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溪區

臺灣桃園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溪區
Remove ads

24°52′50.36″N 121°17′23.10″E

事实速览 大溪區Daxi District 舊稱:大姑陷、大嵙崁, 國家 ...

大溪區客語白話字:Thai-hâi-khî;臺灣客家語詔安腔:tai keˇkiˇ;臺灣話Tāi-khoe-khu/Tāi-khe-khu龜崙語:Takoham),舊稱「大姑陷」、「大嵙崁」,前身「大溪鎮」,位於臺灣桃園市東南部。大溪區原為復興區的木材輸出門戶,以大漢溪爲河運管道。雖然現在河運已經不再,但當地昔日的渡船頭仍然保存。大溪爲北橫公路的入口端,因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為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展生態休閒遊憩東都心之重點發展區。

大漢溪兩旁原爲河階地形,但在石門水庫建立之後,因爲水位下降,下切力道不足,使現在河階地形之形成趨緩。但近年在武嶺橋下游興建中庄調整池作為石門水庫的備用水庫,其中的中庄堰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倒伏式攔河堰,攔截大漢溪河水。石門水庫位於大溪區南端,爲桃園市的著名風景區。

大溪區之特產爲大溪豆乾及木製品,其中紅木神桌獨特精細的雕紋最為聞名,而地方先輩在木藝基礎上引入傳統祀神藝陣神將(俗名:大仙尪),讓大溪地區擁有上百尊的大仙尪,使大溪有神將窟的美名,為北臺灣三大神將重地區域,齊名蘆洲、宜蘭。近年來,臺灣開放農業觀光,而大溪多山林,已開發許多休閒農莊,且因鄰近臺北都會區,週休假日遊客紛至。

Thumb
大溪老街

大溪區以大漢溪為界分為河東地區與河西地區,前者是傳統行政與經濟中心,近年極力轉型發展觀光生態遊憩,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後者因國道三號大溪交流道台66線快速道路經過,而在區內設立埔頂重劃區。初期主要以低密度開發的透天住宅為主,但經桃園升格直轄市及生活機能發展到位,還有可以高處俯瞰大漢溪、河東老城區及復興區山陵線的美景,河西地區陸續出現大型高樓景觀住宅。

Thumb
大溪區埔頂重劃區
Remove ads

地名

大溪區最早稱爲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人稱大漢溪爲「Takoham」之音譯[1]乾隆年間,漳州人沿著大漢溪逆流而上,到此地開墾,因爲漢人認爲「陷」字不吉利,就以地處河崁地形,取「崁」代「陷」成為「大姑崁」。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李騰芳中舉,鄉民爲彰顯科舉功名,又將地名改爲「大科崁」,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此設立大嵙崁撫墾局,又將「大科崁」改成爲「大嵙崁」,最後在1920年,臺灣總督府將地名改為「大溪」,此名稱就沿用至今。

歷史

Thumb
日治時期約1930年代大溪街景
Thumb
連結大漢溪兩岸的大溪橋;目前為行人徒步專用橋

明鄭

南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大溪屬承天府天興縣

清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臺灣設一府三縣,大溪屬諸羅縣

康熙六十年(1721年),諸羅縣劃分為諸羅縣、彰化縣、淡水廳,大溪屬淡水廳

清代初期,當臺北盆地逐漸爲漢人所開拓時,原住民就逆大漢溪而上尋找新住所,大溪河崁一帶便是他們的據點之一。當時大溪是凱達格蘭族霄裡社泰雅族原住民散居之地,其中霄裏社知母六(蕭那英)和薛啟龍共鑿霄裏大圳,可灌溉灌溉番仔寮、三塊厝、南興庄、棋盤厝、八塊厝、山腳莊等六莊田地。

