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武宗
明朝第10位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孝宗朱祐樘与张皇后长子,號錦堂老人[1],明朝皇帝,于公元1505年至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故又称为正德帝,在位15年,谥号“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明武宗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性又极具个性的一位皇帝。他任情恣性,為人嬉乐胡鬧,行為怪異,又荒淫无度。寵信宦官、引起安化王、寧王之亂,建立豹房,強徵處女入宮。他施政荒誕不經,朝廷乱象四起;給自己化名為朱壽,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但另一方面,他刚毅果断,在应州之役中击败達延汗,令鞑靼多年不敢深入,是明朝军功较卓著的一位皇帝;他积极学习他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表现出有为之君的素质。
Remove ads
人物生平
明武宗為明孝宗與孝成敬皇后張氏的嫡长子,生於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1491年10月26日)。两岁被立为皇太子。因唯一的弟弟朱厚炜早夭,所以他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
弘治十一年春,皇太子出阁读书。他天性聪颖,讲筵时极为认真,面对讲师则恭敬对待。几个月后,便已知晓翰林院与左春坊所有讲师的姓名,以致有讲师缺席便会问询左右“某先生今日安在邪?”這讓孝宗极为喜爱,出游必带上皇太子。同时孝宗听闻皇太子闲暇时喜好兵戎事,认为他安不忘危,所以也不予以干涉。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孝宗皇帝驾崩。孝宗弥留之际召内阁重臣刘健、李东阳、谢迁至榻前,嘱以辅弼之任,既称太子“聪明英武”又忧其“好逸乐”之性。
在完成文武百官、军民耆老劝进的固定程序后,五月十八日,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取《尚书》“正德厚生”之义,定年号正德。
明武宗践祚之初,即面临三大积弊:国库空虚、西北边患频仍、以及宦官与文官集团的政策路线之争。这位少年天子与耆老重臣间存在显著代沟——最年轻的阁臣亦年逾五旬,而新帝未及弱冠。这种年龄与阅历的断层,促使武宗在政争中倾向倚重自幼相伴的宦官群体,常将内阁辅臣的谏诤置于脑后。此种君臣龃龉不仅折射出明朝官僚体系的内部裂痕,更预示了正德朝政局逐渐偏离传统儒家治国轨道的演变趋势。
正德皇帝与其父施政风格形成鲜明对照:孝宗勤政纳谏、恪守礼制,而武宗则对朝政殊少用心。武宗以奔放不羁的姿态挑战官方正统,屡屡规避繁文缛节。他惯于驳斥文官谏评,却对宦官所请无不应允。即位初期即规避经筵日讲与常朝仪制,此种背离祖制的行为令崇尚礼教的文官集团深感忧惧。
比起礼仪法度,武宗另有所好:骑射田猎、音律戏曲无所不精,尤擅谱曲度声,推动宫廷乐事革新[2]。武宗常与宦官嬉戏作乐,更在禁中开设由宦官经营的皇店[3]。角抵、杂技、幻术、烟火诸般娱乐皆得圣心,往往与阄宦纵情游宴,致学业荒废、连日沉醉,甚至拒不批答章奏。史载其常微行出入京城市井,这种离经叛道的行止令满朝文武惊愕不已[4]。
武宗即位后,择娶夏氏为后,并纳两妃入宫。然其不久即与中宫分居,更在锦衣卫维吾尔族官员建议下,征召维吾尔舞伶入宫。这些逾越礼制的行为虽不断引发儒家士大夫的非议,却因其反传统特质成为民间文学传播的轶事素材。
