][yəɲ][oŋ][ioŋ][3]:引論 7 [6]:150

更多信息 無韻頭, i韻頭 ...
Remove ads

聲調

金華話有7個單字調(不包括輕聲),沒有陽上調[3]:引論 7 [6]:表 4-1。下表中表示短調。

更多信息 調類, 聲調記號 ...
註:
1^ 陰去[45]調實際比較短促[6]:159
Remove ads

變調

金華話的變調很複雜[3]:引論 7
下表列出兩字組連讀變調的主要規律[3]:引論 8 [6]:130-131。表左欄中為前字聲調,表端欄中為後字聲調,表中數字均表示調值0表示輕聲。其中,古清上字和古濁上字雖在白讀單字調中均為陰上,但在兩字組連讀變調中有所區別,故在表中分為陰上、陽上兩類[3]:引論 7。上标“” 表示該連調模式主要見於動賓結構的字組[3]:引論 7,上标“”表示該變調模式只用於“數量式”(數詞量詞)字組和“實虛式”(實詞虛詞[e])字組[6]:130

更多信息 ↓前字\後字→, 陰平 334 ...

三字組的連讀變調更加複雜[3]:引論 8

小稱產生的變調詳見下文“小稱變調”部分。

Remove ads

小稱

金華方言的小稱詞一般為“兒化音變調”的形式,但也有少數小稱詞為“純元音韻母+變調”的形式。

小稱變調

小稱音的變調規律比較簡單,如下表列出[3]:引論 8 [6]:145。下表中表示短調。

更多信息 調類, 单字調值 ...
註:
1^ 古清上字和古濁上字雖在白讀單字調中均讀陰上調,但在小稱變調中有所區別,故在表中分為陰上、陽上兩類[3]:引論 8 [6]:145
2^ 陰去調一般不變,少數變[535]調[3]:引論 8 [6]:145

兒化音

表示小稱的兒化音變一般為韻母鼻化及部分聲調變調的形式[3]:引論 6,但有部分老年人將部分兒化韻讀作鼻音韻。兒化的韻母詳見上文“兒化韻”部分。

非兒化音

韻母為[ɿ][i][iɲ][iəʔ][u][y][iu]的音節中有少數字詞小稱時可讀作不鼻化的純元音韻母[3]:引論 7 [6]:151。這種小稱形式是鼻化型小稱丟失鼻化成分的結果[6]:151

更多信息 小稱詞, 本韻 ...

語音特點及歷史層次

金華方言存在較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但文讀主要仍限於“打官腔”時使用[3]:引論 8。其白讀系統是因兩晉時北方戰亂,望族南遷形成的[13]:1090,而文讀系統主要是南宋以來在北方漢語北部吳語以及杭州話的影響下形成的[6]:197。下文描述的語音以1990年代的金華老派城裏話為準。

聲母

在平、去、入聲中保留“--”、“--”、“--”三分,即塞音聲母及見組的塞擦音聲母存在“不送氣-送氣清-不送氣”三分;但在上聲中,因沒有陽上調,只有“不送氣清-送氣清”二分[6]:27。 古全濁聲母上聲字在白讀中讀為聲母,逢塞音塞擦音不送氣[3]:引論 18,文讀時為聲母[6]:197[f]

在今齊齒呼韻母前分尖團,精組字讀[ʦ]組聲母,見曉組字讀[ʨ]組聲母[6]:51;在今撮口呼韻母前不分尖團,精組和見曉組字都讀[ʨ]組聲母[6]:50,如:“趨”=“區” /ʨʰy334/、“需”=“虛” /ɕy334/從母邪母崇母字,白讀擦音[z]聲母,文讀塞擦音[ʣ]聲母[6]:197船母禪母字白讀擦音聲母[14]:60日母字,白讀[ȵ]聲母,文讀[ʑ]聲母[6]:197。 見曉組開口二等字,白讀[k]組聲母,文讀[ʨ]組聲母[6]:197疑母字逢洪音讀零聲母,逢細音白讀[ȵ]聲母[14]:59