乾隆元年(1736年)起,便有閩、客移民沿河逆水到此,陸續入墾大嵙崁,逐漸成為漢人與原住民雜居的地區。

嘉慶八年(1803年),新莊林本源家族漳泉械鬥,舉家避禍於此。林家的入住,促進了當地的繁榮。他們出鉅資開圳引水,奠定了農業發展的基礎;後來更藉地利之便,做起米、鹽的河運生意,所以大溪開始有了小市集。

光緒十六年(1890年),因北路磺腦專賣局的設立,使本地成為茶葉樟腦木材的集散地。 而光緒十八至二十三年(1892年至1897年)是大溪河運的黃金時期,船舶可由淡水大稻埕艋舺(今萬華)、新莊直抵大溪。當時的大溪商家雲集,多達三、四百家,多集中在現今和平路老街一帶。

光緒20年(1894年),設南雅廳,轄今大溪區一帶。

Remove ads

臺灣民主國

臺灣民主國永清元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著名的乙未臺日分水崙戰役,地點位於大溪區永福里龍山寺後方處,是日軍入主臺北城後,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役。日軍近衛師團坊城後章少佐率軍894名沿土地公坑溪谷欲前往大嵙崁支援時,遭到三角湧義勇軍包圍伏擊。經兩晝夜血戰後,日軍死傷達數百人。

日治

明治三十一年,日本學者田中正太郎在《東京人類學雜誌第一四九期》發表史前先民遺址,有大溪街、中新、三層、頭寮、枕頭山麓等處。

臺灣日治時期大正五年(1916年),由臺灣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狩野三郎與日籍韓裔的技師張令紀設計的桃園大圳動土,灌溉區域涵蓋今桃園市大溪區、八德區、桃園區、中壢區、楊梅區、新屋區、蘆竹區、觀音區及大園區等地,因而帶動民生及農業發展。

大正九年(1920年),改制並改名為「大溪」。

大正十二年(1923年),桃園大圳截引大漢溪灌溉桃園台地,造成大漢溪水位下降,大船無法上溯,加上鐵公路的逐漸發達,使得大溪的河運逐漸沒落。

大正十三年(1924年),七夕,呂傳琪邀集黃樹林、黃茂炎、簡伯仁,及其弟等16人創立崁津吟社。創社之初,月開擊鉢例會,由社員輪流召開,且出課題。昭和二年(1927)社長呂傳琪病歿,黃樹林繼任社長,未幾改稱南雅吟社,日本政府治台前,將該地改設為南雅縣,因以縣名其社也。二次大戰後該社回復舊名稱崁津吟社,推李傳亮氏主持社務。民國四十七年(1958)中秋例會,議改為委員制,以李傳亮、呂傳命、林青山、邱春木、黃茂炎等五人為常務,李、呂兩氏為社務代表,其間社員吟詠不乏佳作。除每月例開擊鉢一次,互通聲氣外,每年仲春仲秋,合社舉行春秋祭聖,即春季的文昌君祭日,秋天的孔子誕辰,以及七夕社慶,崁津吟社會有盛大的例會,詩歌酬唱。詩社全盛時期,社員曾多達40餘人。首任社長呂傳琪去世後,黃樹林繼任社長,當時有多人作詩歌頌呂傳琪。

昭和二年八月,大溪公園臺灣日日新報票選為「臺灣八景十二勝」。

Remove ads

中華民國

2012年3月10日,由交通部觀光局舉辦的「臺灣十大觀光小城」票選大溪鎮為第一名觀光景點,人潮湧入帶動地方經濟繁榮,但也造成假日交通問題及當地居民出入不便之情況。

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大溪鎮改制為桃園市大溪區[2]

地理

相對位置

大溪區位於桃園市東南方,西有平鎮區,西南接龍潭區,西北鄰八德區,東南為復興區,東北與新北市鶯歌區三峽區相接。大溪之山脈屬低山帶,高度約在 500 公尺左右。東南方是溪洲山脈, 山脈起伏較平緩,為典型的丘陵地形;而其他方向則是數座低矮山丘,如草嶺山或是大溪東岸的蓮座山[3]

