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山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山郡(日语:海山郡/かいざんぐん Kaizan Gun)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創設於1920年,該郡隸屬台北州[1]。其海山郡之名稱由來,是因為17世紀時荷蘭人稱此地為Gaijsan,隨後1713年首度有漢人進入此區請墾,向桃園的龜崙社承墾、後來形成海山庄[註 1]及海山堡[註 2]。
Remove ads
簡介
海山郡統轄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及土城庄,對照現在位置,即成板橋區、土城區、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中和區及永和區等[1]。海山郡役所設於板橋街,所址為舊台北縣政府,現為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台北縣治自台北市的舊台北州廳遷至海山郡役所後,海山郡廢除,1946年設立海山區[註 3],但1947年便裁撤,之後所屬街庄依原本名稱獨立為鎮或鄉並直接隸屬於台北縣。之後,因人口增長,陸續有原中和析出永和、樹林與鶯歌分治等。原下轄的鄉陸續改制為市、僅三峽及鶯歌為鎮,復隨著五都改制,臺北縣變為直轄市,全數改為市轄區,除此外大致與日治時期政區規畫相同。
海山郡的「海山」之名,學者翁佳音認為是來自17世紀荷蘭人稱此地為「Gaijsan」,有推測為當地原住民語音譯[2],翁佳音推定為西班牙人稱「faisán」的荷語變音,意為野雞、雉,西班牙文獻中記載此地盛產非紅喙的石雞,至今三峽仍留存有「白雞」的地名。荷蘭文獻記載的「Spruijt nae Gaijsan」意為(由淡水上溯)「往海山之溪」,學者劉益昌釐訂為五股的冷水坑溪(五股坑溪支流),中村孝志譯為「海山川」,往下在關渡的正對岸匯入淡水河,往上至新莊的海山口一帶。由海山口可往西南通往海山。[3]:69-70,142-149
清代以後有所謂「海山堡」,涵蓋今日三鶯一帶。海山郡設治在板橋,但名稱卻取自三鶯有其典故。此係三峽、板橋兩街庄當時實力不相上下,總督府決定郡役所位於板橋之後,考量「民心融和」,故另取三鶯之堡名海山作為郡名,稍作調和。相同的例子還有臺南州東石郡[4],而臺南州北門郡可能亦同。
Remove ads
統計
歷任郡守
Remove ads
鐵道
設施
- 海山郡役所
- 海山神社
名所舊蹟
註釋
參考來源
參考網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