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起

戰國四名將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起
Remove ads

白起(前332年?—前257年11月),芈姓白氏,因楚国公族出身,故又作公孙起[2][3][4]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事实速览 武安君白起 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上将军, 本名 ...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餘座,歼灭大量敵軍,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战華陽之戰陉城之战長平之戰等勝利,《千字文》将白起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名将[5]后至唐朝位列武庙十哲之一。

生平

白起面部尖细,双眼炯炯有神,果断坚毅,善于透彻分析局势。[6]与秦昭襄王的舅舅穰侯魏冉关系密切。

前294年(秦昭襄王十三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10级),率军进攻韩国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这一年,魏冉再次出任秦国丞相。[7]

伊阙之战

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率军攻克韩国新城,开始在战场崭露头角。次年,魏国联手韩国试图夺回新城[8],白起升任左更,率军迎战。双方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镇)对峙。白起观察到韩、魏联军配合不协,果断派少量兵力牵制韩军,同时集中精锐突袭魏军侧翼,迅速击溃敌军。秦军乘胜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夺得伊阙的五座城池[9][10][11][12][13]。战后白起被擢升为国尉。同年,白起利用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的惨败,率兵渡过黄河,夺取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9]

伊阙之战后,白起不断扩展秦国的版图。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领军进攻魏国,占领魏城(山西省永济市东)。[14]攻下垣邑(山西省垣曲县东南),但未占领[15]前291年,白起再战韩国,夺取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和叶(今河南省叶县南)地[16][17]次年,白起与司马错合兵拿下垣邑[18][19],巩固了秦国在该地区的控制。

随后几年,白起继续扩展战果,接连攻陷魏、赵等国重镇,先后攻占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20][21][22][註 1]兹氏(山西省汾阳市南)、(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等地[註 2][24][25][26]。前281年,白起率兵出崤山,进围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周君唯恐危及自身,于是派苏厉引用养由基的典故游说白起,白起称病撤兵。[26]前280年,白起再次攻打赵国,斩首3万并夺取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东)和光狼城(今山西省高平市西)。[27][28]

Remove ads

鄢郢之战

秦昭襄王对楚顷襄王发起试探后,楚国选择暂时与秦国和解。前281年,楚顷襄王不满父亲楚怀王的死,决定与秦国断交并联合齐、韩抗秦[29]。然而此时的楚国政权腐败、民心涣散,无力匹敌秦军。秦国乘势大举进攻,由司马错出兵蜀地,夺取楚国黔中郡,昭襄王派白起主力南下直逼楚国中心。

前279年,白起在鄢城展开激战,采用水攻,将汉水引向城中,最终攻陷鄢城[30][31]。此役白起斩杀数十万楚军民。次年,攻克楚都郢城,焚毁楚王陵寝,彻底削弱楚国,逼迫其迁都至陈[32][33][34]。白起的南征之功为秦国扩展领土和控制长江流域奠定基础。白起因战功被封为武安君。[35]

前277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楚国的巫郡黔中郡[註 3][36][37]

华阳之战

前276年,白起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两座城池。[38]

前273年,赵、魏两国进攻韩国的华阳(今河南省鄭州市南),韩国国相派陈筮求救于魏冉。魏冉请求秦昭襄王出兵,秦昭襄王命白起和客卿胡阳率军救韩。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长途奔袭八天后突然出现在华阳战场,然后趁赵、魏联军不备发动进攻,大败赵、魏联军。此战秦军共俘虏三名将领,斩首魏军13万,魏将芒卯败逃;赵国将领贾偃被击败,秦军杀死溃退渡河的赵军2万人。[39]秦军占领华阳并乘胜攻取魏国的卷县(今河南省原阳县西)、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中阳(今河南省郑州市东)、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北)和赵国的观津(今山东省观城县西)。[40][41]白起又率军经过北宅(今河南省郑州市北),进围魏国首都大梁。经魏国大夫须贾游说魏冉以及魏安僖王答应派段干崇割让南阳郡后,秦国才罢兵。[42][39]秦国将观津送还赵国,并与赵国相约攻打齐国[40]