氣候

更多信息 大溪(平均數據2008–2023 極端數據2007–present), 月份 ...
Remove ads

水文

大溪區原名「大嵙崁」係緣由來自於大嵙崁溪(大漢溪)流經此區,以溪名為地名,顯示大漢溪在此區的發展過程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為淡水河流域三大源流之一,從雪山山脈流至宜蘭,後到復興區,早期因為河川襲奪而將桃園台地沖刷成河谷,為大溪區主要的河川,全區幾乎都是 大漢溪和其支流的流域範圍,居上游航運終點地帶[3]

大溪區有許多重要水利設施及汙水處理系統,包括: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根據桃園市大溪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大溪區戶數約3.6萬戶,人口約9.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仁愛里與新峰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6,533人與818人[7]

政治

歷任首長

鎮長
更多信息 任次, 姓名 ...
區長(指派)
更多信息 任次, 姓名 ...

區政組織

大溪區公所桃園市政府在大溪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桃園市政府。区长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10]。大溪區與復興區為桃園市議會第六選區,在市議會的63席市議員中,大溪區與復興區共選出2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11]

行政區

現今大溪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大溪街屬新竹州大溪郡[12]:235。大溪街轄大溪、田心子、月眉、石屯、烏塗窟、三層、內柵、新溪洲、舊溪洲、缺子、中庄、烏樹林、番子寮、埔頂、南興等15個大字[13]。1945年,改為「大溪鎮」,屬新竹縣大溪區[12]:238。1948年,裁撤大溪區署,大溪鎮改直隸於新竹縣[14]。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大溪鎮改隸新成立的桃園縣[12]:238。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改制為直轄市,大溪鎮改制為市轄區「大溪區」,隸屬桃園市[2]

大溪區共轄28,以流經境內的大漢溪為界可分為河西與河東兩個地區[15]

更多信息 次分區, 里名 ...

交通

國道

快速公路

省道

市道

轉運站

公車客運

自行車租賃系統

更多信息 名稱, 位置 ...

未來

捷運

桃園捷運
  • 綠線大溪延伸段(規劃中):GA01站GA02站GA03站 - GA04站 - GA05站

快速公路

台65線快速公路延龍潭區,將經過大溪區

教育

大專校院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大溪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仁善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中興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百吉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美華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員樹林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僑愛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仁和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內柵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田心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永福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南興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瑞祥國民小學
  • 桃園市大溪區福安國民小學

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溪分館(新館建設中,完工後遷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崎頂分館(埔頂館建設中,完工後遷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康莊分館

宗教

Thumb
大溪修德禪寺
  • 大溪普濟堂,亦稱聖帝廟、聖帝宮,供奉三聖恩主
  • 大溪福仁宮,亦稱大廟,供奉開漳聖王
  • 大溪仁和宮,供奉開漳聖王
  • 大溪永昌宮,供奉神農大帝
  • 埤崙屢豐宮,供奉福德正神
  • 大溪天后宮,位於大溪福仁宮後殿,供奉天上聖母
  • 大溪溪洲福山巖,亦稱溪洲廟,供奉清水祖師
  • 復源宮,供奉土地公。
  • 德賢祠,供奉德賢媽。
  • 大溪玉玄宮,供奉玄天上帝
  • 百吉復興宮,供奉開漳聖王
  • 大溪東興宮,供奉開漳聖王
  • 月眉山觀音寺,供奉觀音佛祖
  • 蓮座山觀音寺,供奉觀音佛祖
  • 永福龍山寺,供奉觀音佛祖
  • 三層福安宮,供奉天上聖母
  • 美華慈聖宮,供奉天上聖母
  • 內柵仁安宮,供奉玄壇元帥
  • 溪洲忠義堂,供奉關聖帝君
  • 員樹林三元宮,供奉三官大帝
  • 番仔寮瑞源宮,奉祀開漳聖王
  • 大溪鳳山寺廣澤宮,奉祀廣澤尊王,宮主為知名臺灣男歌手賴銘偉
  • 大灣坪萬聖堂,奉祀關聖帝君
  • 大溪劉備廟,奉祀劉備
  • 大溪東隆宮,奉祀溫府千歲
  • 大溪平案宮,奉祀唐朝李世民
  • 大溪嘉天宮,奉祀天上聖母
  • 大溪迎富送窮廟,奉祀玉皇上帝(天公祖)
  • 大溪先天三司財庫官廟,奉祀先天一炁無極聖祖宇宙聖主(鴻鈞聖祖)

