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潮州话
粵東地區的閩南語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潮州話,又叫潮語、潮汕話[5],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州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州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潮州話和泉漳片闽南语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性。
Remove ads
命名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Teochew或者Chiuchow,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广义的潮州话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dio5 suan1 piang3 / Tiô-suaⁿ-phiàng),通行于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在历史上,這些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來源請求]。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歷史
現代潮州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與閩南語的泉漳片(俗稱“福建話”)是同源關係,其音韻體系大致相同,在生活用語甚至戲劇上可以互通互用。此外,因為與畲族交往,潮州話也混入了不少畲語詞彙。[6]
潮州話初始於秦漢,成型於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時期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6]9世紀約唐代開始至15世紀期間,因耕地不足导致严重饥荒,一些闽南地区的漢人往海邊遷徙,到達廣東潮州一帶,莆田是潮州先民遷徙途中重要的一站,至今潮、漳泉兩地方言仍為同一系屬,即可見一斑。
由於地理隔絕,潮州話便逐漸發展為獨立的閩南語之方言。
潮州話源於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稱的由來,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潮陽、普寧、潮安、饒平、惠來、澄海、豐順等。客家話為主的地區大埔都有說潮州話的居民。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来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道房縣)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可是,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人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而在大陆廣東則受到粵語和普通話競爭,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講英語和新加坡華語。现今有小部分的潮州籍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受到新加坡当地一些较多操新加坡福建話(與潮州話小部份互通)的新加坡華裔中年人和年长者讲闽台片闽南语方言(新加坡福建话,厦门话,台湾话)的影响之下,他们就改为讲闽台片闽南语来取代潮州话。一些中年人的新加坡潮州人已经融入泉漳闽南族群内,今日已改认同为福建闽南人。新加坡主导语言英语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儘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福建閩南人。
在香港有超過七十萬名潮州人,但新一代大部份只會說粵語,加上他們不會跟自己族群通婚,不過有些在香港的潮州年轻人即使不會操潮州话,若父母雙方是潮州人,他們仍然懂潮州話的話,因為潮州話沒有F音,所以操的粵語(廣東話)充滿潮州口音,廣東話裡有不少潮州話成份,例如在香港多數用「架己冷(家己人)」來表示「自己人」,因此能操粵語、潮州語二種語言。
清代康熙年間,來自潮州府程鄉、平遠、鎮平三縣移民臺灣的人多為客家人,但在雍正之後,程鄉、平遠、鎮平三縣已不再屬於潮州府,而和惠州府興寧、五華二縣合併成立純客語區的嘉應直隸州,而來自這三地的移民也改稱來自嘉應州。而雍正之後,除了潮州府大埔、豐順二縣以外,來自潮州府的移民已多為閩南民系的潮州人,臺灣潮州人之後在語言方面被閩南語泉漳話融合了,但在宗教及飲食方面未必。
Remove ads
分区
传统上,民间将潮州话根据所处的流域分为三种腔调:韩江腔、练江腔、榕江腔。[7]学术上,通常将潮州话分为两片[8][9]:
- 潮汕小片(或称汕头小片):包括汕头市的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南澳县;潮州市的湘桥区、潮安县、饶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东区以及揭西县的棉湖镇、钱坑镇、凤江镇。此外梅州市丰顺县的汤南镇、汤坑镇、𨻧隍镇亦属于此小片。
- 潮普小片:包括汕头市的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的普宁市、惠来县。汕尾市的陆丰市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亦属于此小片。
两片之间的差异在于:潮普小片有一组唇齒塞擦音声母:[pf],[pfʰ],[ɱ],[bv];潮汕小片中读/ɯ/的韵母,在潮普小片中读/u/。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分布于汕尾市的闽南语方言也归入潮汕片中[10],许多研究将当地的闽南语列为潮汕片的第三个小片,称作“陆海片”或“汕尾片”。[5][8]但由于海陆丰闽南语使用者通常不认同“潮州话”、“潮汕话”的称谓,在学术研究中,多使用“粤东闽语”一词指称潮汕片。[8]
与其他语言之关系
1980年代以来,随教育体系的逐渐完整及对外交流的发展,当地儿童從学龄前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普通话,部分幼儿园甚至完全采用普通话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普通話成为正式的教学语言。但校园内师生之间仍有较多的潮州话交流。当地人中青壮年龄以下的人群基本都能讲普通话,其中某些带有母语口音,而年长者对普通话的掌握相对较差。一般而言,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群能较好地使用普通话交流;同时,新世代人群中也出现了不会讲或不是很会讲潮州话的迹象。
潮州话母语使用者认为普通话的轻声最难掌握。另外,潮州話中,潮州、潮安、澄海一带的口音较“轻”,失去了齒齦鼻音[-n]的韻尾,故此潮州话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话的该韵尾(聲母n)读成软腭鼻音[-ŋ]。而在练江片(潮南、惠来一带)人群中,语调中保留了较多的软腭鼻音。
闽南語和其分支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元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元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元音[i];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将普通话声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别读成[ts]、[tsʰ]、[s]和[z]。
Remove ads
由于潮安、饶平和揭阳接近廣東北部的客家话地区,这些地区的部分人群除了说潮州话,也说客家話。潮州人与客家人经常接触,但有趣的是,近代以来客家话对潮州话影响甚少。同样地,大埔和丰顺同为潮州话和客家话地区相交之处也有一些人说潮州话,纵使客家话仍是最主要语言。
1980年代以来,由于受香港和广州一带粤语方言区域的文化影响(尤其是香港电视剧和流行歌曲),很多年轻潮州人也能夠知曉粤语。现代潮州话的口语中使用不少来自粤语方言区的词汇。粵語也吸收不少來自潮州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喉乾」或「口乾」。
很多潮州人移居到东南亚,故此潮州话在东南亚的发展受到当地语言——如泰语、高棉语、越南语和马来语等——的影响。
英語對潮州話也有少許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是透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前英國殖民地的潮州僑民傳回,典型例子就是潮州人叫貨車稱作「囉哩」(英文 Lorry 的音譯)。而打籃球時,投籃的潮州話是「述球」,其中的「述」是(英文 shoot 的音譯);踢足球時,出界的潮州話是「漚屎」(英文 outside 的音譯) 。
语音
潮州话音节包含声母、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除了韻腹和聲調,其他音節的元素都並非必要。故此,韻腹只要配合聲調,就可以自成音節。以下分析列出羅馬拼音、國際音標([ ]中者)和例字。
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擁有濁阻礙音(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和湘語不同,其濁塞音和擦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阻礙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b]和[g]其實分別是前鼻化輔音[mb]和[ŋg]。在早期的潮州話,濁齒齦塞擦音[dz]原本是擦音[z],現時仍在一些方言出現。
除了喉塞音通常不被视为声母之外,所有下列圖表列出的輔音都可以用作聲母。喉塞音只作入聲韻尾之一,以h表示。
Remove ads
文法
词汇
書寫系統
对潮州话的研究
流行文化
注释
参考书目
參閲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