武宗登基后的挥霍使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更趋恶化。据载,户部岁入白银理论值应为150万两(约合56吨),然因蠲免积欠实际入库不及此数。武宗即位首年即耗费140万两用于赏赐捐输,全然漠视保守官员倡导的节用主张[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宦官集团通过创设榷关、征收草场荒田税、加派皇庄赋役等手段开辟财源,这种理财能力进一步巩固了皇帝对阉宦的倚重[6]。
武宗掌权后,对文官群体抱有深切不信任,视其“贪墨迂腐”,故自登基伊始便将军事财政要职委于宦官。他刻意回避与朝臣议政,反而青睐宦官对旨令的绝对服从。为酬其忠勤,常破格授予宦官族属爵位,形成“阉宦典兵,爵赏滥施”的政治奇观[7]。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面对武宗的荒唐行径,以阁臣刘健、谢迁为首的文臣联合部分宦官,针对当年得宠的“八虎”集团发起弹劾。户部尚书韩文上疏请诛刘瑾等八人,原与文臣合作的宦官仅建议将刘瑾调任南京,但在韩文坚持诛杀全部八虎的压力下,武宗最初虽拒绝处死却同意予以惩处[8]。然而“八虎”在最后关头向武宗哭诉指控者实为结党夺权,激怒武宗转而将联合弹劾的宦官尽数流放,并擢升“八虎”执掌司礼监。刘健、谢迁被迫致仕,独留李东阳在内阁,同时引入曾向刘瑾通风报信的焦芳等成员入阁,此举标志着正德朝宦官专权格局的正式确立。
八虎专权初期,刘瑾系统性地清除了朝廷内的反对势力:先是户部尚书韩文因“滥用职权”被罢黜,之后又廷杖贬谪二十一名因阁臣去职而抗辩的官员;其他异议者亦多遭拷掠去官。至正德二年,刘瑾已完全掌控朝政,所有重要奏疏均需经其批红方可施行,形成“章奏先具红揭投瑾,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的权力格局[9]。
武宗的挥霍在刘瑾专权时期达到极致:仅正德二年元宵灯会即耗费白银三十五万两(约合13吨)[5],又重建南苑行宫,更在紫禁城西北兴建“豹房”。为填补财政窟窿,刘瑾采取苛厉手段聚敛,通过巨额罚银逼迫税官足额解送银两,向边镇官吏强征军需致使诸多官员家道败落,更遣爪牙至福建、四川横征暴敛,甚至组织超额盐引的非法销售[10]。
Remove ads
正德二年三月,各省镇守太监被正式授予与封疆大吏平等的法定地位,获得处理地方政务与司法事务的职权。刘瑾试图以“宦寺统摄文武”为原则重构帝国行政体系。与此同时,八虎之间的权力矛盾日益激化,为此刘瑾在东厂之外复设内行厂,大肆捕杀异己。
当刘瑾专注于操持国政时,武宗全然沉浸于新建豹房的声色之娱。这座位于西苑的别宫聚集着谄媚的宦官、武弁、乐师、喇嘛、男宠与美人,然而豹房所養的動物僅有花豹一隻、土豹三隻。豹房形成了与紫禁城分庭抗礼的娱乐政治中心[11]。其中锦衣卫军官钱宁深得武宗宠幸,并被收为义子;伶人臧贤因精于音律被破格擢升为钟鼓司副使。这些近幸之辈通过掌控面圣渠道,竟能左右官员铨选与政务决策,致使“豹房权枢”成为特殊的权力运行机制。
明武宗的男宠也不计其数,取名曰“老兒當”;「老兒」是黑話,指少年,「當」為「黨」,「老兒當」即「少年黨」。但也有學者稱,因為正德帝喜歡各地宗教,這些「老兒當」主要是通曉漢文、蒙文、藏文或波斯文的年輕人,作為宗教人士的翻譯官。
正德五年五月,驻守宁夏的安化王朱寘鐇利用边地怨愤举兵叛乱。宁夏作为明蒙边境九边重镇之一,其卫所军官与地方士绅多被朱寘鐇笼络。五月十二日,叛军以“清君侧,诛刘瑾”为号起事。然灵州、延绥两镇守将拒绝响应,致使叛乱未能蔓延。至五月三十日,佯装附逆的明将突然倒戈,朱寘鐇被擒,这场持续仅十余日的叛乱遂告瓦解[12]。
面对安化王之乱,武宗在召见阁部大臣后实施了一套系统的平叛方略:任命熟悉边务的泾阳伯神英与三边总制杨一清统揽宁夏军务;同时擢升宁夏卫所军官、招抚下层叛军,并拨付重金用于悬赏归顺者。为安抚宗室,特敕诸王轻罪可获宽宥。武宗还遣八虎之一张永率京军三万驰援,开创明代宦官独立典兵之先例。