Remove ads

陉城之战

魏国人范雎因受迫害逃往秦国,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针对秦国屡次跨越韩、魏两国作戰,劳师动众却又收获很小的缺点,向秦昭襄王提出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用恩威并用的办法亲近魏、韩两国,威胁楚、赵两国,迫使齐国恐惧后主动依附秦国,待齐国依附后然后再向临近秦国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拓展土地。[43]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对临近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曲沃县东北)、汾城(今山西省临汾市北),斩首5万并沿汾河修筑防御工事到广武(今山西省代县西)。[註 4]

次年,又率军封锁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道路。[45][46]

Thumb
战国形势图(前280年)

长平之战

秦国于前262年出兵进攻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野王投降,切断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47]韩桓惠王大为恐慌,派阳城君出使秦国献上党郡求和,但上党郡郡守靳黈不愿降秦,韩桓惠王于是派冯亭接替靳黈。[48]冯亭也不愿降秦,于是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说:“通往韩国的道路已被切断,秦国军队正在逼进,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恼怒,必定攻打赵国。赵国遭到武力攻击,必定亲近韩国。韩、赵两国联合起来,就可以抵挡秦国。”于是便派使者通报赵国。赵孝成王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说:“圣人把无功受益看作是祸害,秦国自认为上党之地唾手可得,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二人说:“动员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受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可失去机会。”赵孝成王说:“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说:“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可以为将。”赵孝成王于是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驻军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49][50][6]

前261年,秦国派兵攻占韩国的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註 5]

次年,秦昭襄王又派左庶长王龁攻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赵军在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军发动进攻,廉颇迎战。秦赵两军士兵时有交手,赵军士兵击伤秦军的侦察兵,秦军的侦察兵斩杀赵军的裨将茄,双方战事逐步扩大。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攻下两座城堡,俘虏四名尉官。七月,赵军筑起围墙,坚守不出。秦军强攻,夺下西边的营垒,俘虏两名尉官。廉颇固守营垒等待秦軍糧草已盡則自退兵,雖然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此時秦軍糧草將盡, 但赵孝成王仍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正面交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赵国施行反间计,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坚守不战,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于是派赵括接替廉颇。

秦昭襄王得知赵括担任主将后,暗地里派白起接替王龁担任主将。由白起担任上将军,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且严令军中不要走漏消息,否则格杀勿论。赵括接任主将后,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营垒,但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破。白起命一支25000人的突袭部队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支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并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作战失利,于是原地建造壁垒,等待援兵到来。秦昭襄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亲自前往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兵。

到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编成四队,轮番进攻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最后赵括亲率精锐士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士兵20万向白起投降。白起与手下将领谋划说:“赵国人民反复无常,之前秦攻下上党,那里的民众却全都跑回赵国。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手下士卒将赵国降兵全部杀死,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240人放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前后斩杀赵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51]战争结束后,秦军清扫战场收集头颅,因头颅太多而堆积成台,名叫“白起台”。[52]

Remove ads

失势

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全国上下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

前259年,秦军再次攻占上党郡,并且兵分三路:王龁一路攻下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北);司马梗一路攻下太原郡;白起亲率大军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准备一举灭亡赵国。[53][54]韩、赵兩國大為恐慌,韩桓惠王决定割地求和,而赵孝成王亲自前往秦国拜见秦昭襄王,并与大臣赵郝约定割让六座城池与秦国和谈。[55]两国又派遣使者[註 6]携带重金對秦相范雎進行游说。范雎擔心白起功高影響自己的仕途,以秦国士兵征战操劳需休养为由,劝说秦昭襄王答应韩、赵两国求和。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答应韩国割让垣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北)、赵国割让六座城池为条件进行和谈。双方于正月停战,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56]