名產

歷史古蹟

國定古蹟

  • 李騰芳古宅,李金興古宅或李舉人古厝,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月眉里,為桃園市境內唯一的國定古蹟

直轄市定古蹟

  • 蓮座山觀音寺,嘉慶年間創建,為三級古蹟,位於崁津大橋附近,主祀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亭」,為當地客家移民的信仰中心。
  • 齋明寺,又稱齋明堂,乃桃園市大溪區三合院形態布局的寺廟, 最早是屬於齋教龍華派的齋堂。1873年(同治12年)改建廟宇,名為齋明堂。1937年(昭和12年),日本政府進行寺廟整理運動,更名為「齋明寺」。
  • 簡送德古宅,位於大溪區內柵路二段附近,為桃園市定古蹟,建築作工極精,特別是磚工技巧變化多,紅磚色彩飽滿,為桃園之最。
Thumb
臺灣巡撫 邵友濂題 俎豆同榮匾
  • 大溪敬字亭,約建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18]

歷史建築

Thumb
大溪黃氏家廟「江夏堂」
Thumb
大溪江氏家廟「濟陽堂」
  • 大溪仁和宮,俗稱「埔頂廟」,為全臺第一間主祀開漳聖王之廟宇,仁和宮供奉之主神為開漳聖王,可稱全臺開基祖廟。建廟已有三百四十多年歷史。 康熙二十六年及五十年擴建;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重建,加龍柱石堵,於咸豐五年(西元1855年)及1927年重建,仁和宮創廟歷史久遠。另一說桃園市內的國家三級古蹟(縣級古蹟)景福宮於嘉慶18年於此分靈。
  • 忠魂堂「俎豆同榮」匾,因「大嵙崁戰役」,光緒十八年1892林朝棟率各營將士請於擇地建「昭忠祠」,將陣亡將士列祀,清廷感念光緒12年以來數次討伐原住民戰死病歿之兵勇及原住民死難者,於光緒十九年在大嵙崁街建「昭忠祠」並列入春秋官祀,臺灣巡撫邵友濂頒匾,題曰:「俎豆同榮」冀望漢人與原住民能和平相處。作家王湘琦曾以此匾名稱為書名。

地區古道

清代以降,大溪是淡水河最內陸港口,成為鄰近山區農產轉運到淡水河系的集中地點,煤礦、樟腦、油桐的開採使得往復興鄉山區的交通更加頻繁。主要的古道有:

1座跨河橋樑

  • 大溪橋:最初建於1934年,是一座竹木橋;日治時期,該橋被改建為雙孔鋼索懸索橋,全長280公尺;2001年再次翻新為巴洛克式人行觀光橋,其長度變為330公尺。聯絡河東地區及河西地區跨越大漢溪的重要通道。

4條航運古道

  • 齋明寺古道:桃園市大溪區河西地區三大古道之一,聯絡齋明寺大漢溪河濱及大溪河東老城區的古道,早期河東善士到齋明寺拜拜一定要經過的路。
  • 蟠龍崎古道:桃園市大溪區河西地區三大古道之一,聯絡河西崎頂地區到大漢溪河濱及大溪河東老城區的古道。
  • 御成路古道:桃園市大溪區河西地區三大古道之一,聯絡河西員樹林地區到大漢溪河濱及大溪河東老城區的古道。
  • 碼頭石板古道:位在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老街西側,聯絡大溪河東老城區到大漢溪渡船碼頭的古道,坡道稍緩是早期工人搬運貨物到市中心的重要通道。