在平定安化王之乱的过程中,杨一清敏锐察觉宦官集团内部矛盾,遂策动监军张永反戈。返京后,张永联合其余党羽联名揭发刘瑾谋逆大罪,指控其计划弑君并立侄孙为帝。虽武宗初时不信,但在查抄刘瑾府邸时惊见甲胄弓弩逾制、金银宝玉如山,更搜出衮龙袍、玉带等违禁物,遂下令将其凌迟处死,这位权倾朝野的司礼监太监最终在菜市口刑场伏诛,其党羽树倒猢狲散,正德朝第一次宦官专权时代亦宣告终结。
Remove ads
自正德四年起,因刘瑾对军户加征赋役导致大规模逃籍,京畿以南治安急剧恶化。至正德五年,逃军盗匪在文安形成有组织武装,虽其首领被擒,叛乱仍于正德六年二月爆发。正德七年正月,叛军北袭霸州(距京百里),朝廷急调宣府、大同、辽东边军协剿,直至当年夏季方平定主力。几乎与此同时,四川也发生川蜀盗乱,这些起义首领竟自封王号,创设行政体系。江西、河南、山东也有白莲教起事,直到1520年代仍有余波。这些此起彼伏的民变,深刻反映了正德年间土地兼并加剧、卫所制度崩坏所引发的系统性社会危机。
面对内外困境与文官集团对制度改革的抵制,武宗重新启用宦官推行非常规聚敛手段。司礼监太监魏彬继掌印绶,主导继续开辟“皇店”等特许经营以充实内帑,凡抗命者皆遭严惩。与此同时,京畿匪患使皇帝对军务日益关注。武宗十分宠幸的义子钱宁不仅为武宗罗致乐工、女伶充实豹房,更引进精通密宗仪轨的藏传佛教高僧,由此形成以武官近侍为核心的新权力集团。
正德七年,宣府卫年仅二十岁的军官江彬因在平叛战役中身中三箭犹奋勇作战,深得武宗赏识。他提出“边京互调”方案:调边军劲旅入卫京师剿匪,同时遣京军赴边戍守。内阁首辅李东阳力谏此议,指出京军不习战事难当边关重任,而边军入京亦恐扰乱治安体系。然武宗拒纳谏言,李东阳遂于次年致仕。同年二月,首批宣府边军如期调防京师,此举不仅打破了明代“强干弱枝”的军事传统,更标志着边镇武将在中枢影响力的急剧提升。
武宗将入卫边军安置于皇城区域四大营,视其为直属亲军并自命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其特别宠信江彬、许泰、神周、刘晖四员边将,前两人更被委以提督京营戎政之要职。在他们的影响下,充满个性的武宗竟日益痴迷军戎仪制,不仅亲自训练部队,更常身着戎装参与操演。正德九年九月,武宗在豹房搏虎受伤,卧病月余仍不改其志,反将劝谏其慎出入的官员调任外职。
武宗对灯彩有着超乎寻常的痴迷。正德九年正月,日後反叛的寧王朱宸濠獻新樣元宵四時花燈數百,窮極奇巧,內附火藥,明武宗命獻者入懸。时值冬季,宫中按例在檐下设有毡幕御寒,以致火星觸及氊幕引發大火,自二鼓时分一直烧至天明。火势最大时,武宗正在前往豹房的途中,望见乾清宫的火灾,武宗向左右开玩笑称这是「好一棚大烟火也」;兩天後壬午日,武宗以乾清宫灾御奉天門視朝,撤寶座不設,遂下詔罪己,並諭文武百官,同加修省。後又常常离开帝都燕京四处巡游。凡他的车驾所至,近侍先掠良家女以充他姦淫。[13]
Remove ads
武宗沉醉于宣府边塞风光,决意在此长驻,遂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的“镇国府”作为行宫。他更突破礼制,弃用皇帝印玺而改颁将军令符。面对内阁大臣以“不合祖制”来强烈谏阻,武宗置若罔闻,进而要求户部解送百万两白银至宣府。户部尚书石玠以库贮仅存三十五万两为由抗命后,经激烈争执最终勉强拨付五十万两。为杜绝朝臣谏诤,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武宗竟下令京师九门守将阻截所有意图出城劝谏的官员。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蒙古达延汗率五万骑兵南侵。武宗亲临前线督战,先遣部队于大同以南六十五公里处的应州与蒙军发生小规模接战。十月二十日,武宗亲率援军投入战场,指挥持续整日的应州会战,最终击退蒙古大军。此役成为整个16世纪明军唯一成功抵御大规模蒙古入侵的战例。为彰战功,武宗厚赏参战将士,其中江彬、许泰等边将皆受封伯爵。
