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灣街庄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灣街庄制臺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中「街庄」設立的制度,實行於1920年10月至1945年10月間。街庄屬於臺灣地方行政制度「州—郡、—街、庄」中,最基層的行政自治體,各街庄組成「郡」,而街庄又受郡的指揮監督,各街庄則設有街長、庄長,辦理委任事務。

「街庄」之名稱為依臺灣舊慣所命名,以跟日本內地的三級地方機關「町村制」有所區別。臺灣街庄的面積與人口亦較町村多。臺灣市街庄於1940年的平均人口超過兩萬,為同時期日本內地市町村的三倍,朝鮮府邑面的兩倍[1]

介紹

1920年10月1日,臺灣實施「州制」、「市制」和「街庄制」。街庄的區劃係由原堡里鄉澚的各街庄社合併而來,各街庄下設有「大字」。依《臺灣街庄制實施令》,街與庄在法律上的差異只有一處,即舉債上限的不同,街的舉債額度為20,000圓,庄的額度為10,000圓,此差異造成「街」有較充足的建設經費。大多數的「街」有制定都市計畫上水道計畫,而多數街長有奏任待遇,庄長則無。庄升格為街的條件是考量當庄的戶數、人口、面積、財力、教育及衛生設施狀況、交通狀況、街道型態、官公衙會社等狀態、團體發展的將來性等[2]。以下為街庄制於1920年10月剛實施時各州的街:

臺灣街庄制在1935年大幅修改,臺灣總督府自此開放有限的地方自治,將「街庄協議會」由官選改為半官選半民選,街庄協議員在歷屆選舉中大部分皆為本島人(臺灣人);街庄長則由名譽職改為有給職,然而街庄長由本島人擔任的的比例卻自此迅速降低,逐漸由內地人(日本人)取代。街庄雖為自治,但與國家官僚體制更加緊密結合[1]

1937年10月,臺東廳與花蓮港廳實行廳制與街庄制,以下為兩廳實施當時的街:

Remove ads

街庄異動

街升格為市

更多信息 實施日期, 街 ...

庄升格為街

為了因應戰時強化行政體制的需求,庄升格為街的數量自1938年迅速增加。特別是趁著1940年(皇紀2,600)年的特殊意義,以及為了台灣工業化、經濟發展和加強戰力,12個庄於此年升格[6];在此波昇格中,未升格的7個候選庄有蘇澳街新埔街關西街楊梅街和美街白河街學甲庄[7]。於1943年10月,由各州推薦的15個庄中,選定11個庄升格為街;其是因應大東亞戰爭爆發,為了加強地方公共團體納稅、國民貯蓄和生產擴充的措施[8]

更多信息 實施日期, 街 ...
Remove ads

庄裁撤

多數的庄因鄰近「街」或「市」發展而併入其中,唯舊港庄六家庄為合併成一新庄。為了新竹作為工業都市的發展,六家庄的部分併入了新竹市,新竹市亦實施新竹市區擴張計畫;而六家庄和舊港庄因分別擁有豐富農產和水產資源,為了加強在當時局的資源生產而將兩庄合併[9]

更多信息 實施日期, 裁撤街庄 ...

庄新設

1944年8月1日,澎湖廳大嶼庄(今 七美鄉)自望安庄劃出。大嶼庄為澎湖廳最南端的有人島,升格當時的人口為4,192人,人數僅較甲仙庄(2,961人)、太麻里庄(3,133人)、大武庄(2,568人)和火燒島庄(2,511人)多。島上土地約有八成為優良耕地,但因其距望安庄仍有段距離,導致交通和行政上的不便;為了加強徵兵、防空、勞務供出和生產擴充等需要,故將大嶼獨立設庄。[11]

更多信息 實施日期, 劃出街庄 ...

庄改隸

更多信息 實施日期, 改隸街庄 ...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