3條聯絡道

  • 月眉古道:位在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老街38號和40號之間,聯絡大溪河東老城區到月眉地區的古道,由大溪早年大戶李騰芳家族出資興建,後來省道台3線興建部分路段已地下化穿越省道。
  • 尾寮崎古道:又稱田心子古道,出入口位在位在桃園市大溪區中華路121巷及美山路41號附近,聯絡大溪河東老城區到美華尾寮地區的古道
  • 小角仔古道:位在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與美山路口,聯絡大溪河東老城區到美華崁頂地區的古道。

4條越嶺古道

  • 白石山古道( 又名打鐵寮古道 ):打鐵寮古道原名更興古道,位於大溪三層附近,是昔日大溪與復興巴陵之間往來的聯絡道路。[19]
  • 金面山登山古道:聯絡桃園市大溪區新北市三峽區五寮山區的古道
  • 百吉林蔭步道:位於大溪慈湖旁,是早期百吉隧道未開闢前的舊省道,可以通到後慈湖。
  • 大艽芎古道:位於大溪頭寮地區,是聯絡大溪與湳仔溝、百吉、阿姆坪之間的古道。

人文觀光

  • 大溪大禧

大溪大禧,主軸圍繞在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20]有三十幾個社頭會在當天為關聖帝君公祝壽,以大溪普濟堂主持的慶典與遶境最為熱鬧,俗稱「大溪大拜拜《六月廿四》」,始於大正十五年(1916年)發柬各界鄉紳,磋商轄下十九保聯庄恭迎聖誕,該年值年爐主為簡阿牛,現今計有三十二個社團參與,主要在大溪老城區內繞境,有上百尊大仙尪以及為數眾多的雙龍、童仔,代代傳承虔誠的繞境儀式不僅是桃園市已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亦被視為「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充分反映地方的民俗習慣與生活文化。

  • 2007年首次以「大溪文藝季」舉辦一系列活動。
  • 2011年12月29日 以《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暨遶境儀式》列為桃園市文化資產,列入民俗及有關文物資產保護。大溪文藝季除了大溪信眾熱鬧的繞境活動之外,時間非常接近七夕情人節,桃園市政府每年皆舉辦情人節相關的定情活動,邀請歌手到大溪橋頭停車場獻唱。
  • 2015年元月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成立,為大溪文藝季增添了靜態展覽的活動。
  • 2016年大溪文藝季第十週年,其中關聖帝君繞境邁入第一百週年[21]
  • 2018年主題「大溪大禧」將引領大眾與神同遊山城古厝,結合光影、音樂、市集、劇場,和大溪人同慶大禧,在跨越古今的光影聲響中遇見老城裡的當代祭典。[22]
  • 2019年大溪大禧著重於青年的遶境文化教育、在地社群動能推動、大溪大禧城市祭典品牌形塑以及社頭品牌性的深化。透過整體策展架構之內容,策畫給孩子的遶境學、潮遶境計畫、神將與神將腳攝影展、走進一座山城慶典、大囍臨門祭及大溪文化劇場等,共同促成2019大溪大禧的延續與創新。[23]
  • 2020年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重新定位傳統慶典的「大溪大禧」,是為迎接大溪「第二個過年」之稱的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到來,從六月廿四往前拉、展開為期數週的「前祭」,串連與整合宗教慶典、當代設計與社區社群,用當代手法詮釋百年祭典,是台灣具代表性、地域型的城市祭典。[24]
  • 2022年,是需要正氣守護的⼀年!  正⼼正念是正氣、強⾝健體是正氣、虔誠祝福更是正氣。  「2022⼤溪⼤禧」回到⼈與信念本⾝,以敦正氣為題 在正氣之神-關聖帝君的庇護下,以正向⼒,帶動整座城市的⿑⼼協⼒!
  • 2023年,以「百納祈福」為核心精神貫穿整體策展軸線,將百姓、廟宇、社頭、設計、祭典等元素匯聚拼集,串聯每一個活動同心協力、聚集強大能量的祈福內容,傳遞海納百川、百家爭鳴的聚氣迎神精神,共創信仰文化交流、理解與包容的當代嘉年華會。