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武宗返京驻跸二十日后再度北幸宣府。三月廿二日因祖母王太皇太后丧仪返京治丧,五月巡察昌平后巡视密云驻军。七月廿二日太皇太后正式发引,八月竟胁迫内阁拟诏,自封“朱寿”之名,加授公爵衔,以彰其退蒙古之功。九月重返宣府镇国府,继而西巡大同、延绥诸镇。至正德十四年(1519年)正月取道太原返京。
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返京后,旋即宣布欲巡幸山东及江南地区。此举引发朝臣剧烈反对:东阁大学士毛纪率九卿联名谏阻,科道言官伏阙泣谏,尤以礼部尚书舒芬等官员抗争最烈。群臣隐忧实则聚焦于宁王朱宸濠的潜在阴谋——恐其趁南巡之际行刺圣驾。面对汹涌谏潮,武宗采取高压镇压,先后廷杖百余名官员,致十二至十四名大臣伤重罹难。然朝臣宁受棰楚仍前赴后继,终使南巡之议暂告中止。

Remove ads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在封藩江西南昌叛乱,是為宁王之乱,不過四十三天,就被贛南巡撫王陽明及吉安知府伍文定募集散兵游勇平定,斬殺三萬餘人,朱宸濠被擒。八月二十二日,武宗离开北京亲征。二十六日,武宗抵达涿州,此時王陽明平定叛乱的奏报送达,但武宗仍决定继续南幸。十二月十一日,武宗传谕内阁,以正德十五年(1520年)元旦於南京朝贺、祭祀天地。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宗御驾抵南直隸。次日,祭祀南京太庙,武宗成为自永乐以后重新驾临南京的在位皇帝。
武宗抵达南京后驻跸八月余,期间沉湎酒猎之娱。在伊斯兰教势力(尤以回回宠臣于永等人为代表)影响下,其因為自己生肖屬豬颁布的“禁猪令”引发民间强烈不满,但他自己仍食用猪肉、「内批仍用豕」;旋即在大學士杨廷和的反對下,降敕廢除。[14]。南巡途中,官府强征民女充入行在,除部分富户通过行贿得免外,多数女性或被纳入豹房,或遣送京师浣衣局。由于征选过滥导致供给不足,竟出现宫人因饥馑毙命之惨剧。
武宗为夺取平叛之功,特遣北军将领江彬与太监张永率部驰赴江西,意图通过伪造战局使宁王成为其亲擒的战利品。王阳明识破此计后拒不配合,转而全力安抚地方、减轻军队过境对民生的冲击,其顾全大局的举措赢得士民广泛赞誉。
正德十五年闰八月初八日,武宗於南京受宁王降。八月十二日,武宗离京返回北京。
Remove ads
武宗於御驾南征返回北京途中,在淮安清江浦上学渔夫撒网作為遊戲,卻失足落入水中,虽经随从救起,然因长期酗酒致体质虚亏,并因此患病「燥熱難退」。尽管如此,他仍未停止行程,直至十二月抵达通州时已病势沉重。
武宗病重时,江彬曾试图奏请移驾宣府以掌控嗣君废立,然皇帝病体已不堪长途跋涉。经御医劝谏,武宗于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初十抵京,銮驾仪仗极尽隆重,文武百官出至正阳桥外迎接。三日后在天坛举行郊祀时骤然昏厥,被急舆抬返豹房。次日,返回大内,仅在奉天殿举行庆成礼。此后,立春日的朝贺一同免去。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初九日,监察御史郑本公鉴于武宗身体状况不乐观,上奏武宗,望能於宗室间過繼一人主掌东宫,但后来武宗身体略有好转。三月十三日晚间,武宗突然向身边的太监陈敬和苏进表示自己可能無法痊癒,让其召司礼监并禀告慈壽皇太后,由太后与内阁议处天下事,并表示自己耽误子嗣。延至4月20日,这位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离经叛道的皇帝在豹房晏驾,终年31岁(周岁29岁),葬于明康陵[15]。
因武宗未留子嗣,皇统继承陷入危机,最终由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定策,遵照《皇明祖训》,由武宗堂弟、湖北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继大统,即开启嘉靖朝之明世宗[16]。