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给秦国,只会让秦国更加强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能加速赵国的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韩,联合魏、楚共同抗秦,赵孝成王采纳虞卿的建议,在国内积极备战。[57]秦昭襄王见赵国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联合对付秦国,准备进攻赵国。白起此时患病,不能带军征战。秦昭襄王向其询问,白起说:“长平之战中,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人战死的给予厚葬,受伤的给予精心治疗,有功绩的设酒食给予慰劳,百姓假借祭祀之名聚会,浪费财物;赵国人战死的无人收殓,受伤的得不到治疗,军民哭泣哀号,齐心协力恢复生产。虽然现在大王所派的兵力三倍于以前,但我预料赵国的守备力量是以前的十倍。赵国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都忧愁恐惧,早上朝,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品向四方派出使节,与燕、魏、齐、楚结为友好盟邦。他们千方百计,同心同德,致力于防备秦国来犯。现在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加上外交成功,在这个时候不能攻打赵国”。 [11]

秦昭襄王不听从白起的劝告,于前258年派五大夫王陵攻打邯郸,赵国军民奋起反抗,阵亡五校[註 7]军队也没有取得成果。[58]此时,白起痊愈,秦昭襄王又派范雎见白起,对他说:“当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您率领数万军队攻打楚国,攻下楚国国都,烧毁他们的宗庙,一直打到东面的竟陵,楚国人震惊,向东迁都而不敢向西抵抗。韩、魏两国动员大批军队,而您率领的军队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却和它们大战于伊阙,大败韩、魏联军。现在赵国士卒死于长平之战的有十分之七、八,赵国虚弱,希望您能领兵出战,一定能消灭赵国。您以少敌多,都能大获全胜,更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白起说:“当年楚王依仗他的国家强大,不顾国政,大臣们居功自傲,嫉妒争功,百姓离心离德,城池也不修缮,所以我才能领兵深入楚国,占领很多城池,建立功勋。伊阙之战中,韩魏两国相互推诿,不能同心协力,所以我有机会集中精锐,组织劲旅,出其不意地进攻魏军。魏军已经战败,韩军自然溃散,然后乘胜追击败军,所以我才能获胜。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军,不趁赵国恐慌时灭掉它,反而坐失良机,让赵国得到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现在赵国军民上下一心,上下协力。如果攻打赵国,赵国必定拼死坚守;如果向赵军挑战,他们必定不出战;包围其国都邯郸,必然不可能取胜;攻打赵国其他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夺赵国的郊野,必然一无所获。我国对赵国出兵毫无战功,诸侯就会产生抗秦救赵之心,赵国一定会得到诸侯的援助。我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危害,没有看到有利之处。”白起从此称病不起。[11]

Remove ads

身亡

范雎将白起的话转告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发怒,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于是另派王龁接替王陵攻打赵国,又派郑安平率军5万增援[59]。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人数很多,也没有攻下。赵军不断派出轻兵锐卒,袭击秦军的后路,郑安平也因遭到赵军的包围率部投降。楚公子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救援赵国,秦军损失很大。这时白起说:“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秦昭襄王听后大怒,亲自去见白起,强迫他前去赴任。白起叩头对秦王说:“我知道出战不会取得成功,但可以免于获罪;不出战虽然没有罪过,却不免会被处死。希望大王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放弃攻打赵国,在国内养精蓄锐,等待诸侯内部产生变故后再逐个击破。”秦昭襄王听后转身而去。[60][61]

秦昭襄王免去白起的官爵,將其貶為普通士卒,命其離開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迁往陰密(今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乡),但白起患病,没有立即动身。过了三个月,前方秦军战败的消息接踵而来,秦昭襄王更加愤怒,于是命人驱逐白起。白起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时,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白起被流放后很不服气且口出怨言。”于是秦昭襄王派使者赐给白起一把剑命他自尽。白起仰天长叹道:“我到底有什么过错竟落得这般结果?”过了一会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兵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白起随后自杀。[62]《战国策》记载为白起离开咸阳七里时,被秦昭襄王所派使者绞杀。[63]白起的副将司马靳(司马错之孙)也一同被赐死。[64]