石門水庫曾經是遠東最大的水庫,目前亦是台灣北部的重要水庫之一,一年四季,湖光山色,風景秀麗。石門水庫對外可連接十幾個旅遊景點,園區大小公園綠樹成林,有自行車步道,也有環湖遊艇,提供旅客多元的休閒樂趣。[25]

石門水庫下游的桃園大溪中庄調整池,這裡除了最主要供水抗旱功能,外加周邊無高樓大廈,都是田園美景,景色優美,而且旁邊就是美麗的九月雪韭菜花種植區以及自行車專用道,所以很適合早晨、黃昏休閒運動賞景的好去處,為桃園大溪新景點[26]

  •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老街周圍街區為主,是台灣首座無圍牆博物館及桃園市首座市立博物館,目前擁有包括大溪武德殿大溪公會堂李騰芳古宅在內的6處場館及15處街角館作為館舍。

Thumb
大溪武德殿
  • 兩蔣文化園區
Thumb
頭寮生態步道

包括慈湖營區(安放蔣中正總統靈柩的園區)、大溪營區(安放蔣經國總統靈櫬的墓園)、蔣經國紀念館(大溪遊客中心)、後慈湖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自然

新溪洲山位於石門水庫溪洲公園旁,為大漢溪的源頭,山勢向東北延伸,經頭寮山、白石山、金面山、五寮尖等山岳逐漸下降至三峽區。由溪洲公園停車場前石階小徑起登,中間接上大灣坪古道至愚公亭,愚公亭是多條步道交會處,有寬敞的空地及健身設施,數分鐘即抵達新溪洲山,山頂可展望大溪、龍潭地區。循稜線步道下行,沿途可欣賞石門水庫風光,以及台灣島型的「蓬萊仙島」,眺望石牛山,續接上溪洲公園石板步道,返回到溪洲公園。新溪洲山步道四通八達,可與小百岳溪洲山連走,或穿越石門大壩頂與石門山連走。[27]

金面山,山形尖銳酷似鳥嘴,故又名「鳥嘴山」或「鳥嘴尖」,為大溪的最高峰,因山頂常雲霧繚繞,故為大溪八景之一「鳥嘴含煙」。金面山步道亦是古道,又稱「金山面仔古道」,是昔日三峽五寮前往大溪買賣貨品的一條便道。登山口共有三處相距不遠,以第一登山口指標最為清楚,沿著草嶺溪往上行,伴著淙淙流水聲,欣賞陽光灑滿林間,舒適怡人,山徑原始、林相自然,偶有大石、危崖、峭壁,需要拉繩攀爬,野趣十足,環形一圈可順登十三分山。行至稜線開闊處視野極佳,可望大溪、龍潭、鴻禧山莊、武嶺橋,山頂四通八達,可規劃不同走法,豐富多變。桐花季時遍地落花、溪中漂浮,浪漫至極。[28]

  • 阿姆坪生態園區

閩南語稱作「鴨母坪」的阿姆坪,位於石門水庫中游右岸,屬大漢溪河階台地,相傳先民呂阿姆初到此開墾時養了一群鴨子,因而得名。以往每逢假日,阿姆坪的景觀飯店、越野體能場,總是吸引大批旅客前來享受這片一望無際的碧綠水岸與原始綠林,後來因水源地限制開發的緣故,漸漸退去了觀光熱點的光環,轉型為觀察自然生態的悠然秘境。[29]