正德十六年五月,朱厚熜抵达京师,为他上谥号为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上庙号为武宗。

外交
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後,葡萄牙人持續開拓前往印度、中國的航路,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約今馬來亞地區)後,就意圖在中國建立貿易據點。明武宗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為想要通商指定葡属印度总督阿丰索·德阿尔布开克負責遠東貿易,派出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前往中國。使節團本來想在廣州登陸,但被拒絕入境。他們改以武力佔據屯門,與明朝爆發屯門海戰、西草灣之戰,結果明朝大捷。
诏书
(原诏文中其有缺损处,以“□”代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恭承天命,统治万民,夙夜□□,恪遵祖训,惟以敬天勤民为首务,期在□□……顾以宴安易溺,举措有乖,未合天心,致生灾变,五行衍□□□蜚蝗,雷霆雨雹之非时,地震天鸣之迭见,水旱相继,饥馑□□,□民困穷,盗贼充斥,兵马之调发,骤动远近,刍粟之转输,役及妇女,疲羸饥殍,填黍□□,□斗死亡,身膏草野,勤劳或未尽甄赏,义烈或未尽褒扬,邑井萧条,室庐焚荡,□□□□寄命,归者无所安居,加之奸吏舞文,贪官赎货,优恤之旨每下,而废格不行,蠲免□□□□,而催科如故。朕处深宫之中,念虑有所未周,见闻有所未及,以致民隐不能□□□□不得下流,官民乖隔,道路怨咨,祸变可虞。
上天示警,乃于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复有乾清宫之灾。累朝经营,一旦煨尽,望之蹙额,言之痛心。九庙震惊两宫忧切,凡我臣民,罔不疑惧,咎徵所自,实在朕躬,已齐心虔祷于天地宗庙社稷山川,跼蹐敬畏,□□□新,复谕令群臣同加修省,极陈时政,冀以消弥祸端,仰答天谴,尤念天之视听,皆自我民,民心获安,天意乃顺。特稽旧典,用布新恩,惠此下民,固我邦本,将以延宗社万万年无疆之休。所有宽恤事宜,条列于后:
一、自正德九年正月二十八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及叛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者不赦外,其馀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敢有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以下略去二十五条)
内外文武官员住俸戴罪者,悉皆宥免,照旧关支管事。於戏!天惟显思,仁爱实存于谴告,民亦旁止,子惠必先于困穷,惟德政之交修,庶天人之协应。播告中外,咸使闻知。
朕以菲薄,紹承祖宗丕業,十有七年矣。圖治雖勤,化理未洽,深惟 先帝付託,今忽遘疾彌留,殆弗能興,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惟在繼統得人,宗社生民有賴,吾雖棄世,亦復奚憾焉?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辭,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內外文武群臣,其協心輔理,凡一應事務率依祖宗舊制,用副予志。嗣君未到京之日,凡有重大緊急事情,該衙門具本暫且奏知皇太后而行。喪禮遵皇考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毋禁音樂、嫁娶。宗室親王,藩屏攸系,毋輙離封域。