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福萊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約翰·福萊斯(John Fries,/friːz/,约1750-1818年2月)[1],賓州拍賣員,組織了美國早期的抗稅活動福萊斯暴亂。
小傳
他於1750年左右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蒙哥馬利縣哈特菲爾德鎮區。其父Simon Fries為德國移民。約翰出身製桶工人,但最終當上拍賣員。與Margaret Brunner於1770年結婚,育有子女十人。[2]
他曾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服役於大陸軍,指揮一個連。[3]曾參與過懷特馬什戰役、坎普嶺、和庫魯克特營地戰役等。他打掉英軍的一次蒐集糧草後在當地小有名氣。後來還在政府1794年對威士忌暴動的鎮壓中指揮一個連。[2][4]
暴亂
福萊斯在以他為名的亂事(1799-1800年)爆發時,正居住在Charlestown(今春鮑爾斯維爾)附近。作為一名巡迴拍賣者,他深知賓州東南部德裔美國人的困擾。[5]他自1799年2月開始組織集會討論如何集體回應聯邦政府為因應準戰爭而開徵的稅項。[來源請求]
聯邦官員被派往賓州收稅,遭福萊斯自蒙哥馬利郡、利哈伊郡、巴克斯郡和伯克郡等地德語區民眾中招來的反對者抗稅。這群反對群眾於1799年3月7日在伯利恆迫使美國法警釋放30名因抗法而被捕的囚犯。亂事最後遭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下令調遣民兵敉平。福萊斯被捕後依叛國罪受審,兩次都被判死刑。1800年4月,獲亞當斯總統赦免,總統同時大赦所有參與亂事的人。[6]
赦免
關於如何獲赦,有段膾炙人口的傳說:
「約翰·福萊斯垂垂老矣,有老婆還有十個小孩,其中幾個年齡幼小,有一個還是嬰兒。如此年齡老大、家人又如此需要援助和贍養的這麼個人要被送上絞刑架,眾人深表同情。於是大家商量著起草一份請願書,交由社區居民簽名懇求總統赦免這老人。簽有數千個名字的請願書隨後交到福萊斯夫人手中。她懷抱著嬰兒,九個孩子跟在身後,要上呈請願書給總統。他們被請進了總統所在辦公室,亞當斯總統還沒反應過來,這位悲痛欲絕的母親和全部大小孩子們就通通跪到面前。她遞上請願書,求總統說點什麼饒她丈夫一命。
「那一刻,氣氛緊張。亞當斯總統匆匆掃過請願書,然後低頭看著這群乞命的人,淚水奪眶而出。他起身高舉雙手衝出房間,執筆完整寫下一份無條件赦令,遞給還在哭泣的母親。言語無以表達那個可憐女人的感激之情,及已經解事的幾個大孩子們的歡欣雀躍。總統看著那幾張神采奕奕又淚光閃閃的臉龐,就用不著其他什麼感謝了。從那時起,對於約翰·福萊斯的兒女來說,這位心胸寬廣的總統之大名就是家中的神聖之詞。」(Fearson, Mrs. G.E. Paths of Uprightness. Waukesha, Wisconsin: Metropolitan Church Association, 1933, pages 13–14)
Remove ads
晚年
獲赦之後,福萊斯繼續幹著他的拍賣員。[2]一些消息來源說他在費城從事錫器交易成為富商,[6][7][8]但Thomas Denton McCormick表示此說無據,他還是繼續他老本行。[1]1818年,福萊斯1818年壽終正寢於春鮑爾斯維爾以南的老Allentown Road家中。[9]賓州663號公路在奎克城與彭斯堡之間的一段以他的名字命名。[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