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葉根壯
臺灣傳統建築大木匠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葉根壯(臺灣話:Ia̍p kun-tsòng[a],1932年7月31日—2014年7月23日),臺灣澎湖縣馬公市後窟潭人(今重光里),臺灣傳統木造建築大木匠師[b],人稱「壯司」。此外,葉根壯亦擅長擘畫、細木作與鑿花等其他傳統建築技藝,作品散見澎湖與臺灣各處高達七十餘件[1],包括澎湖天后宮、媽宮城隍廟、火燒坪靈光殿與尖山顯濟殿等。[2]2014年7月23日在復興航空澎湖空難中罹難身亡。[3]
Remove ads
師承
澎湖大木作匠系可考的分為「藍系」、「葉系」與「謝系」。[4]:25「藍系」祖師即大正年間主持澎湖天后宮修建工程的藍木,藍氏籍貫廣東潮州,屬於潮州匠派[5];「葉系」與「謝系」師出同源,乃葉根壯的曾祖父葉媽利開創。[4]:25
葉媽利,字貞吉,生於道光元年(1821年),曾赴金門拜藝,藝成返鄉後延攬同治至光緒年間(1860-1890年間)澎湖地區絕大部分的寺廟工程,業界尊稱為「利司」。葉媽利在清、日政權交替的這一年(1895)撒手人寰,身前有藝傳其子葉元(1856年-1913年)、葉一貫(1865-卒年不詳)以及鄰居謝江三人。[4]:22、25
葉元生有三子,分別是葉育、葉東與葉得令;而當葉元於大正二年(1913)過世時,葉育與葉東並未完全繼承父親的全套技藝,於是當大正九年(1920)葉得令十七歲開始習藝時,便拜入謝江門下。[4]:22
謝江(1870-卒年不詳)約莫於光緒11年(1885)前後向葉媽利習藝,在大正初年到日治時期結束的期間,謝江便是「葉媽利系」僅存的嫡系傳人,又因廣收門徒而另成「謝系」,代表作品為「澎湖觀音亭」與「媽宮城隍廟」。謝自南(1907年-1990年)為謝江之子,後來成為「謝系」一脈成就最豐的大木匠師,據載媽宮城隍廟現場的工程實際上係由謝自南主持[5],只是謝自南在29歲那年移居高雄,「謝系」一脈的重心也隨之轉移。[4]:22
葉得令(1905年-2000年)收授五名弟子,皆可謂「葉媽利」一系的第四代傳人,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為葉得令之子葉銀河(1933-)與其侄葉根壯。[4]:22
葉根壯收徒二人,一是長子葉徵湯、二是姪子陳家耀。[4]:23
Remove ads
生平

葉根壯祖籍來自福建泉州同安金門的「嵺山葉氏」,遷居澎湖開基始祖名諱不詳,二世祖葉春山生於明朝萬曆17年(1589),葉根壯為後窟潭葉氏第13代子孫[6];曾祖父葉媽利、叔叔葉得令皆是當地知名匠師[2]。
十三歲(1944)公學校畢業後,原在姊夫經營的雜貨店幫忙,十七歲(1948)那年姊夫過世,適逢叔父葉得令前往望安興建吳府宮在即,便毅然結束雜貨店生意同赴望安參與營建工程,翌年正式拜入葉得令門下習藝,二十八歲(1959)出師,第一件獨立承攬的作品為湖西鄉許家村的港元寺(已拆除)。[4]:15
澎湖自1950至1990年代間,乃是傳統宮廟建築工程與技藝發展最為顛峰時期。[7]根據葉根壯口述的紀錄,早期澎湖地區的寺廟較不講究裝飾(小木作),不會另外聘請鑿花匠師,所以大木匠師通常要包辦鑿花匠師[c]的工作,[4]:27葉根壯秉承庭訓使然,遂成業界「全才匠師」的典範。[2]
1949年至1959年間,葉根壯隨叔父葉得令奔走各處搭建寺廟,此一時期施作的工程大多採用木架扇結構,現今唯有吉貝村觀音寺以及林投鳳凰殿的寺廟之中,尚有留存舊木廟時期的斗栱、大楣、步通等木架構之外,葉得令時期的作品大都被拆除殆盡。[4]:28、44
1959年葉根壯開始獨立執業之後,有感於當時建築材料採用鋼筋混泥土漸漸普遍,已經有取代傳統木造建築的趨勢,葉根壯透過自學與觀摩,重新學習鋼筋繪圖與營建的技術,堪稱經歷傳統木造又能夠順應時代變遷的匠藝大師。[2][4]:38
1990年之後澎湖縣內屢有舊廟拆毀、起蓋新廟之事,不少澎湖傳統木造廟宇因此消失[7],葉根壯乃留存至少有62座廟宇、總計296張圖面手稿[8],彌足珍貴。2010年,葉根壯被文建會列為「重要傳統藝術」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9]。
2014年,葉根壯入選為文化部7月29日召開「第三屆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其保存者審議會議」中列審名單,若中選「文化資產保存獎」即為國家正式列冊的「人間國寶」[9];但葉根壯卻在審查前夕的7月23日遭逢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與妻子葉鍾日縛雙雙罹難,不幸身亡[3]。
Remove ads
身後事
作品
引據2018年出版《宮廟巧藝:跨越傳統的葉根壯大木作技術》一書,茲收錄1959年葉根壯獨立作業之後於澎湖縣的作品分布與現況: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 葉得令
- 葉銀河
- 藍木
- 謝自南
- 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