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蟾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蟾蜍
Remove ads

蟾蜍俗称癞蛤蟆,又名“𧐶”(音同“戚”),是两栖纲無尾目下一部分四足脊椎动物的俗称,通常泛指任何皮肤不光滑有疙瘩隆起的蛙类。大部分蟾蜍耳后有毒液,其分泌物可以制作中药蟾酥”,此外自然脱落的表皮即是中药“材蟾衣”。

事实速览 蟾蜍, 科学分类 ...

全世界大约有250种蟾蜍,分布在除了澳大利亚南极洲马达加斯加岛等海岛以外的全球各地,但澳大利亚也在20世纪中期从南美洲引入甘蔗蟾蜍以至于其变成了入侵物种。与其它需要接近水体半水生蛙类不同,大部分蟾蜍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暗潮湿处(比如地洞)。

Remove ads

習性

蟾蜍虽然在陆地生活,但产卵时必须找一个合适的水塘,雄性负责寻找合适的水体,雌性被其叫声吸引,体外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

以水藻为食,成体捕食昆虫蜗牛等,一般为夜行性动物,白天躲在泥洞、草丛里,傍晚出来活动。冬季在泥底冬眠。

负子蟾产卵带弯曲到背上,将卵产于海绵状背部软化皮肤的小窝中孵化,经过蝌蚪阶段,直到成为幼体后才离开母体。

藥用

蟾蜍在很早之前就是藥引。《本草綱目》載“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沈约《宋書》載:“張收嘗為猘犬所傷。食蝦蟆鱠而愈。”

但蟾蜍亦有毒性,中毒者多因将蟾蜍误作青蛙食用或煮食不当而中毒,进食蟾蜍的皮肤、肢爪、肝、卵巢或卵等也可发生中毒;有按民间流传偏方内服蟾蜍治病而致中毒。

文化

台灣沿用古字俗稱“癩蝦蟆”,中國大陸現今則使用同音不同字的“癩蛤蟆”。

「癩蝦蟆想吃天鵝肉」是一句俗語,《水浒传》《紅樓夢》以及《鏡花緣》都提過。[1]

由于中国古代传说中,月亮上有蟾蜍,所以蟾蜍在古文中常被用来指代月亮。[2]

在英國小說哈利波特中蟾蜍經常於書中出現,並多時用作魔藥或魔法物品的素材。《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中的蛇妖就是將公雞蛋以蟾蜍孵化而生成。

參考文獻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