Remove ads

死后

白起被赐死后,诸侯列国都举杯庆贺,[65]而秦国人都同情他有功无罪而死,大小城邑都祭祀他,[66]并自发在咸阳为其修建祠堂。

秦始皇时追念白起的战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白起的后代子孫世代为太原人。[67]

军事思想

白起擅长野战和攻城战,在作战前和作战时,重视掌握和分析敌方虚实强弱。例如伊阙之战中发现韩魏两国军队相互推诿,不能同心协力的弱点取得大胜;邯郸之战时发现失去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后拒不领兵。在与强敌作战时,不与敌军正面会战,采取先弱后强的战术分批蚕食敌军。例如鄢郢之战白起率数万军队在方圆五千里、士兵百万的楚国境内长途奔袭作战;长平之战避免与赵军主力会战,引诱赵军进入包围圈后进行蚕食。在敌军落败时,乘胜迎势,穷追猛打。例如伊阙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后乘胜扩大战果。白起战术灵活多变,能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制定战略战术。例如鄢城之战的水攻、华阳之战的长途奔袭作战等。白起还擅长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例如鄢郢之战中火烧楚国先王陵墓夷陵,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卒,皆大幅挫伤敌方的士气。[68]

评价

正面评价

白起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一生攻城七十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无一败绩,使诸侯闻风丧胆。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历朝历代所称颂,例如:

  • 蔡泽评价白起: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坑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69]
  • 韩、赵使者称赞白起: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70]
  • 司马迁对于白起的军事才能给予极高的评价,他称白起用兵: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70],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71]
  • 孙楚有《白起赞》称赞白起: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丹,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噭噭谗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邮,与萧俱燔,惟其没矣,古今所叹。[72]
  • 赵蕤称赞白起: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73]
  • 《敕修武安君白公庙记》中对白起有如下评价: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 杜甫称赞白起: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74]

此外,白起为秦国居功至伟却落得自杀收场的惨淡结局,许多人都对这位军事天才的死感到惋惜。

  • 秦末起义将领陳餘评价白起: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75]
  • 西汉大臣谷永感叹白起之死: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76]
  • 唐太宗所作《金镜述》中感叹白起之死: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77]

负面评价

白起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战俘,尤其以长平之战后活埋40万赵军将卒最为残忍。主要對白起的負面評價在於藐视生命、滥杀降俘的行为招致普遍的非议。

  • 西汉的哲学家扬雄批判白起:秦将白起不仁,奚用为也。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78]
  • 班固评价白起: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下矣。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故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商、周并。至于末世,苟任诈力,以快贪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79]
  • 何晏评价白起说:白起之降赵卒,诈而阬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80]

白家始祖

晚唐诗人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写道:

“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

在此,白居易追溯了家族太原白氏的谱系,认为白起的先祖为楚国公族白公胜,白公胜因谋反失败自杀,其子逃至秦国,后代世代为秦将,白起即为其后裔[81],而白起之子白仲受秦始皇敕封于太原,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白居易因此认定太原白氏是秦将白起的嫡系血脉。但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尚需证实。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82],白起的祖先为秦穆公的将领白乙丙[註 8],白起为其远代后裔,后代以白为氏 。

纪念

白起祠

水经注》记载渭水北岸离咸阳十七里建有杜邮亭,亭内设有白起祠。[83]因年久失修,唐、宋时期的白起祠已荡然无存。1990年,白氏族人对其进行了整修,成为祭祀白起的场所。[84]

唐肃宗时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85]宋徽宗时,白起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86]台湾嘉义县东石乡先天宫供奉白起为“白府千岁”,為負責除瘟的五年千歲之一,享有香火。[87]