韻母

果攝字白讀[uɤ]韻,文讀[o][6]:197。 假開二幫組以及咸合三、山開二、山合三的幫組或非組入聲字白讀[ɤa][3]:引論 18。 假開二知見系字(如“茶”、“加”、“下”)讀[uɑ][6]:179。 假開三的章組、母字,白讀[ia]韻,文讀[iᴇ][6]:197。 蟹開四字,白讀[ie]韻,文讀[i][6]:197。 “兒”、“爾”、“耳”、“二”等日母止摄字,白讀[ɲ̍],文讀[əl][6]:197。 流攝一等字,若今為零聲母字則讀[eu]韻,若為其他聲母字均讀如三等[iu][3]:引論 18

咸、山兩攝字,在白讀中無鼻音塞音,讀為開尾韻[3]:引論 18,而在文讀中,陽聲韻字讀為鼻化韻,入聲韻字讀為喉塞尾韻[6]:197;其中開口三等知系字讀撮口呼韻母,白讀[yɤ]文讀[yã](陽聲韻字)、[yəʔ](入聲韻字)[3]:引論 18。 咸、山兩攝開口三等字和四等字的韻母,除了幫組字、部分見系字無區別外,其他字均有主要元音開口度大小的區別,即三等韻開口度小([ie][yəʔ]韻),四等韻開口度大([ia]韻)[6]:78。 梗開二陽聲韻字在白讀中讀[ɑŋ]韻(“梗”字讀[uɑŋ]韻),與宕、江攝字相混[3]:引論 18,文讀[əɲ][6]:197

聲調

次濁聲母上聲字白讀歸陰上,無文讀;古全濁聲母上聲字白讀歸陰上,文讀歸陽去。[6]:197但在小稱變調和一些字組的變調中,古濁上字自成一類,與清上字不同[3]:引論 7, 引論 18。 咸、山兩攝入聲字在白讀中依聲母清濁分歸陰去、陽去[3]:引論 18 [6]:104-105,在文讀中則分歸陰入、陽入調[6]:197。其中白讀為陰去的古清入字在一些字組的連讀變調中自成一類[3]:引論 18

滯古字音

金華話中有少數字音的歷史層次比其他字音更古老,這些字都是口語常用字[6]:43, 46, 191-193

  1. 非組少數字讀雙唇音聲母(重唇輕唇不分[6]:42敷母“覆”、“蝮”讀作/pʰoʔ4/[6]:43奉母“縛”讀作/boʔ212/[3]:272微母的“無”讀作/m̩313/[3]:238,“未”、“襪”、“蚊”、“問”、“網”、“望”等字讀[m]聲母[6]:42
  2. 知母個別字聲母讀[t]音(舌頭舌上不分[6]:45:“摘”表示“用拇指食指掐”時讀作/tiəʔ4/[6]:273,“拄”讀作/tu45/[6]:46
  3. 書母“鼠”讀塞擦音聲母,白讀/ʦʰɿ535/[6]:53,文讀/ʨʰy535/[3]:2
  4. 匣母少數字聲母讀如羣母:“厚”讀作/kiu535/;“懷”作名詞時讀作/guɑ313/,作動詞時讀作/ʥiɑ313/;“銜”(用嘴含)讀作/gɑ313/;“峽”讀作/guɑ14/[6]:54-55
  5. 云母字“雩”(意为“虹”)讀[x]聲母[g] [15]:118-120
  6. 以母“鱅”讀擦音[z]聲母(/zoŋ313/[6]:56
  7. 遇攝三等魚韻的“女”在表示“女兒”時讀/nɑ535/[6]:224,這可能是金華話中魚韻的最早層次[6]:66
  8. 止攝開口字“椅”(支韻B類)讀如合口(新詞除外),音/y535/[3]:29,梅祖麟認為該讀音是重紐的遺留痕跡[16]:100
  9. 流攝侯韻字“猴”在词语“猴猻”中讀/uəʔ212/,有學者認為這是“猴”的魏晉層次音促化的結果[17]:181-183

