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朝年號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朝年號列表
Remove ads

明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國祚總計276年[1]。明朝沿用著漢武帝以來的帝王年號進行紀年,共使用17個年號,其中首個使用的年號為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所啟用的洪武年號,最後一個年號則是朱由檢於甲申之變煤山自縊後停用的崇禎年號;使用時間最長的是達約47年又7個月的万历年號,最短的則為僅約5個月、後繼萬曆的泰昌年號[2]

Thumb
明宣宗的一份敕諭上書有日期「宣德元年正月初三日」(1426年2月10日),「宣德」是明宣宗在位期間的年號

甲申之變後,明朝宗室於江南地區相繼成立南明諸政權。明朝宗室的最後政權於昭宗朱由榔被俘並被殺後被剷除,而奉明朝為正朔的明鄭最終亦向清朝投降[3]。南明共使用3個年號[4],各南明年號亦列於此處。

明朝以前的多數帝王在位期間使用2個以上的年號,到了明太祖時期確立一世一元[5],以後的帝王一般只使用一個年號,因此在民間便有以年號來代指皇帝本人[6],惟英宗朱祁鎮曾經使用兩個年號[2]。明朝年號變換不大,年號使用時間平均下來都比較長[7]。改元大致以新任皇帝即位的隔年開始,不過也有幾次特殊情況:如1402年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在當年革除建文年號,改以洪武年號紀年[8][9];1457年「奪門之變」後太上皇朱祁鎮復位,於當年改元天順[10]。也曾發生一年內頒布兩次改元詔書的情況,如1620年神宗駕崩,光宗即位,預定在明年(1621年)啟用泰昌年號,但同一年光宗駕崩,新即位的熹宗採納了群臣的意見,在當年啟用泰昌年號,明年改為啟用天啟年號[11]。由於明朝多個年號重複前朝年號的名稱,有些還重複到民變起義軍使用的年號[註 1],以致於到了明末還有人在調侃此事[12]

明朝的外藩朝鮮琉球国等也曾遵用明朝年號,其中朝鮮在1637年被迫臣服於清朝以後,表面用清正朔,暗中遵用崇禎年號,以表示朝鮮的尊明反清之志[13]

由於明朝皇帝的年號的釋義多無正式文告記載[14],故此處列出馮天瑜於《明清年號探微》所給予的釋義供參考。各年號的使用期則出自张廷玉主纂的《明史》及溫睿臨所著的《南疆繹史》。

Remove ads

列表

更多信息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Remove ads

南明

更多信息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Remove ads

以年號冠名

更多信息 類別, 名稱 ...

註釋

  1. 比如永樂年號與五代十國的張遇賢、北宋末年方臘的永樂年號重名,天順年號與金末的紅襖軍、元朝天順帝的天順年號重名,正德年號與西夏的正德年號重名等等。
  2. 洪武年號啟用時間以《明太宗實錄》為準;《明史》作七月壬午朔(初一日)啟用。[8]
  3. 魯王政權奉「弘光」年號至1646年2月15日(弘光元年十二月三十日)。[44]
  4. 隆武年號啟用時間以《南明野史》及《南明史》為準[46];李崇智作起於閏六月[45],《明史》及《南疆繹史》作閏六月丁未(二十六日)改元[46]
  5. 明鄭政權奉“永曆”年號至1683年9月15日(康熙二十二年/永曆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於澎湖海战戰敗而向施琅投降並滅亡為止,共使用“永曆”年號36年又7個月又25日。[49]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