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之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洛之戎,亦称伊洛戎伊雒戎,中國古代部落,為西戎的一支,居住在伊水洛水一帶,分支自允姓之戎,與陸渾國有共同先祖。主要為晉國與秦國的附庸,战国时为韩国魏国所滅。

事实速览 伊洛之戎, 地位 ...
伊洛之戎
地位周朝诸侯国
国都河北省晋州市西
政府封地
分封
关闭

歷史

东周周平王末年,周王朝衰落,戎部落渐强,乘機深入中原逼迫诸夏,於是自陇山以东往往有戎人,而居住于伊水、洛水一带(河南省卢氏嵩县汝阳等地)之戎,统称伊洛之戎。

周惠王时,曾先后攻掠曹国鲁国周襄王三年(前649年),乘周王室内讧,联合附近扬拒泉皋之戎附周襄王异母弟叔带同伐京师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入王城,焚东门。周襄王出奔于郑国,向秦国晋国求救,秦穆公晋惠公出兵救周,伊洛之戎始退。叔带逃到齐国。齐国管仲协调王室和戎人。二年后,再次侵周,齐桓公会集诸侯保卫周王室。周襄王八年(前644年)周襄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国征召诸侯戍周。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叔带回到王城。周襄王三十三年(前619年),伊洛之戎想要东伐鲁,鲁国公子遂与伊洛之戎在暴地结盟。

前638年,秦國與晉國將陸渾戎遷到河南伊川[1][2][3]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伊洛之戎助晋国伐宋国。后依附于晋国。

學術考證

學者楊憲益饒宗頤等主張伊洛之戎與陸渾戎等允姓之戎塞種先祖。余太山認為少昊後裔,原居於若水,後往西遷,由伊水、洛水間,遷至燉煌,成為允姓之戎,再西遷後成為塞種與月氏的先祖,建立烏孫大夏貴霜王朝等國家。由於塞種與月氏等皆與吐火羅人相同,具有原始印歐人血統[4][5]。余太山由此推測,與允姓之戎同樣起源自黃帝的各部族,皆可能帶有原始印歐人血統[6]。而曾憲法認為塞种人起源於克里米亞半島與黑海北岸,於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間東擴至羅布泊[7]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冉光榮等人[8],認為伊洛之戎與陸渾戎等,皆為姜姓之戎,與允姓之戎,皆源自羌族。黃烈等人支持這個說法。

學者林澐指出,西戎人群是由先秦華夏人群分裂出的一支[9],不是战国以后的匈奴、鲜卑等各民族的祖先[10]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