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寐猎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寐猎龙(学名:Hypnovenator,意为“沉睡的猎人”)是伤齿龙科兽脚类恐龙已灭绝的一个属,来自日本早白垩世(阿尔布阶)大山下组。属下包括单一物种松大氏寐猎龙(H. matsubaraetoheorum),所知于一具不完整骨骼。寐猎龙是日本目前唯一已知的伤齿龙科,代表该演化支可确认的最古老成员。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寐猎龙正模标本MNHAH D1033340发现于日本兵库县丹波篠山市西古佐的大山下组(下篠山群)沉积物。大部分已知材料是由一群业余化石猎人于2010年9月丹波并木道中央公园建设期间发现。次年由该县兵库县立人与自然博物馆组织的后续考察发现一块属于同一个体的含化石石板。标本略微破碎,由中轴骨及附肢骨骼组成,包括两节带有人字骨的尾椎、两根肋骨、几根腹肋骨、大部分左臂(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及大部分指骨和手爪骨)及部分腿骨(包括部分左股骨、胫骨及腓骨、右胫骨、两个距骨、几个部分跖骨及脚趾骨)。[1]
正式描述之前,化石材料曾在2012及2023年的会议摘要中提及。[2][3]其亦于2024年初在《Research Square》上发表的一份预印本中以篠山寐猎龙("Hypnovenator sasayamaensis")之名提及。[4]
2024年中旬,久保田胜弘(Katsuhiro Kubota)、小林快次(Yoshitsugu Kobayashi)及池田忠弘(Tadahiro Ikeda)根据此化石遗骸描述了伤齿龙科恐龙新属新种松大氏寐猎龙(Hypnovenator matsubaraetoheorum)。属名组合古希腊语词汇“hypnos”(意为“睡眠”)及拉丁语词汇“venator”(意为“猎人”),指正模标本所保存的类似寐龙、中国鸟脚龙等某些中国伤齿龙科的睡眠姿势。种名致敬寐猎龙正模标本发现者松原薰(Kaoru Matsubara)与大江孝治(Takaharu Ohe)。[1]寐猎龙代表日本第十二种有效命名的非鸟翼类恐龙。[5]
Remove ads
分类
久保田等人(2024年)将寐猎龙化石材料纳入塞里斯等人(2021年)的系统发育数据集,[6]后者本身是一项旨在检测手盗龙形态类所有主要类群的大型系统发育分析的衍生物。[7]久保田等人将其恢复为原始伤齿龙亚科成员,并作为较年轻的蒙古戈壁猎龙的姐妹群,使寐猎龙成为已知最古老的伤齿龙亚科。结果如以下分支图所示:[1]
伤齿龙科 Troodontidae |
| ||||||||||||||||||||||||||||||||||||||||||||||||||||||||||||||||||||||||||||||||||||||||||||||||||||||||||||||||||||||||
}}
Remove ads
古生态学

寐猎龙发现于早白垩世末阿尔布阶早期至中期的大山下组(篠山群)。[1]这些层位主要由砂岩、泥岩及砾岩组成。沉积环境代表拥有半湿润至半干旱气候的河流系统。[10]恐龙牙齿在该层各地都很常见,包括属于其它兽脚类(驰龙科、镰刀龙下目及暴龙超科)及蜥脚类、甲龙类和禽龙类的牙齿。[11]已描述了几个蛋化石類群,包括姬蛋屬、纖長蛋屬、日本蛋屬及稜柱形蛋屬。[12]该地层其它少数根据躯干化石命名的爬行类包括怪蜥类的双刃齿蜥及巨龙形类蜥脚下目丹波巨龙。[13][14]地层中还发现了包括几块颅骨骨骼在内的未命名新角龙类化石。[15]
参考资料
- 伤齿龙科研究历史
- 2024年主龙类古生物学研究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