各處鎮守、總兵、巡撫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各固守疆境,撫安軍民,毋擅離職守,聞喪之日,止於本處哭臨三日,進香遣官代行。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所屬府州縣並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京城九門、皇城四門,務要嚴謹防守,威武團練營官軍,已回原營。勇士並四衛營官軍,各回原營,照舊操練。原領兵將官,隨宜委用各邊。放回官軍,每人賞銀二兩,就於本處管糧官處給與,宣府糧草缺乏,戶部速與處置。各衙門見監囚犯,除與逆賊宸濠事情有干,凡南征逮繫來京,原無重情者,俱送法司,查審明白,釋放原籍。各處取來婦女,見在內府者,司禮監查放還家,務令得所。各處工程,除營建大工外,其餘盡皆停止。但凡抄沒犯人財物,及宣府收貯銀兩等項,俱明白開具簿籍,收貯內庫,以備接濟邊儲及賞賜等項應用。詔諭天下,咸使聞之。
轶闻
明武宗的生辰为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八字为辛亥年,戊戌月,丁酉日,戊申时出生。其中,八字地支分别为申酉戌亥,这种排列方法被称为连如贯珠。在此以前仅太祖朱元璋的八字辰戌丑未皆全与此类似。[17]
賜自己的替僧為漢地大寶法王,正德五年加封大慶法王,鑄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金印,兼给誥命,藏名為「領占班丹」,並曾邀請藏地第八世噶瑪巴至京師(第七世噶瑪巴曾說:「將現身兩位噶瑪巴」);蒙古名為忽必烈;波斯名為沙吉熬爛(Shaykh Alam),即蘇菲師(回教蘇菲派長者、教長),並擁有一群伊斯蘭火者,稱為老兒當,同时内府多制作有《古兰经》经文瓷器,其中故宫博物院所藏一枚正德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其款识为波斯文“大明国可汗即苏莱曼沙阿御制”。對道教亦多有了解,曾自號錦堂老人。
正德十五年(1520年)闰八月,武宗御驾自南京返回时,途径镇江,适逢退休居家的原内阁大臣靳贵病逝,于是亲临靳贵家中吊唁。但是随行大臣代皇帝撰写的祭文皆不能称意,明武宗遂亲自写道:“朕居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南游,先生已矣。呜呼哀哉!”左右的侍从文学之臣看后都敛手称服。[18]
2004年,在美國德州一位華僑手中發現由明朝正德皇帝親筆所書的聖旨,對臣下說做人應如何有進取心以及如何為忠君之臣與正人君子,儘管與史料中記載其為人並不一致。[19]
明武宗喜好迷信,终日与来自西域、回鹘、蒙古、乌斯藏(西藏)、朝鲜半島的异域法師、番僧相伴。明武宗曾学习蒙古语,自称忽必烈,也学藏传佛教,自称大宝法王[20]。武宗沿袭其祖父宪宗对藏传佛教的崇奉,在紫禁城内专建藏传佛寺,厚赐喇嘛高僧名号,亲自研习藏文经咒、身着僧袍参与法会。正德十三年(1518年)宪宗王皇后丧仪中,更命喇嘛主导部分仪轨。中亚商人阿里·阿克巴撰写的《中国纪行》一书中声称当时的中国皇帝(即明武宗)是一个吃回回食、诵读可兰经的虔诚穆斯林信徒,然而阿里·阿克巴的这些描写在汉语文献中并无佐证。[21]明武宗還曾亲自接见第一位来华的葡萄牙使者皮莱资。
历史評價
史学界对正德帝的评价不一[22],有人认为正德帝荒淫無行、行徑胡鬧,不理國政造成叛變日起,且在壯年即因逸樂而死;但也有人认为他頗能容忍大臣,不罪勸諫之人,君臣之間相安無事,知错能改、诛灭奸佞。
- 张廷玉等《明史》贊曰:「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 吳熾昌《續客窗閒話》:「……遊戲中確有主裁,但好行小慧,為儒尚且不可,況九五之尊耶?今之讀史者直以帝比之桀紂,無乃過甚。當初諡曰武宗毅皇帝,毅者果決之謂,可見遇事實能決斷,非盡阿諛可知矣。」
任用官员
家庭成员
- 孝成敬皇后張氏
艺术形象
- 1939年中國电影《一夜皇后》,梅熹饰演明武宗。
