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巨龙属 (阿根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巨龙(属名:Ingentia)是阿根廷晚三叠世一属早期蜥脚类恐龙。在2018年由塞西莉亚·阿帕尔代蒂(Cecilia Apaldetti)、里卡多·内斯托·马丁内兹(Ricardo Nestor Martínez)、伊格纳西奥·亚历杭德罗(Ignacio Alejandro Cerda)、迭戈·保罗(Diego Pol)和奥斯卡·阿尔科维尔(Oscar Alcober)等人命名、叙述。其化石发现于阿根廷阿根廷西北部Marayes–El Carrizal盆地的奎巴拉达-德-巴洛组南部,年代为晚诺利期–瑞替期。
Remove ads
下属分类
目前仅包含模式种原始巨龙 (Ingentia prima) 。
词源
属名“Ingentia”取自拉丁语,意为“巨大”的阴性格式;“prima”意为“第一”,指其在恐龙早期演化阶段就已获得的巨大体型。[1]
描述
正模标本PVSJ 1086收藏于阿根廷圣胡安国立大学自然科学学院古脊椎研究所与博物馆,标本包含六枚铰接的后段颈椎(C5–C10)、右肩胛骨盂区及右前肢,但缺少全部指骨。
中段颈椎神经弓高度几乎为其椎体高度的两倍第6至第10颈椎椎体具发育良好的下突突起,其高度与神经管高度相当;后段颈椎神经弓存在气腔结构,包括在椎体-横突窝中的深凹陷,第8–第9颈椎具有内部次级凹陷,第10颈椎的前关节突椎体-横突窝内发育复杂的次级凹陷复合体;尺骨近端膨大,其后内侧缘长度为桡骨窝缘的1.5倍。[1]
同时阿帕尔代蒂等人发现以巨龙属为代表的莱森龙科恐龙拥有不同的生长发育策略,这让它们在演化出适应大体型的特征前就已达到一个较大的体型。
分类
阿帕尔代蒂等人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巨龙、莱森龙和雷前龙构成了一个新的演化支,他们将其命名为莱森龙科,并首次提出该分类群的自衍征组合:肩胛骨粗壮,背端与腹端同等扩展;骨组织生长呈现周期性模式,但特征为厚的、高度血管化的纤维层板骨生长区;后背椎的神经管呈狭缝状;前背椎的神经棘在背端横向扩展;第一掌骨最小横向干宽超过第二掌骨最小横向干宽的两倍。巨龙属应其骨骼同样具有高度的气腔化特征被归入其中,同时具有前后距离短、坚固且非常高的颈椎,肩胛骨刃远端扩展较大,并且手臂相对弯曲但能够支撑躯干等特征可与其他莱森龙科物种区分。
莱森龙科要么是最古老的蜥脚类分类单元,要么是其姐妹群。阿帕尔代蒂等人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如下:[1]
蜥脚形类 Sauropodiformes |
| ||||||||||||||||||||||||||||||||||||||||||||||||||||||||||||||||||||||||
以下支序图展示了Rauhut等人(2020)施莱特海姆龙的系统发育研究,巨龙属在大脚类中的系统发育位置[2]:
大脚类 Massopoda |
| ||||||||||||||||||||||||||||||||||||||||||||||||||||||||||||||||||||||||||||||||||||||||||||||||||||||||||||||||||||||||||||||||||||||||||||||||||||||||||||||||||||||||||||||||||||
Remove ads
参见
- 2018年古生物学研究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