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蜂蟻亞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蜂蟻亞科
Remove ads

蜂蟻亞科學名Sphecomyrminae)是蟻科下已滅絕的亞科,在北美洲歐洲亞洲有多筆白堊紀化石的紀錄[1]。蜂蟻亞科包含5個屬:Baikuris英语BaikurisCretomyrmaDlusskyidris英语Dlusskyidris蜂蟻屬Zigrasimecia[2][3][4]Sphecomyrmodes英语Sphecomyrmodes 屬以前也屬於蜂蟻亞科,但在2016年被移動至地位未明的基屬群Gerontoformica[5][6]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属 ...

蜂蟻亞科上出現的祖徵包含:觸角基節短,靈活的鞭節;腹柄節位置低且圓滑,腹垂節沒有隘縮;具有後胸側板腺[1]

蜂蟻亞科具有三大特徵:梗節短;第二鞭節的長度是其他觸角節的兩倍;雄蟻翅膀CuA脈不具有尖端[1]

Remove ads

歷史與分類

Thumb
Boltonimecia canadensis
Thumb
Zigrasimecia tonsora英语Zigrasimecia tonsora

Baikuris 屬有4個物種,於1987年由 Dlussky 描述的 B. mandibularis, and B. miriabilis ,是由泰米爾琥珀發表的一群雄蟻化石;而第三個物種 B. casei 是於1997年由紐澤西琥珀發表;第四個物種 B. maximus 由夏朗德琥珀發表[7]Cretomyrma 屬有兩個物種,Dlussky 於1975年由泰米爾琥珀發表的 C. arnoldiiC. unicornis ,隨著 Cretomyrma 一起發表的還有一個單一物種的屬:Palaeomyrmex 屬,然而,該屬名早在1865年就被 Oswald Heer 年用過,因此,B. Bolton 於1994年將其更名為 Dlusskyidris[1]。該亞科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966年於紐澤西州的克里沃(Cliffwood)海灘,露出地表的桑托尼亞的麥可錫層(Santonian[8] Magothy Formation)中發現[8],該化石在1967年由愛德華‧威爾森和 William L. Brown 描述,創立了一個新屬 Sphecomyrma 屬,將其命名為弗式蜂蟻(Sphecomyrma freyi ),置於蜂蟻亞科之下[9],該屬的第二個物種於1985年由愛德華‧威爾森發表,該化石為加拿大琥珀,出土於艾爾伯塔(Alberta)的弗爾莫斯(Foremost Formation)層[1],第三個物種S. mesaki 則是在2005年由紐澤西琥珀發表,出土於洛登層(Ratitan Formation)。

蜂蟻亞科的第八個屬 Zigrasimecia 屬,於2013年由 Barden 和 Grimaldi 發表,該屬包含出土於緬甸琥珀的單一脫翅蟻后的模式種 Zigrasimecia tonsora ,雖然 Zigrasimecia 屬與Sphecomyrmodes 屬關係接近,Barden 和 Grimaldi 當時並沒有將其放入任何一族之中[4]。於2014年,Perrichot 發表了該屬的第二個物種 Z. ferox,並將該屬置於蜂蟻族之中[10]

Remove ads

爭議

在比較現生膜翅目觸角及大顎的形態特徵後,Dlusskiy (1984) 認為弗氏蜂蟻不是真社會性的昆蟲,但可能已具備原始的社會性[11];Dlusskiy(1984) 也提議將蜂蟻亞科提升至科級[11]

族和屬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