語音的變遷

金华城里古阳声韵幫母端母字曾分別读作[m][n]声母,后来逐渐朝[p][t]方向变化[6]:205。在1920年代,金华城里方言的帮端母仍存在特殊读音(少量字如“半”、“打”白读[m][n]声母)[10]:第一表1, 144;但到1980年代,帮端母字已一律读[p][t]声母[11]:465 [6]:205。 金華城裏效攝發音原本爲與鄉下相同的[ɤ][ie]韻,後來變爲與官話很接近的[ɑu][iɑu]韻,應該是在官話影響下新起的[6]:207

金華方言的濁音清化發生在1920年代之後,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所記金華方言還沒有清化[6]:41。 金華城裏方言原本存在陽上調,古濁上字不與古清上字混同,後來濁上字歸入陰上調[6]:101-102。1920年代的金華城裏方言有8個聲調,上聲分陰上[434]、陽上[423][10]:第四表1。到了1980年代,金華城裏只有老年人將部分濁上字讀作陽上[312]調,中年、青年人都讀作陰上[11]:609。而在1990年代初,《金華方言詞典》所記的金華城裏方言已無陽上調[3]:引論 7

人稱代詞複數詞尾,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中記爲liang(用良表音)[10]:154, 156, 158,到1990年代,城裏口音已變爲/lɑŋ/[3]:177,經歷了/liɑŋ//lɑŋ/的變化[18]

詞彙

以下詞彙及發音以1990年代的金華老派城裏話為準,來源均為《金華方言詞典》,故不再一一註明。 所選擇的詞彙大都是現代標準漢語中不存在,或現代標準漢語中存在但詞義、詞法等有明顯差異的。 國際音標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調值,“-”後為變調後的調值,“0”表示輕聲。因變調引起的聲母清濁變化,不註明原聲母,只寫出變調後的聲母。

代詞

人稱代詞

更多信息 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

指示代詞與疑問代詞

更多信息 近指, 遠指 ...

動詞

/moŋ14/
/loʔ212/ 下 |例:“落車”、“落雨”、“落去”、“落班”
/kɛ535/ 站立
/ʨʰiəʔ4/ ① 吃,喝,吸(菸) ② 吃藥治(病)
𨀤 /lɛ14/ 躺,倒
/eu334/ ① 呼喚 ② 讓 ③ 叫做,稱為
/kuɑŋ334/ ① 怕 ② 嚇,使害怕
/ʥia14/ 解(大小便)
/kʰɑŋ45/ ① 藏,收存,存放 ② 放,擱
/sɑ334/
/zɿ14/
/zuɑ14/ 在較多的開水里煮

名詞

/ie45/ ① 河中較低的擋水建築物(河水仍從堰上淌過),用來提高上游水位,以便灌溉 ② 用於地名。
/xiu45/[i]
生世 /sɑŋ334-33 ɕyɤ45/ 輩子
生活 /sɑŋ334-33 14/ 工作
生活 /səɲ334-33 uəʔ212/ 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況
暗槽 45-33 zɑu313-14/ 抽屜

植物

落蘇 /loʔ212-21 su334-45/ 茄子
蠶豆 /zɤ313-31 diu14/ 豌豆
佛豆 /vəʔ212-21 diu14/ 蠶豆
包蘿 /pɑu334-33 luɤ313-45/ 玉米
香薺 /ɕiɑŋ334-33 sie535/ 薺菜
天蘿 /tʰia334-33 luɤ313-45/ 絲瓜
蕃芋 /xuɑ334-33 y14-45/ 番薯
芫荽 /yɤ313-31 ɕyɛ334-45/ 香菜
圈蔥 /ʨʰyɤ334-33 ʦʰoŋ334-45/ 芹菜
金瓜 /ʨiɲ334-33 kuɑ334-45/ 南瓜
藤梨 /dəɲ313-31 li313-14/ 獼猴桃
鼠耳 /ʦʰɿ535-33 ɲ̍535/ 鼠麴草
朝日葵 /ʨiɑu313-33 ȵiəʔ212-21 ʥy313-14/ 向日葵
菠薐菜 /po334-33 ləɲ313-33 ʦʰɛ45/ 菠菜

