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寺巴利語Mahā-vihāra梵語Mahā-vihāra),音译摩诃毗诃罗,也写作摩诃毘诃罗,是南传佛教的较大规模佛寺的常用名,在歷史上以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大寺最为出名,在此地诞生了大寺派(大寺住派),传承至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1][2]

Thumb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典籍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Remove ads

詞義

Mahā通常音譯爲“摩訶”、或意譯爲“大”,它和希臘文[mega] 错误:{{Lang}}:無法辨識代碼 gre(帮助同源。vihāra有時也作vihāraya,-ya無實義,音譯作“毗訶羅(耶)”,義爲精舍,即佛寺[3]

古印度大寺

佛教廣為流傳後,在古摩揭陀孟加拉發展起來諸多修學道場,這些寺院規模宏大,學僧眾多,故稱大寺。在如今的比哈爾邦还留有大量遺跡,實際上,“比哈爾”(Bihar)一名就是Vihara的印地语现代音[4]。藏傳佛教記載古印度有五個大寺最為著名[5]

另外有:

  • 舍羅般寺英语Shalban_Vihara(Shalban Vihāra):即跋婆提婆寺、有天寺(Bhavadeva vihāra),位於孟加拉國庫米拉縣,也譯作“沙爾班比哈爾”(Shalban Bihar)。
Remove ads

斯里蘭卡大寺

  • 阿努拉德普勒大寺:是錫蘭上座部佛教的學術中心。依此處住者成立了大寺派大寺住派),即現代南傳上座部的源頭。曾在錫蘭本地數次衰弱,教典散失,而遣使至緬甸、暹羅請回僧團,重建大寺派的傳承。
    • 大寺毀壞後還重建有祗陀林佛塔,祗陀林派(薩伽利耶派)即住此而得名,是從無畏山寺派分裂出的。
  • 無畏山寺:與大寺派相對的無畏山寺派即住此而得名,是錫蘭兼習大乘之上座部部派,後來因政爭而消亡[6]

其他地區

南亞、東南亞也常有以大寺命名的佛寺。如:

註释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