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奚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奚族
Remove ads

奚族,全稱庫莫奚族,是中國北方古民族,源自東胡,为東部鮮卑之一,與宇文部同源[1]。《魏書》稱庫莫奚與契丹“異種同類”;《遼史》稱契丹與奚族同源,同源出鮮卑[2]。古代突厥碑銘——如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之中,常見名為“Tatabi”的部族與契丹並列[3](突厥语称呼东胡系民族为Tatar,词缀bi表“一类的”),歐美學者如巴托爾德等認為其是奚,而日本白鳥庫吉等人認為其是地豆于);亦有可能同時指代兩者。

Remove ads

歷史

奚族最早起源於鮮卑,曾經是匈奴統治下的部落,與鮮卑宇文部契丹同源。在東漢時,由鮮卑分支出來,曾經臣服於鮮卑慕容部拓跋部。在北魏時期,奚族人的居地範圍在弱洛水(今内蒙古西拉木倫河南)、吐護真水(今内蒙古老哈河)流域。

唐朝前期,奚族活動中心為饒樂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北岸。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奚酋可度者率衆歸順大唐,唐太宗於其地置饒樂都督府,并在奚五部地設五州,饒樂都督府由營州東夷都護府轄領。唐玄宗於717年將從外甥女固安公主嫁給奚酋李大酺,726年將唐中宗成安公主的女儿東光公主嫁给奚酋李鲁蘇,745年將唐中宗女长宁公主的女儿宜芳公主嫁給奚酋李延寵

開元十八年,契丹首領可突于將奚、契丹捲入反唐叛亂中,此後數年契丹大舉進入潢水(饒樂水)上游。奚人因此南遷吐護真水流域,建牙於陰涼川(後為遼、金大定府、今寧城縣)。開元二十三年,唐廷將南遷吐護真水流域的奚饒樂都督府改為奉誠都督府,正式承認契丹對於潢水上游饒樂府故地的佔領[4]

安禄山曾經負責攻打奚族與契丹,有部份奚族部落受安祿山指揮,一部分臣服於回纥。在唐朝安史之亂後,奚族與契丹成為半獨立國家。唐朝中後期,奚人逐漸臣服於契丹的統治,唐朝遂取消奉誠/饒樂都督府之建制。至遼代初期,奚人分爲五部:遥里、伯德、奥里、梅只、楚里。

遼太祖阿保機建立遼朝前後,多次對奚人用兵,至遼太宗時期,西部奚王來附,契丹人徹底完成了對奚人的征服。最初,契丹人按照本部五院、六院、乙室三王府的形式,組建了奚王府,以輔佐、監視奚人;任命奚人首領爲“奚王”,統率奚六部民衆、軍隊,奚以屬國的形式效忠契丹。遼聖宗在位時期,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對奚人進行整合:統和十三年(995),將原本奚六部進行重組,劃歸北宰相府管轄,六部奚人成爲契丹國家的編戶;統和十九年(1001)廢除了終身制的奚王,改爲有任期限制的奚六部大王,該職位由舊奚可汗族內部世選、再由遼帝任命,徹底成爲遼朝的官吏。統和二十年(1002)十二月,奚王府“獻地”,遼朝在奚王帳所在地建立中京大定府,並遷入漢人、渤海人[5]。十一世紀後,奚人徹底融入契丹國家之中。

遼朝末年,耶律大石和奚王回離保拥立耶律淳北遼皇帝。1123年,北遼滅亡後,回離保自稱奚國皇帝,改元天復,五月為衆所殺。元朝之後,奚人與契丹人最後完全消失在漢人、蒙古人等民族之中(欽察族中的玉里伯里部來自奚王族)。

德國東方學家J. Marquart認為奥斯曼帝國起源的卡耶部源於突厥化的奚族。

Remove ads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魏書/卷100》,出自魏收魏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周書·卷49》,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94》,出自李延壽北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隋書/卷84》,出自魏徵隋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舊唐書·卷199下》,出自刘昫舊唐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書·卷219》,出自《新唐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五代史·卷74》,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