動物

/ləɲ535/ |例:“雞卵”、“鳥卵”、“茶葉卵”
/ɕi535/ (八腳蟢 /pɤa45 ʨiəʔ4 ɕi535/蜘蛛
土狗 /tʰu535-53 kiu535/ 螻蛄
圪寶 /kəʔ4 pɑu535/ 蟾蜍
圪蚤 /kəʔ4 ʦɑu535/ 跳蚤
抄牛 /ʦʰɑu334-33 ȵiu313-45/ 天牛
猴猻 /uəʔ212-21 səɲ334-45/[j] 猴子
芒蚣 /moŋ313-31 koŋ334-45/ 蜈蚣
鳙鰱 /zoŋ313-31 lia313-14/ 鳙魚
蚰蚰螺 /iu313-33 iu313-31 luɤ313-14/ 蝸牛
鯧鯿魚 /ʨʰiɑŋ334-33 pie334-45 ȵy0/ 鯧魚
狗涴蝮 /kiu535-45 45-33 pʰoʔ4/ 蝮蛇

飲食

煠飯 /suɑ14-45 14/ 用剩米飯加水煮成的稀飯
年糖 /nia313-31 dɑŋ313-14/ 金華當地風味食品,依原料不同分為“凍米糖”、“油麻糖”等
清明餜 /ʦʰiɲ334-33 miɲ313-33 kuẽ535-45/ 清明餜
凍米糖 /toŋ45-33 mie535-45 dɑŋ313/ “年糖”的一種,用糯米作原料,春節期間流行
油麻糖 /iu313-33 mɤa313-31 dɑŋ313-14/ “年糖”的一種,用芝麻作原料

稱謂

伯嚭 /bəʔ212-21 pʰi535/[k] 善吹牛、愛說空話的人
老貨 /lɑu535-53 xuɤ45/ 老漢,老頭子(不帶褒貶色彩)
老馬 /lɑu535-45 mɤã535-14/ 老婆子
母媽 /m̩45 0/ ① 媽媽 ② 稱呼岳母
鬼王 /ʨy535-45 uɑŋ313/ 男孩子(含輕視意)
賴料 /lɑ14-31 liɑu14/ 無賴,賴子
賊骨頭 /zəʔ212-21 kuəʔ4 tiu313-45/

數詞

更多信息 普通話, 金華話 ...
更多信息 普通話, 金華話 ...
註:
1^ 金華話中基本都用“兩”表示“二”,序數詞中一般也說“兩”,不說“二”[8]:32,如“第兩”(意為“第二”)[3]:88、“初兩”(意為“初二”)[3]:20。“二”僅用於少數有序數含義的詞(如“二月二”、“二哥”、“二婚親”等)和“二兩”(重量)[3]:241

量詞

/ʨie45/ ① 表示動作的次數,相當於北京話的“下” ② 指很短的一段時間,相當於北京話的“會兒”
/bɑ313/ ① 用於商店。 例如“一爿店” ② 用於地面、村莊。 例如“一爿地”

形容詞

/ɕiəʔ4/ 差,不好
/sie45/ ① 與“粗”相對 ② 碎
/sia45/[l]
喫力 /ʨʰiəʔ4 liəʔ212/ 費力;累,疲勞
推板 /tʰɛ334-33535-45/ ① 相差,缺欠 ② 差,欠缺
罪過 /sɛ535-53 kuɤ45/ 可憐,值得憐憫
倒竈 /tɑu535-53 ʦɑu45/ ① 倒霉 ② 糟糕 ③ 窮
木嘮嘮 /moʔ212-21 lɑu334-33 lɑu334-45//moʔ212-21 lɑu14 lɑu0/ 很多[m]

副詞

/fəʔ4/
/mi14/ 沒有
/tiɲ535/
/mɑŋ535/ 程度副詞,用於被修飾詞語(形容詞或某些動詞)的後面,相當於北京話的“很”。 例如“好猛”、“喜歡猛”。關於其重疊形式“×猛×猛”,詳見下文“詞法”部分
還正 /uɑ313-31 ʨiɲ45/ 才,剛
頂對 /tiɲ535-53 45/ 恰好,剛好
真當 /ʨiɲ334-33 tɑŋ334-45/ 真,確實,的確

