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丰话
海丰的闽南语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丰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中國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部、南部和沿海地区及城区,包括海城、鲘门、赤坑、大湖、汕尾、马宫等地,以及惠州市惠東縣局部。海丰话使用者人数约占海丰县全境总人口的80%,当地人称之为學佬話、福佬話或鶴佬話。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1年3月26日) |
海丰话以海丰县的海城鎮口音为代表口音,与陆丰话存在较高地相似性,在广东省境内,这两种方言往往被合称为海陆丰话,为海陆丰人的母语。海豐縣在歷史上長期管轄陸豐一帶,直至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才析置陸豐縣,因此某些語境下,海豐話就是海陸豐話的代名詞。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及汕尾市(海陸豐)都有早期的漳泉移民,他們使用的閩南語發音為極偏漳州音的漳泉濫,讀音及用字仍與漳州地區有着極高的相似度,能夠順利溝通。
Remove ads
名稱
惠東縣的母語者自稱「福佬話」,惠州客家人稱之「學佬話」,兩個稱呼都用以區別陸豐以東潮汕一帶通行的潮汕話。[2]
臺湾客家語有「海陸腔」,其代代相傳的歷史為來自海豐、陸豐地區的客家人及客家話,而不是海陆丰閩南話。
歷史
元末明初,海豐全縣8都僅有3,330戶11,248人,每平方公里未滿2人(海豐縣誌編撰委員會2003:53);明萬曆十年(1582年)全縣8都僅4,850戶19,600人,每平方公里僅3.3人(海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5:156)。[3]2010年潘家懿、鄭守治寫道「元明之際的「海豐縣」還幾乎是一片蠻荒。它的人口絕大多數都是在明初至清初的三百年間從閩南、閩西和贛南等地輾轉遷入的。由於入粵時間短,原鄉的方言就都還基本保存著。特別是在語音方面,惠博小片(註:惠州福佬話)的全部和陸海小片(註:海陸豐話)的近一半地域,至今仍是漳州腔的閩南語,與入粵歷史悠久的潮汕話口音差異十分顯著。」[3]
方言片区
各地使用的海丰话大同小异,若从语音差别为标准,海丰话又分为以下几个方言片区:
音韵体系
海丰话的海城口音中有17个声母、再加上一個零声母。以及72个韵母與8个单字声调,。
海丰话的海城口音中有17个声母、再加上一個零声母。
海豐話有86个韵母。[4]
[i] 衣医余 |
[u] 污有坞 |
[iʔ] 页 |
[uʔ] 呃 | ||
[a] 亚阿丫 |
[ia] 呀爷冶 |
[ua] 蛙瓦哇 |
[aʔ] 鸭押 |
[iaʔ] 益液 |
[uaʔ] 活 |
[o] 窝涡蚝 |
[io] 腰姚摇 |
[oʔ] 学呃 |
[ioʔ] 约药 |
||
[e] 哑夜也 |
[ue] 卫话锅 |
[eʔ] 呃嗝狭 |
[ueʔ] 划获惑 | ||
[ai] 埃爱哀 |
[uai] 歪移 |
[uaiʔ] □[韵母 1] | |||
[ui] 威伟位 |
|||||
[ei] 鞋矮会 |
[uei] 喂 |
||||
[au] 欧呕喉 |
[iau] 妖耀遥 |
[auʔ] 卷 |
[iauʔ] 跃 |
||
[ou] 乌湖芋 |
[iu] 忧邮右 |
[iuʔ] 滴的韵母 | |||
[m̩] 姆唔 |
[m̩ʔ] 打的韵母 |
||||
[ŋ̩] 秧央嗯 |
[ŋ̩ʔ] 嗯 |
||||
[im] 音阴荫 |
[ip]邑挹浥 | ||||
[am] 庵颔暗 |
[iam] 奄睒炎 |
[uam] 凡的韵母 |
[ap] 压盒匣 |
[iap] 叶腌 |
[uap] 法的韵母 |
[om] 掩 |
[op] 撮的韵母 |
||||
[in] 恩瘾印 |
[un] 温稳运 |
[it] 乙一逸 |
[ut] 笏郁 | ||
[aŋ] 安红按 |
[iaŋ] 嫣铅氧 |
[uaŋ] 汪鲩旺 |
[ak] 恶沃垩 |
[iak] 约粤阅 |
[uak] 挖 |
[oŋ] 翁嗡戆 |
[ioŋ] 雍容勇 |
[ok] 屋握伏 |
[iok] 育浴鬻 |
||
[eŋ] 英荣营 |
[ueŋ] 恒的韵母 |
[ek] 忆亿译 |
|||
[ĩ] 丸圆椅 |
[ĩʔ] 睡 |
||||
[ã] 仔伢掩 |
[iã] 影映赢 |
[uã] 鞍碗旱 |
[ãʔ] 咬的韵母 |
[iãʔ] 蝶 |
[uãʔ] 辣的韵母 |
[õ] 耗的韵母 |
[iõ] 羊杨洋 |
[õʔ] 膜的韵母 |
|||
[ẽ] 楹蔫永 |
[uẽ] 横的韵母 |
[ẽʔ] 脉的韵母 |
[uẽʔ] 捏的韵母 | ||
[ãi] 闲眼要 |
[uãi] 弯 |
[ãiʔ] 研的韵母 |
[uãiʔ] 敲的韵母 | ||
[ũi] 黄䘼酸 |
|||||