白起墓

白起墓位于咸阳市东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咀,秦时此地称杜邮。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530工厂在此地施工时发现白起墓,墓中出土兵器、佩剑等文物。白起墓呈圆形,底部直径19米,墓高8米。1982年,白起墓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

Thumb
宜城县志》中关于白起渠的介绍

白起渠

白起渠又名武镇百里长渠,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军事水利工程。前279年,秦昭襄王派遣白起进攻楚国,进兵鄢城,遭遇楚国重兵把守。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鄢城周围的地形,在距鄢城百里之外的武安镇蛮河河段上游垒石筑坝,开沟挖渠,引水攻破鄢城,战后百姓用此渠灌溉农田。

唐、宋、元时期曾多次对白起渠进行整修,使其发挥良好的灌溉作用。1939年,张自忠驻防宜城县,通电请求湖北省政府修复白起渠。1942年,白起渠修复工程动工,为纪念张自忠,将白起渠改名为荩忱渠。但施工五年,未能修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起渠修复工程再上议题。1953年5月1日,白起渠修复工程完工。今白起渠西起南漳县武安镇西3.5公里的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附近岛口入汉水,全长49.25千米。[88][89]2008年,白起渠被湖北省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0]

傳說

太平廣記》〈趙文昌傳〉中記載:「(趙)文昌復甦.....與人曰『吾嘗於幽冥見周武帝,囑予曰:『卿既是我舊臣,今還家,為吾向隋皇帝說。吾諸罪並欲辯了,唯滅佛法罪重,未可得免。望與吾營少功德,冀茲福祐,得離地獄。』昌受辭而行。及出南門,見一大糞坑中,有人頭髮上出。昌問之,引人答云:『此是秦將白起,寄禁於此,罪尤未了。』」《洞冥實錄》亦有此記載。

高平烧豆腐是山西地区的名吃,此菜来源于白起。前260年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赵国百姓的愤怒,他们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用炉火烧烤,再把豆腐渣用蒜泥和姜搅拌做“蘸头”调味,来发泄心中的仇恨。经过这种方法烹饪后的豆腐味道新鲜,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了下来,成为一道名菜。[91]

文学形象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白起于第九十三回《赵主父饿死沙丘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中登场,参与了与泾阳君一同追击赵武灵王的行动中。[92]在第九十五回《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中,白起同诸侯联军一起参与了济西之战[93]在第九十八回《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中详细的描写了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降兵的过程:白起将赵国降兵分为十队,由秦国将领统帅,又在赵国降兵中编入20万秦军士兵,然后赐给酒肉,欺骗他们说:“明天要从赵国降兵中挑选精锐,编入秦军,老弱病残可以返回赵国。”赵国降兵于是放松警惕。当日夜晚,白起命令秦军士兵头裹白布,没有裹布的就是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侥幸逃出军营的被蒙骜和王翦所率的巡逻军砍杀,四十万赵国降兵一夜被屠戮殆尽。[94]其余事迹与《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所记载的白起生平相同。《东周列国志》还提到,唐朝末年,有一天打雷,震死一只牛,牛腹有“白起”二字,议论者认为白起杀人太多,所以数百年后,仍然受到轉世为家畜受雷击的报应

此外,现代作家孙皓晖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第三部·金戈铁马》中,白起也是重要人物之一。[95]

影视形象

白起作为影视形象多次出现在电视剧、元曲京剧等影视作品中。

2004年上映的电视剧《荆轲传奇》中,白起由徐锦江饰演。[96]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西风烈》中,白起由巍子饰演。[97]

2012年上映的连续剧《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白起由孙霆饰演。[98]

2015年《芈月传》中由曾虹畅饰演成年后的白起。

2017年的连续剧《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中,白起由邢佳棟饰演。

此外,在白起还出现在元曲《保成公径赴渑池会》、[99]京剧《将相和》、[100]窃兵符》中。[101]

2019年《皓鑭傳》第28集出場的白起,由 於彥凱 飾演。

相关条目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記/卷073》,出自司馬遷史記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书籍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