  • 山豬湖生態園區

大漢溪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又稱山豬湖自然生態公園,大溪水岸新亮點,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月眉里大漢溪右岸,是一片面積約 18公頃的濕地,全區採用低開發度的環境友善生態工法,串連六座生態池,保護珍貴自然生態,並遍植蜜源植物以吸引蝴蝶在此繁殖,生態池除了種植荷花、復育青蛙外,也復育珍貴的台灣萍蓬草與龍骨瓣莕菜,林下水道旁更遍植野薑花,營造螢火蟲及台北樹蛙的生長環境,當夏季來臨滿池荷花盛開,多樣性生態將在此繽紛展現,漫步林下小徑或濕地觀察棧道,沿途蝴蝶翩翩飛舞,蟲鳴鳥叫不絕於耳,抬頭遠眺可見蒼鷹飛翔天際,低頭觀察巨石,生痕化石清晰可見,偶然驚鴻一瞥可見台灣藍鵲跳躍樹梢,讓人驚喜。[30]

  • 百吉林蔭步道

早在百吉隧道修築之前,大溪通往角板山、巴陵等復興山區大多是經由百吉步道(舊名石龜坑古道),從清代到日據時期一直以來都是交通重要幹道。民國33年隨著百吉隧道輕便鐵路通車,百吉林蔭步道不再扮演交通樞紐的角色。民國38年起,慈湖列管為軍事管制區,從此讓這百吉步道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這一隱身長達半世紀之久,也因此讓區域自然生態免於開發而被破壞。[31]

  • 頭寮大池

大池當中的「池中島」,是著名的「水中土地公廟」,在土地公被移至福昌宮後,綠樹環繞的人工小島成了大白、小白鷺、蒼鷺、夜鷺等鷺科鳥的棲息地,平靜的湖色有時也可見到小水鴨的蹤影,靜觀這清幽風景,感受韶光悠悠也是種享受。[32]

特色公園、景點

Thumb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溪教會

自行車道

  • 三坑月眉線: 河濱一般道路
  • 大溪鶯歌線: 河濱自行車專用道
  • 大溪老街線: 市區一般道路
  • 石門水庫環湖線: 庫區一般道路

停車資訊

以下統計公有停車場

  • 大溪老城區:
  1. 停二停車場有小型車82格
  2. 月眉停車場有大型車8格,小型車130格
  • 河西橋頭、河濱、中庄地區:
  1. 橋頭停車場有大型車15格,小型車418格
  2. 大溪河濱公園停車場小型車25格
  3. 中庄調整池停車場
  • 慈湖、頭寮地區:
  1. 慈湖停車場有大型車25格,小型車210格
  2. 頭寮停車場大型車10格,小型車40格
  • 崎頂、埔頂、員樹林地區:
  1. 埔頂公園停車場有小型車80格
  2. 市立圖書館崎頂分館旁停車場有小型車80格

住宿休憩

姊妹市

知名人物

其他補充

  • 大溪草嶺山,海拔約347公尺,山頂有個三等三角點(NO.1010),緊鄰慈湖,是桃園市境內唯一的一座火山,距上一次噴發約在十幾萬年前,主要為玄武岩地質。
  • 臺灣現代文學之父,賴和,徒步返鄉行經大溪時曾寫作《大嵙崁》、《發大嵙崁詩》之詩詞,抒發對大嵙崁及自身的寫作。
  • 大溪六君子,大嵙崁士紳遂發起興學運動,一九O八年二月共推呂鷹揚、王式璋、黃丙南、呂建邦、黃玉麟、江健臣等任學務委員,聚資名佃開墾阿姆坪,作為大嵙崁公學校學務基金,即謂「學田」。六人共同出資,時稱「學田六君子」。
  • 崁津吟社,於大正12年所創設,創辦人呂傳琪,該社作品有《鈞璜遺稿》、《崁津吟社詩集數卷》。
  • 桃園憲兵隊 石園路615號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