[ãu] 瞧 |
[iãu] 鸟的韵母 |
[ãuʔ] □[韵母 2] |
[iãuʔ] 臲的韵母 |
注释:
Remove ads
海豐話有8个单字声调,加下划线代表发音短促。
標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調類 | 陰平 | 陽平 | 陰上 | 陽上 | 陰去 | 陽去 | 陰入 | 陽入 |
音值 | ˧˧ (33) | ˥˥ (55) | ˥˩ (51) | ˧˥ (35) | ˨˩ (21) | ˧˩ (31) | ˩˨ (12) | ˥˥ (55) |
例字 | 诗 | 时 | 死 | 是 | 世 | 示 | 闪 | 蚀 |
连读变调
连读变调,即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读的时候,前字的声调受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海丰话连读变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字发生变调,后字一概不变调。另一种是为了強調前字而使前字不变调,但后字读作轻声。
海丰话连读变调时,前字变调的规律如下表:
前字調類 | 陰平 33 | 陽平 55 | 陰上 51 | 陽上 35 | 陰去 21 | 陽去 31 | 陰入 12 | 陽入 55 |
前字變調 | 低平 22 | 陽去 31 | 陰去 21 | 低平 22 | 陽平 55 | 低平 22 | 陽入 55 | 陰入 12 |
例詞 | 刚才 | 雷公 | 古典 | 近来 | 对立 | 树木 | 急忙 | 合作 |
连读时产生了一个新的调值22,被称为低平,往往被表记为第九调。
词汇
海陆丰话有白读音及文读音二套完全不同语音系统,几乎每个文字均有白读音及文读音,而且其中的差别非常大,如:我(文读ngó,白读uá),香(文读hiang,白读hionn及phang(音韵上说应为“芳”字),臭(文读ngiù,白读tshàu)、数(文读sòu,白读siàu)、东(文读tong,白读tang)等等。
海陆丰话有大量的倒装词汇,举例如下: 风台(台风)、鞋拖(拖鞋)、闹热(热闹)
异同
海陸豐雖與潮汕地區接壤,並在地理上均屬於粵東,但海陆丰话与潮州话在语调及用语习惯上有不少的区别。对于海丰话應否列入潮汕话,还有很大争议。
海丰话在闽南语中的系属存在争议,《中国语言地图集》认为其属于闽南语潮汕片[5],但由于海陆丰闽南语使用者通常不认同“潮州话”、“潮汕话”的称谓,亦有其他語言學家[谁?]认为海豐話属闽南语的泉漳片,或與陸豐話合稱「陸海片」或「汕尾片」。在学术研究中,多使用“粤东闽语”一词指称粵東一帶的潮州話和海陸豐話。[6]
海丰话和潮州话之间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大体相近,因此交流没有太大障碍。海陆丰話与潮州話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和韻母上。海丰话保留的韵尾比潮州话较为完整些。[7]
惠州市惠东县靠近海丰县的部分村镇,使用海丰學佬話。除惠东县这几个讲海丰學佬話的村镇之外,惠州地区其它地方还有一些闽南语方言岛,则与海丰话差别较大,按其口音的近似程度应该算作泉漳片。[原創研究?]
台灣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曾研究臺灣話的洪惟仁對海陸豐話有「海陸豐境內的漳州話」的提法(洪惟仁,《台灣方言之旅》,前衛出版社,1994年,台北)。
海陆丰话、潮州话、廈門話和臺灣話都同樣是閩南語之漳州音和泉州音的混合,相對來說,海陆丰话有較多字音和漳州話相同,潮州话較多字音與泉州話相同。[來源請求]
海陆丰话、潮州话都和漳州話、泉州话、東南亞福建話、台灣話有大量相同和相似的語言狀況,许多字音和词汇一定程度上同音。但由於語調和口音的差異,雙方只能進行極為簡單的對話或根本不能對話。[來源請求]
但在兩地的接壤地區,如陸豐東部甲子三鎮,居民可以和揭陽惠來進行有微小障礙的通話。
- 潮汕音中的ir /ɯ/韵,海陆丰音为i /i/的:如
- 你(潮汕音lir,海陆丰音li);
- 去(潮汕音khir,海陆丰音khi);
- 豬(潮汕音tir,海陆丰音ti)。
- 魚(潮汕音hir,海陆丰音hi)。
- 潮州音中的oi韵,海丰音为ei(海丰话没有oi韵),如
- 鞋(潮汕音oi,海陆丰音ei);
- 会(潮汕音oi,海陆丰音ei);
- 买(潮汕音boi,海陆丰音bei);
- 细(潮汕音soi,海陆丰音sei)。
- 第(潮汕音toi,海陆丰音tei)。
- 齊(潮汕音tsoi,海陆丰音tsei)。
- 不同的词汇:
- 零细(潮汕为“物件”);
- 住(海陆丰音“紮”,海陆丰常用“住”,也有人和潮汕一样);
- 底地(意为“哪里”,潮汕为“底塊”);
- 秀(意为“漂亮”,潮汕为“雅”);
- 厝(意为“家”,潮汕为“内”)。
參考文獻
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