助詞

/kəʔ4/ (常讀作輕聲)相當於北京話“的”
/pɑ535/ 用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肯定事態出了變化,有時還兼有表示動作完成的作用,相當於北京話的“了”的部分用法 |例:“我去過罷”、“票買來罷”
/sɑŋ334/ 用於名詞、代詞或動詞後,相當於北京話的“似的”、“般”

語法

詞法

人稱代詞和部分指人的名詞的複數詞尾是“兩”/lɑŋ14/[3]:引論19, 177 [20]:87 [18]

帶後綴“頭”的詞很多[8]:30, 31,這些詞大致可分為三類:

  1. “頭”加在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根後面[3]:155。如“手頭”、“嬉頭”、“花頭”、“苦頭”。
  2. “頭”加在數量詞後表示具有這一數量的某一事物[3]:155,有強調數量的作用[21]。如“兩塊頭”、“五間頭”。
  3. “頭”在名詞後面,表示方位或時間,相當於北京話的“裏”、“裏頭”[3]:155。如“外頭”、“溪頭”、“店頭”、“夜頭”。

有些在普通話中無後綴或帶“子”綴的詞在金華話中也能加“頭”後綴,[8]:31 [22],如“紙頭”、“鼻頭”、“領頭”。

形容詞後加副詞“猛”組成的形容詞短語經常構成“×猛×猛”的重疊格式[8]:31。“猛”意為“很”(詳見上文“副詞”部分),重疊後的“×猛×猛”表示的程度更深,相當於北京話的“非常”、“極”[3]:172。例如,“好猛好猛”,“難過猛難過猛”,“喫力猛喫力猛”等。

金華話中重疊的動詞在不同句式中有不同的含義。 在“信寄寄便來”、“飯喫喫再去”這樣的句子中,重疊的動詞表示“動作完成”[8]:34。 在“門關關好”、“話講講靈清”這樣的句子中,重疊的動詞表示祈使[8]:34

句法

金華話有“坐記起”、“買本添”這樣的“動詞/動詞短語+起/添”的語法結構[8]:60副詞“起”、“添”都用在動詞或動詞短語後。“起”表示時間在先[8]:38,像是把北京話的“先”後置[3]:12。“添”有“再”、“還”的意思[3]:168

雙賓語語句中兩個賓語的語序比較靈活,可將間接賓語(指人)放在直接賓語(指物)之後[8]:36;有時還可以把直接賓語提到句首或動詞之前,而量詞仍留在動詞之後,如“我儂書送兩本爾儂”[8]:37

內部差別

金華話內部存在地域差別(城裏方言和鄉鎮方言的差別)和城裏方言的年齡差別(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說話的差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在語音和詞彙上。

地域差別

金華話內部的地域差別,整體而言中部、西部地區的方言較為接近,東部孝順曹宅澧浦一帶的話有若干共性而與中部、西部多有不同,城裏及其附近地區的方言有一些自己的特點[3]:引論 4

聲母

幫母端母的古陽聲韻鼻音韻)字,城裏和城郊秋濱等地分別讀塞音[p][t]聲母(包括“打”字)[3]:引論 4 [6]:29,秋濱的朱基頭除了“打”字讀[n]聲母外,幫、端母字均讀塞音聲母[6]:30, 205,其他绝大部分地區分別讀鼻音[m][n]聲母[3]:引論 4 [6]:30曹宅鎮小黃村的幫端母古陽聲韻字,逢今韻母為鼻音尾韻時讀塞音聲母,逢今韻母為非鼻音尾韻(古咸山攝)時讀鼻音[m][n/ȵ]聲母,但“柄”、“打”兩字仍讀鼻音聲母[6]:30-32, 37-38, 205-206

除了城裏、城郊的朱基頭、化山、擇住鄰等地和東北部孝順曹宅一帶外,多數地區的方言不分尖團[3]:引論 4 [6]:206-207。 金華城裏方言中,精组声母拼撮口呼韵母时读[ʨ]组声母,跟见晓组细音字不分[6]:206,拼齊齒呼韻母時的發音因年齡而異,詳見下文“城裏方言的年齡差別”。