- 1959年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电影《江山美人》,赵雷飾演明武宗。
- 1961年香港立達影業公司《刁蠻女俠》。
- 1976年香港电视剧《民间传奇之江山美人》,郑少秋飾演明武宗。
- 1979年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电影《北地胭脂》,岳华飾演明武宗。
- 1979年香港丽的电视武侠剧《天龙诀》,万梓良飾演明武宗。
- 1983年香港亚洲电视連續剧《唐伯虎三戲秋香》,麥天恩飾演明武宗。
- 1984年台灣中華電視台金玉劇坊《江山美人》,勾峰飾演明武宗。
- 1984年台灣中華電視台武俠劇《天蠶再變》,李天柱飾演明武宗。
- 1984年台灣中國電視公司連續劇《書劍千秋》,侯冠群飾演明武宗。
- 1993年香港亚洲电视古装武侠剧《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宗扬飾演明武宗。
- 1994年香港古装爱情剧《俠女游龍》,罗嘉良飾演明武宗。
- 1994年中視與新加坡電視機構合拍電視劇《天师钟馗之江山美人》,陈泰鸣飾演明武宗。
- 1998年台湾古装剧《江山美人》,崔浩然飾演明武宗。
- 1998年中国大陆电视剧《保镖之天之娇女》,王卫国饰演明武宗。
- 2000年中国大陆电视剧《机灵小不懂》,聂远饰演明武宗。
- 2000年中国大陆、台湾合拍半喜剧电视剧《绝色双娇》,焦恩俊饰演明武宗。
- 2000年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古装电视剧《金装四大才子》,蔡子健饰演明武宗。
- 2002年香港电影《天下无双》,张震饰演明武宗。
- 2004年中国大陆电视剧《皇后进宫》,吴大维饰演明武宗。
- 2004年中国大陆电视剧《无忧公主》,冯绍峰饰演明武宗。
- 2004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凤临阁》,贾一平饰演明武宗。
- 2004年中国大陆电视剧《长剑相思》,高梓淇饰演明武宗。
- 2005年中国大陆古装历史颠覆剧《正德演义》,何炅饰演明武宗。
- 2005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天下第一》,邓超飾演明武宗。
- 2005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天下第一媒》,李楠飾演明武宗。
- 2005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剑出江南》,王茂蕾飾演明武宗。
- 2007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夜来风雨》,任东霖饰演明武宗。
- 2009年香港古装武打电视剧《王老虎搶親》,罗贯峰饰演明武宗。
- 2010年香港古装电视剧《秋香怒点唐伯虎》,黎诺懿饰演明武宗。
- 2010年香港电影《龙凤店》,任贤齐饰演明武宗。
- 2010年中国大陆电视剧《苏三传奇》,李彦明饰演明武宗。
- 2011年中国大陆电视剧《王陽明》,朱一龍饰演明武宗。
- 2012年中國大陸电影《風雲小棋王》,王放饰演明武宗。
- 2014年中国大陆电视剧《江南四大才子》,張曉晨饰演明武宗。
- 2018年中国大陆古装剧《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刘芮麟饰演明武宗。
- 電視歌仔戲:《正德皇帝遊江南》(黃香蓮主演)
- 電視歌仔戲:《青山綠水行》(杨丽花主演)
- 電視歌仔戲:《花月正春风》(杨丽花主演)
- 電視歌仔戲:《巡按與大盜》(洪秀玉主演)
- 電視歌仔戲:《三戏正德皇帝》(陈小咪主演)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