韻母

蟹攝一等字(如“改”、“害”、“賠”、“對”),城裏讀[ɛ],城郊秋濱多湖、仙橋等地讀[ai],其他地區讀[a][ɑ][3]:引論 5。 效攝字在城裏及其附近朱基頭、王宅、南干、擇住鄰、小黃村等地讀[ɑu][iɑu]韻,離城裏較遠的東部和西部地區讀[ɤ][ie][3]:引論 5 [6]:207-208。例如“腰包”在金華城裏讀作/iɑu334-33 pɑu334-45/,而在部分鄉鎮則讀作/ie334-33 334-45/。 流攝一等字(如“藕”、“頭”),城裏和東部地區一般讀[eu](藕)、[iu](頭),中部地區讀[e][ei],西部地區讀[ɑu][3]:引論 5

梗攝開口二等字(如“生”、“爭”),城裏和中、南部地區讀作[ɑŋ]韻,同宕江攝;東北部和西北部地區讀作[ã]韻或[an]韻,同咸山攝[3]:引論 5

聲調

在金華城裏方言中古濁上字歸陰上[6]:101, 102,而在曹宅鎮小黃村的方言中古濁上字歸陰平[6]:102。 金華城裏方言有7個單字調,而小黃村的方言因陰入、陽入各有兩種調值而共有9個單字調[6]:102, 104-105。下表中表示短調。

更多信息 調類, 聲調記號 ...

代词

第一人稱單數,城裏和大部分鄉鎮用“我”535/或“我儂”535-53 noŋ535/孝順曹宅澧浦一帶多用/ʨiɑ535/[3]:引論 5,孝順北部地區說/tsia535/535/[3]:60[n] 第一人稱複數,城裏說“我兩”535-45 lɑŋ14//ɑŋ313/孝順曹宅澧浦等地多用/ʨiɑ535-45 lɑŋ14//ʨiɑ535-45 liɑŋ14/[3]:60
第二人稱複數,城裏和北部地區一般是“爾儂兩”/noŋ535-45 lɑŋ14/或“爾兩”/n̩535-45 nɑŋ14/或“爾兩”的合音/nɑŋ313/[3]:177,南部地區多用“爾儂兩”/noŋ535-45 lɑŋ14/,西部白龍橋長山等地用“爾兩”/n̩535-45 nɑŋ14/,東北角源東、鞋堂等地多用“爾儂哄”/noŋ535-45 hoŋ0/[3]:引論 5澧浦雅畈等地只說“爾儂兩”/noŋ535-45 lɑŋ14/或“爾儂兩”/noŋ535-45 liɑŋ14/[3]:177
第三人稱複數,城裏說“𠍲兩”/gəʔ212-21 lɑŋ14//gɑŋ313/澧浦說“𠍲兩”/gəʔ212-21 liɑŋ14/[3]:182

指示代詞“這”,城裏和大部分鄉鎮說“格”/kəʔ4/,鄉下有的地方如秋濱街道的唐宅、呂獻塘和嶺下鎮等地說/ʥiəʔ212/[3]:251。 指示代詞“那”,城裏和大部分鄉鎮說“末”/məʔ212/,鄉下有的地方如秋濱街道的唐宅、呂獻塘和嶺下鎮等地說/doŋ313/羅店等地說/goŋ313/[3]:244

其他

“去”字,城裏及附近地區讀/kʰɯ45/,東北角源東、鞋塘、孝順傅村等地和西部白龍橋擇住鄰村等地讀/kʰi45/,南部安地/kʰɤ45/[3]:引論 5 [3]:112。 “人”,城裏和部分鄉鎮說“人”/ȵiɲ313/,東部孝順曹宅澧浦等地說“農”/noŋ313/[3]:217

城裏方言的年齡差別

金華城裏方言存在一些年齡差別。

聲母

精組、見組聲母拼齊齒呼韻母字,如“精”、“經”,全部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區分尖團,分別讀[ʦ]聲母和[ʨ]聲母;部分中年人和全部青年人不分尖團,都讀[ʨ]聲母[3]:引論 5 [6]:52, 206。 金華話中“鄒”、“走”、“奏”、“湊”、“搜”、“擻”、“嗽”等字為[iu]韻,年輕人因不分尖團而將這些字也讀成[ʨ]組聲母[3]:引論 18。例如,“走”=“酒”/ʨiu535/。 古微母部分字,如“婺”、“文”、“物”,中老年人都讀[v]聲母,年輕人傾向讀合口呼零聲母[3]:引論 5。 古疑母個別字,如“我”,一部分老年人文讀[ŋ]聲母,白讀零聲母;部分老年人和全部中年、青少年人不論文白都讀零聲母[3]:引論 5

韻母

金华城里一些年轻人因嫌[ɤa]韻母“土气”而改读作[ia][3]:引論 18 [6]:183-184。山合一幫組舒聲字(如“半”、“潘”、“滿”)的文讀音,部分老年人讀[ɤã]韻,其他人讀[ã][3]:引論 6

小稱

表示小稱兒化詞,老年人用得較多,中年人用得較少,青年人用得很少[3]:引論 5

方言記錄和研究的歷史

19世紀,來到金華縣基督教傳教士將《聖經》的部分內容翻譯成金華方言,並用羅馬字記音。已知的關於19世紀金華方言的書面材料有金華土白《約翰福音》(1866)和金華土白《馬可福音》(1898)[23]:3。金華土白《約翰福音》(1866)是《約翰福音》的金華方言譯本,全書用羅馬字記音,沒有漢字,所記發音是文讀和白讀的結合,部分語句的語法遵循金華方言語法[23]:10-11。金華土白《馬可福音》(1898)是白話《馬可福音》譯本的金華方言注音本,作者逐詞翻譯,在各漢字旁用羅馬字注出金華方言的讀音(有些詞匯的注音按對應的方言詞的音)[23]:3, 10, 12。這兩份材料都沒有記錄聲調[23]:10

1927年10月10日至12月25日[10]:23 [24]:285趙元任調查了吳語地區33個地點方言的調、詞彙,撰寫了《現代吳語的研究》(1928年出版)[25]:82。金華話是33個地點方言之一[o],趙元任記錄的是1927年的金華新派城裏方言[p]聲母韻母用嚴式國際音標記錄[10]:26,單字聲調五度標記法記錄音值[10]:26,詞彙的讀音用注音羅馬字記錄[10]:149

1958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方言與普通話集刊》第五本收錄了傅東華(署名“約齋”)《金華方音與北京語音的對照》一文[3]:引論 5-6

1957年至1966年間,浙江省方言工作者傅國通方松熹蔡勇飛鄭張尚芳等在全省方言普查工作中,曾對金華方言作過調查,調查結果被收入《浙江吳語分區》等[6]:前言 1

1984年至1985年,錢乃榮對《現代吳語的研究》中33個方言點進行跟踪調查,寫成《當代吳語研究》(1992年出版)[25]:85。書中記錄了1985年金華新派城裏方言的調系統[11]:24, 65-67、兩字組變調的規律[11]:657、單字音[11]:77、詞彙[11]:721,以及老、中、青三代人語音的異同,反映了六十年中金華城裏方言語音的變化[11]:434

1996年[3]:版權頁曹志耘編纂的《金華方言詞典》作為《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的分地方言詞典之一出版。該詞典詳細記錄了1990年代初[q]的金華老派城裏話[3]:引論 5的語音、詞彙、詞法。 2002年出版的曹志耘的《南部吳語語音研究》深入研究了包括金華話在內的11種南部吳語方言的語音。

艾青的《大堰河》

詩人艾青是金華人,其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實際應為“大葉荷”,因艾青不知道其本字而金華話中這兩個詞同音而誤寫[26]。詩中所謂“冬米的糖”應為“凍米糖”(見上文“飲食”),“凍”本為陰去調,在該詞中因變調而成為[33]調[3]:228(如陰平,與“冬”同音)。

相关条目

注释

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